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电厂运营中的环保监管与法规遵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垃圾电厂运营中的环保监管与法规遵守研究

顾云瑞

天津泰环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处理问题日益严重。垃圾电厂作为一种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其环保监管与法规遵守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垃圾电厂运营中的环保监管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法规遵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促进垃圾电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垃圾电厂;环保监管;法规遵守;可持续发展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逐年攀升,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垃圾电厂作为一种将垃圾转化为能源的方式,具有资源化和环保的双重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然而,在垃圾电厂的运营过程中,环保监管与法规遵守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确保垃圾电厂在处理垃圾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垃圾电厂运营中的环保监管现状

  1.1环保设施不完善

  部分垃圾电厂在规划与建设中,为追求经济效益,对环保设施投入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废气、废水、废渣等处理设施配置不达标、工艺落后或管理不善。具体表现为:废气净化设备效能低下,排放的酸性气体、氮氧化物、颗粒物加剧空气污染,可能引发酸雨、雾霾等问题;废水处理设施缺失或处理能力不足,含有重金属、有机物、高盐分的渗滤液未经有效处理排放,严重破坏水环境,威胁饮水安全与公共健康;废渣处理设施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底渣、飞灰未妥善处置,增加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此外,还可能存在噪音、臭气控制不到位的问题,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引发社会矛盾。这种行为违背绿色发展原则,违反环保法规,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应强化监管,严惩违法行为,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大环保投入与技术创新,实现垃圾处理的清洁、高效、可持续。

  1.2环保监管力度不足

  我国对垃圾电厂环保监管力度不足,原因包括:人才与技术短板限制精准、科学监管;信息不对称致监管盲区;利益输送影响公正执法。需从人才培养、技术升级、信息公开、严惩腐败、强化跨部门协作等方面全面提升监管权威、公正与有效性,确保电厂在盈利中履行环保责任,保障公众环境权益。

  2.法规遵守的重要性

  2.1法律责任

  垃圾电厂应依法履行环保责任,遵循《环保法》等法规,从项目立项至运营全阶段,严格遵循环保标准与规范,防止、减轻环境负面影响,确保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立项阶段须进行环评,全面评估选址、规模、工艺、排放,避免对敏感生态区域等造成影响,获批后才可建设。建设期间须同步配套高标准环保设施,如配备高效脱硫、脱硝、除尘设备确保烟气排放达标,设立废水处理系统去除重金属、有机物、高盐分,设置底渣、飞灰处理设施防止有害物质扩散。运营阶段须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定期维护环保设施,不得闲置、拆除或不正常使用,连续监测、记录、报告、公开污染物排放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主动公开环境信息,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充分听取社区和公众意见,促进公众对项目理解接纳。

  2.2社会责任

  垃圾电厂作为企业公民,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着环保社会责任。严格遵守环保法规,既是履行环保义务的基础,也是推动行业绿色转型、提升企业形象、赢得社会认可与尊重的有效途径。具体表现在:①通过采用先进污染控制技术,确保废气、废水、废渣等排放达标,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②展现出对法律法规的敬畏、环境质量的重视以及社会责任的担当,塑造负责任、可信赖的企业形象,增强社会认可度,提升品牌价值,吸引投资者、合作伙伴和消费者;③坚守环保底线,合规运营,能获得政府肯定与支持,赢得社区、公众理解与配合,降低社会阻力,反之将面临处罚和公众反感,威胁企业生存发展。因此,垃圾电厂应将环保法规融入企业文化,贯穿项目全周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2.3可持续发展

