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颅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

李冉

南阳豫西健和医院  河南 南阳  474500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标是分析颅脑手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的潜在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临床上的感染率。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间我院接受颅脑手术的956例患者,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被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结果:颅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总发生率为7.45%。针对不同疾病而言,发生率最高的为颅脑肿瘤(8.9%),其次是脑血管疾病(7.2%)和脑外伤(6.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EVD留置时长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02);留置EVD超过7天及术后应用特定抗生素治疗均为CNSI发生的关键风险因素。(P<0.05)。 结论:颅脑手术后CNSI的发生较为常见,临床上应加强对EVD留置时间的管理,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关键词:颅脑手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危险因素

引言:作为颅脑术后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会导致患者住院期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会严重降低手术质量,提高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的风险。历史数据显示,CNSI是医院感染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其在所有住院患者感染中的比例达到15%,在外科患者中则高达39%。神经外科手术因其复杂性、侵入性和对手术环境的严格要求,从而容易发生术后感染。神经外科患者通常需要较长的住院治疗,进一步增加术后CNSI的风险。因此,加强对CNSI的早期干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的样本是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我院完成颅脑手术的病患。共纳入956人,其中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划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有71人,非感染组达到885人。平均年龄分别为感染组(46.5±12.3)岁,非感染组(44.8±11.9)岁。性别比例方面,感染组中男性有37人,女性有34人;非感染组中男性有450人,女性有435人。病程从最短3个月至最长15年不等。

就具体疾病而言,颅脑肿瘤患者共32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310例,颅脑损伤患者206例,脊髓疾病45例,脑积水75例。在感染组中,颅脑肿瘤患者2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23例,颅脑损伤患者15例,脊髓疾病2例,脑积水3例。

1.1.1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18至70岁之间的患者。

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颅脑手术。

③者术前和术后的完整医疗记录可用于数据分析。

1.1.2排除标准

①术前已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例。

②术后因其他原因死亡或失访的患者。

③有免疫缺陷症状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

1.2 CNSI的判定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的诊断依据是根据已有的诊断标准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断。在此项研究里,判断CNSI的依据有以下详细规范:①临床症状:手术后病人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头部疼痛、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相关症状。这些症状需在手术后新发或原有症状加重,排除其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可能性。②脑脊液检测:脑脊液检测结果显示炎症指标异常,包括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质含量增加或葡萄糖含量下降。这些改变应与术前脑脊液的基线值相比较,以确认感染的存在。③外周血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总白细胞数显著升高,配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用于支持感染的诊断。以上标准均需满足至少两项,才可确认为CNSI,排除其他潜在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或术后一般并发症的干扰,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1.3 资料收集

本研究的资料收集工作基于本院设计的一套全面的资讯搜集表,经过查阅医院感染情况监测系统、手术麻醉记录系统以及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了以下具体信息:①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这些信息对于分析CNSI的风险因素具有基础性作用。②相关手术信息,记录每位患者接受的颅脑手术类型,以及手术的具体情况。③药物使用情况,详细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使用的所有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评估其对CNSI发生的影响。④脑室外引流(EVD)情况,记录所有患者的EVD使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所有的数据分析工作都通过使用SPSS 23.0软件来完成。计量数据一般使用平均数±标准差来描述,并借助两个独立样本间的t检定进行组别比较。资料的分类部分,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并采用卡方检验(χ²检验),在多因素分析中,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以确定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2.结果

2.1 各种疾病的手术患者中CNSI的发生情况

在本研究中,共计956例颅脑手术患者,其中71例发生了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整体发生率为7.42%。具体到不同类型的颅脑疾病,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和颅脑损伤是发生率最高的前三种疾病。在颅脑肿瘤患者中,CNSI的发生率为9.15%(29/320),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为7.42%(23/310),而在颅脑损伤患者中为6.87%(14/206)。此外,脊髓疾病和脑积水的患者中CNSI的发生率分别为4.45%(2/45)和4.01%(3/75)。统计分析显示,不同疾病类型的手术患者在术后CNSI发生率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异。(χ² = 11.529,P = 0.021),表明手术类型与CNSI发生的风险密切相关。(见表1)

表1.不同疾病颅脑术后患者 CNSI 的发生率

潜在疾病

患者数量

发病率感染/n(%)

脑瘤

320

29(9.15)

脑血管疾病

310

23(7.42)

脑外伤

206

14(6.87)

脊髓疾病

45

2(4.45)

脑积水

75

3(4.01)

共计

956

71(7.42)

注:两组相对比,P<0.05。

2.2 颅脑术后患者CNSI与EVD留置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针对EVD置管时间在受感染患者与未受感染患者之间进行了对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受感染患者置管持续时间较未受感染患者显著延长,两类患者的对比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F值为9.037,P值为0.002)。这表明EVD留置时长较长的患者CNSI的风险较高。两组在EVD留置次数上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F=1.176,P=0.092)。(见表3)

表2.颅脑术后患者 CNSI 的 EVD 单因素分析

变量

术后造成CNSI(n=52)

术后未造成CNSI(n=508)

EVD持续时间

<7 d

7 (13.64)

319 (64.32)

7-14 d

43 (79.42)

175 (36.36)

>14 d

4 (8.95)

17 (3.68)

EVD插入次数

1

39 (75.65)

406(79.51)

>1

13 (24.67)

98 (18.69)

注:两组相对比,P<0.05。

  3讨论

在探究颅脑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的诸多风险因素中,长时间的脑室外引流(EVD)留置成为其显著因素。数据表明,EVD留置时长超过一定天数的患者中,CNSI发生率显著升高,这可能与引流管道成为微生物入侵的通道有关。术中使用抗生素的策略亦显示出对CNSI发生具有防御作用,尤其是在颅脑肿瘤及脑血管疾病手术中。抗生素的选用需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微生物谱进行优化,以避免耐药性的发展。高ASA分级为CNSI的重要风险因子,反映出患者基础健康状况的差异。患者BMI的增加,会显著提升感染风险,这可能与手术区域血流量减少、组织修复能力降低有关。因此手术前后的全面评估和体重管理成为减少感染风险的关键环节。

综合这些观察,医疗团队需制定针对性地对EVD使用的严格监控、术前后的全面抗生素管理以及对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评估等相关策略。在术后护理中,加强监测体系,能有效识别潜在的感染征兆,从而实施早期干预。维持手术室以及相关设施的无菌状态,严格执行感染控制协议,对降低CNSI的发生具有决定性影响。

参考文献

[1]马颖欣, 李静, 赵梦, 胡爱香, 于鑫玮, 韩玮, 程实, 张越巍. 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细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 27 (03): 277-282.

[2]赵梦, 李静, 曹炜, 张越巍.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分析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 23 (04): 381-384.

[3]王忠蓉, 张艳, 钱小丽, 管义祥. 重型颅脑创伤开颅术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与验证 [J]. 陕西医学杂志, 2023, 52 (11): 1521-1525.

[4]冯勤丽, 陆锦琪, 贾磊, 蔡莹. 颅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J]. 浙江临床医学, 2023, 25 (06): 84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