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疼痛干预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早期疼痛干预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分析  

荆迪  郭思凡

咸阳市中心医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要目的:选取本院采取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早期疼痛干预对于疼痛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纳选对象为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择期采取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将抽检入组的74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早期疼痛干预,对比疼痛评分。结果: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VAS评分未见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有效控制,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在手术结束以后予以其早期疼痛干预能有效减轻疼痛阈值,对于炎性渗出改善效果突出,值得借鉴。

关键词:早期疼痛干预;肺癌;术后疼痛

肺癌属于发生率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疾病特点表现为进展迅速,在病情发展早期可能存在弥散转移,预后比较差,临床症状多见呼吸困难、咳嗽,直接影响着其生活质量[1]。针对早期肺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能抑制病情进展,但是手术操作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肺损伤,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感。术后疼痛属于机体防御反应,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引起心理应激,为此在术后做好疼痛干预可有效减轻其不适,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为综合评估肺癌患者在手术结束以后应用早期疼痛干预措施所取效果本文行对照试验,具体内容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确定于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入组肺癌患者择期采取手术治疗,将7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n=37) 和观察组(n=37),基本信息汇总如下。对照组入组患者性别构成为男性29例,女性8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64±3.44)岁。观察组男性有25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值为43岁,最大数值为74岁,平均数值为(57.68±3.63)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评估结果为(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以后展开基础健康宣传教育,具体讲解内容包含病因、手术治疗方式、预期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介绍相关注意事项,如有异常发生对症处理。此外,依照患者机体状态展开日常饮食指导,保证摄入营养物质均衡,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维持情绪稳定。

观察组则在患者手术结束以后应用早期疼痛干预护理:(1)组建疼痛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小组护理成员组建疼痛护理小组,经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对于疼痛评估方法、疼痛干预的掌握程度,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2)疼痛评估:在患者手术结束以后,护理人员综合评估其疼痛性质以及疼痛程度,对于患者疼痛评分详细记录,标注疼痛部位以及疼痛发生时间,确定疼痛发生原因。(3)疼痛护理:对于疼痛程度为轻中度者,护理人员主动与其沟通,采取音乐疗法、播放视频等形式分散疾病注意力,此外为患者提供喜欢的书籍以及报纸,通过阅读等形式减轻疼痛感。此外,协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询问患者感受,采取肢体按摩、规律呼吸、规律肌肉舒张以及收缩训练改善机体紧张状态。对于疼痛程度为重度者,以物理镇痛措施为基础合理应用自控镇痛泵镇痛,展开疼痛教育,确保患者充分掌握自控镇痛泵使用方法,依照其个体差异应用镇痛类药物,消除患者在镇痛药物服用时的抵触情绪,以免盲目用药。

1.3观察指标

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前后应用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分析患者疼痛程度,此量表总分为10分,数值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中调取资料均选用版本为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两组别间计数资料应用(n、%)表述,实施X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取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指标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VAS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t

P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7

6.31±1.22

2.51±0.54

17.325

0.000

对照组

37

6.84±1.63

3.28±1.05

11.168

0.000

t

--

1.583

3.967

--

--

P

--

0.118

0.000

--

--

3.讨论

肺癌作为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环境、吸烟均属于肺癌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早期肺癌患者而言手术治疗属于常用治疗手段,治疗效果理想,但是因手术创口比较大,患者疼痛症状严重,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感,影响术后恢复速度,导致患者出现生理以及心理应激,还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轻自身痛苦感。

研究所得结果显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后,两组患者疼痛感得到有效控制,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VAS评分较低,组间差异性评估结果为(P<0.05),分析原因如下:肺癌手术难度比较大,患者在手术结束以后之所以出现疼痛症状,和手术创伤、负性情绪等诸多因素有关,如果无法有效控制会直接影响到患者自身机体状态,影响术后恢复效果。针对采取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而言,常规护理模式关注的重点为生理干预,虽然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但是因护理方法较为简单,被动执行医嘱,缺乏护理针对性,导致疼痛干预效果不够理想。在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以后采取早期疼痛护理干预,在综合评估纳选对象疼痛程度、疼痛性质以后依照其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护理,确保患者获得针对性、科学性较强的疼痛护理,和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相比,早期疼痛护理干预在实施期间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对于疼痛症状较轻的患者采取音乐疗法、提供患者喜好的报纸、书籍等方式减轻痛苦感,保持心理放松,能有效缓解其疼痛感。对于疼痛症状严重者帮助其调整舒适体位,采取肢体按摩等方式放松肌肉,加强疼痛健康教育,予以多元化镇痛措施,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应用镇痛类药物以及自控镇痛泵,所取得的镇痛效果理想

[2]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在手术结束以后应用早期疼痛护理干预具有突出效果,结合患者个体差异采取音乐疗法、心理暗示、呼吸训练等多元化镇痛措施可有效减轻其疼痛感,有利于改善术后康复效果以及预后,值得借鉴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苏丽菊,黄宝英.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循证式癌痛护理对肺癌患者NRS评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4,11(01):235-237.

[2]郭伟杰,纪媛媛.中药外敷联合针刺治疗肺癌化疗患者癌性疼痛对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4,36(03):575-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