  环保监管与法规遵守对垃圾电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垃圾电厂在处理城市固废、提供能源的同时,需确保资源高效回收利用和环境友好。为此,须建立并严格执行环保法规体系,配以强监管,确保电厂日常运营符合法规要求。严格遵守法规是电厂合法运营、防环境风险的底线,需采用先进污染控制技术,确保废水、废气、废渣处理达标,遵守噪声、臭气等要求,减少对环境和居民影响。环保法规遵守既保环境质量,又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加强监管确保法规有效执行,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在线监测等手段监管环保设施、污染物排放、应急响应,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惩,建立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引导电厂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提升资源回收率,减少污染,提升环保管理水平,使环保贯穿电厂运营各环节。总之,环保监管与法规遵守是垃圾电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在严格法规框架下,通过强监管确保法规执行,同时鼓励电厂创新升级,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营造环境友好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经济发展作贡献。

  3.措施与建议

  3.1完善环保设施建设

  垃圾电厂建设应坚持绿色环保理念,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环保设施,确保所有可能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标准,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保障周边生态安全稳定。设计阶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专业技术规范,评估污染物排放可能性、特征及环境影响,设计配置烟气净化、废水处理、底渣飞灰处理设施,确保各项排放指标达标。施工阶段,遵循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选用优质环保设备材料,严格环保施工管理,防止临时性环境污染。运营阶段,定期检查维护环保设施,建立运行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检测、预防性维护、故障处理、应急响应,确保设施运行参数最佳,污染物处理效果稳定。定期邀请第三方评估监测,确保数据准确公信。加强设施操作人员培训,提升运维水平。建立健全环保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公开设施运行状况、排放数据、监测报告,接受公众监督,对异常或超标排放情况及时上报、采取整改措施、公开进展,以负责任态度回应社会关切。

  3.2加强环保监管力度

  在深入探讨垃圾电厂运营中的环保监管与法规遵守的同时,特别强调对垃圾电厂环保绩效的提升与创A工作的重要性。垃圾电厂作为城市固废处理和能源再生的重要一环,其环保绩效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因此,政府在强化监管的过程中,应积极推动并引导垃圾电厂追求更高的环保绩效等级,力争达到A级标准。

具体来说,垃圾电厂在环保绩效创A的过程中,需全面对照相关评价体系,围绕减排增效、资源回收、节能降耗等方面持续优化运营模式,比如提升烟气、废水处理设施的技术水平,提高燃烧效率,减少二噁英等有害物质排放,同时有效回收热能、灰渣等资源,最大化实现固废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政府在环保监管中,应将绩效创A纳入日常管理与考核范畴,设置明确的创A目标和时间节点,通过提供技术支持、政策扶持以及资金奖励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垃圾电厂在技术创新、设备升级、运营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环保绩效的大幅提升。

此外,政府部门还需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通过公布各电厂的环保绩效数据,让公众了解并监督电厂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与成效,同时邀请社会各界建言献策,共同推动垃圾电厂在环保绩效创A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3 强化法规遵从意识

  垃圾电厂作为城市固体废弃物转化能源、实现资源循环的核心设施,其在社会物质循环与环境保护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与社会不断提升的环保期待,垃圾电厂尤需深化法规意识,系统深入地研习各类环保法规,确保其内化为日常运营的基因。企业应构建以环保法规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体系,确保决策层至基层员工皆深谙法规遵从之重要性,并将其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环节。

  3.4 技术研发与创新

  激励垃圾电厂增加技术研发与创新投入,积极开发更为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与环保设施。倚赖技术革新,实现更低污染排放、更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垃圾处理走向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理想境地。同时,积极接轨国际前沿,引入并消化吸收全球领先的垃圾处理实践经验与技术成果,以提升我国垃圾处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结论

  垃圾电厂运营中的环保监管与法规遵守问题是关系到垃圾电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垃圾电厂环保监管现状的分析及法规遵守重要性的探讨,提出了完善环保设施建设、加强环保监管力度、提高法规意识、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加强技术研发创新等对策和建议。期望能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和实践指导,共同推动垃圾电厂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 李晓岩. 垃圾焚烧发电厂环保监管与法规遵守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0, 45(6): 94-98.

[2]王子涵, 刘玉龙. 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环保监管与法规遵守策略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 (17): 56-59.

[3]陈小燕, 王烁. 垃圾电厂运营中的环保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18, 30(6): 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