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关键技术措施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关键技术措施探析

刘雨

云南建投怒江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它对于控制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和温度变化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关键技术措施,以期为实际施工提供指导,提高后浇带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关键技术措施

引言: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是连接上下部结构的重要构造,承担着传递荷载、限制变形、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作用。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和要求的提高,后浇带施工技术也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和挑战,有必要对后浇带施工的关键技术措施进行深入探究。

一、后浇带施工概述

(一)后浇带施工的基本流程

后浇带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后浇带基槽:底板下后浇带基槽做法除在混凝土垫层上部增加一层防水附加层外,其余顺序与底板下部做法相同,防水附加层宽度需在两边各打出后浇带300mm以上。

2. 浇筑底板混凝土:浇筑底板混凝土前,须在后浇带处安装具有一定强度的密目钢板网以阻挡底板混凝土流失,浇筑底板混凝土时须保证钢板网处混凝土密实。

3. 清理后浇带:清理干净底板与后浇带接合处的浮浆和垃圾并湿润24小时以上;清理干净后浇带内钢筋上的附着物;清理干净后浇带基槽内的垃圾和积水。

4.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的抗渗和抗压等级不得低于底板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须选用具有补偿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须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设施工缝。

5. 养护: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1]

(二)后浇带施工的重要性

设置后浇带可以有效释放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应力,防止裂缝的产生,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防水性能,一旦后浇带施工不规范,容易导致渗漏问题,给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后浇带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关键技术措施

(一)后浇带的设计与规划

1. 设计要求

后浇带作为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度必须能够承受相应的荷载,包括静载和动载,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建筑结构特点确定合适的强度等级和尺寸。后浇带在承受荷载作用下不能发生失稳或破坏,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其受力状态,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后浇带通常处于建筑结构的外部,容易受到气候、温度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需要选用耐久性好的材料,并采取防腐蚀、防水等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

2.后浇带的位置和尺寸确定

后浇带的位置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重要节点和受力部位,如墙体与柱子、梁与柱子的连接处等,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后浇带的尺寸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结构和荷载要求进行计算确定,一般来说,其宽度和高度应该能够满足承载荷载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施工的便利性和经济性。在确定后浇带的位置和尺寸时,还需要考虑到与其他结构的衔接和相互影响,确保整体结构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二)后浇带的施工材料

在选择混凝土时,应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环境类别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而厚度较大的结构则应采用更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后浇带处的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收缩性,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防止裂缝的产生,可以选择添加膨胀剂或使用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处的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够抵抗化学侵蚀、冻融等作用,因此,应选择质量较好的水泥、骨料等原材料。在后浇带的施工中,还应特别注意根据结构类型、环境类别等因素,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

要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钢筋规格。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后浇带钢筋规格不宜过小,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形,同时,应注意避免在后浇带处过多地增加钢筋,以免影响结构的美观和功能。后浇带处的钢筋应具有良好的锚固性能,以确保钢筋能够充分发挥其承重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保证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并确保钢筋连接处的质量。对于贯通的后浇带,应在其两侧设置加强筋,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钢筋的保护工作,防止钢筋受到损伤或锈蚀。

除了混凝土和钢筋外,后浇带施工中还需要其他一些施工材料,如界面剂、砂子、石子等,这些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也应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界面剂用于处理混凝土表面,提高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应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施工。砂子和石子是用于混凝土的骨料,在选择时,应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收缩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砂子和石子品种和粒径,同时,应注意砂子和石子的含泥量、含水率等指标,确保混凝土的质量[2]。其他辅助材料如止水条、止水带等主要用于后浇带的防水处理,应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施工和养护。

(三)后浇带的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书,明确施工工艺、施工顺序、质量标准等技术要求。根据施工方案,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混凝土、钢筋、模板等材料,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同时确保施工所需的各种机械设备完好,如混凝土泵、搅拌机、钢筋加工设备等。

2.混凝土浇筑

浇筑时应从后浇带的一端开始,逐层浇筑,确保混凝土充满模板,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要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避免过快浇筑导致混凝土分层、离析,浇筑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振捣棒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无气泡。

3.混凝土养护

应根据混凝土品种和设计要求,确定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可以采用湿养护法,即用草席、麻袋等覆盖混凝土表面,定期浇水保持湿润,养护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温度,避免出现温度梯度导致的裂缝。

4.钢筋安装

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加工钢筋,确保钢筋规格、长度符合要求。安装钢筋时必须符合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确保钢筋的位置、间距、保护层等符合规范,要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绑扎等,确保钢筋连接可靠,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钢筋,避免钢筋受损,影响结构安全。

5.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同时做好施工记录,及时整理并归档,为工程验收和后期维护提供依据。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时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工程质量。

三、结语

在后浇带施工中,设计和规划是基础,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确保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同时,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加强施工质量控制,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方略. 超长结构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 (07): 130-132.

[2]曹建中. 超高层建筑底板后浇带防水施工技术优化 [J]. 建筑科技, 2024, 8 (02): 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