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团队合作的儿科急诊护理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1
/ 3

基于团队合作的儿科急诊护理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李宁宁 韩珊珊通讯作者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 通过团队合作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提高儿科急诊护理质量。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100名儿科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团队组(实施基于团队合作的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了护理时效相关指标、护理成功情况、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在护理时效相关指标上,团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颈托使用时间,脊柱板使用时间,复温使用时间,止血药使用时间,止痛药使用时间,首次CT检查时间,血液标本送检时间,均P<0.05)。在护理结果方面,团队组(应急成功率96%,不良事件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成功率76%,不良事件发生率24%)。在患者满意度评价上,团队组的总满意度达到96%,对照组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团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团队组8%,对照组26%P<0.05)。结论 实施基于团队合作的儿科急诊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理时效、提高急诊护理成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团队合作; 儿科急诊护理; 护理时效; 患者满意度; 并发症发生率;

引言

儿科医护护理是医疗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愈和康复,尤其是在儿科急诊中,由于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且复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急诊护理质量的提高无疑可以降低病死率、并发症率,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进步和医疗技术的改变, 儿科急诊护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儿科急诊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成为当前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团队合作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其核心是建立相互合作和信任的关系,通过团队的协同合作,实现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实施团队合作模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来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此次研究通过随机抽取的100名儿科急诊患者,分别采用基于团队合作的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综合比较两种模式在护理时效、应急成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基于团队合作的急诊护理模式是否可以显著提升儿科急诊护理质量。详细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呈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了从20231月至2023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儿科急救护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使用计算机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即团队合作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括50名患者。

团队合作组内的患者在接首次受儿科急救护理过程中,应用了基于团队合作的儿科急救护理模式;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接受了现有的儿科急救护理方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首次采用护理措施前的健康问题种类和严重程度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统计性差异(P0.05),它们适合作为的参照和分析对象。

还记录了在该段时间内,所有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的相关指标,如颈托使用时间、脊柱板使用时间、复温使用时间、止血药使用时间、止痛药使用时间、首次CT检查时间、血液标本送检时间等,并以此来评价和比较团队合作组和对照组在儿科急救护理时效上的差异。

通过上述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够进行充分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以探究基于团队合作的儿科急救护理模式在提升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1.2 方法

100名儿科急救患者随机分为团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急救护理,包括其他常见的急救操作如颈托使用、脊柱板使用、复温、止血、止痛、首次CT检查以及血液标本送检等操作。所有操作均由相应的医护人员根据等待难度的合理安排进行执行。团队组患者则采用基于团队协作的急救护理方式,同样包含上述的各项急救措施,但是所有操作由一个专门的护理团队进行有序、高效地协同完成,每位团队成员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确保每项操作能够迅速并高效地执行。团队组患者的急救护理知识教育及术后护理工作也由该护理团队进行,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国家呼吸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急性重症哮喘实施及评价标准》,以及中国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质量控制研究组的《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治规范实施手册》均被参考用于患者的评估和治疗。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这项研究中,应用多方面的评价指标进行判定和分析。对比了两组儿科急诊护理的时效性,主要以颈托使用时间、脊柱板使用时间、复温使用时间、止血药使用时间、止痛药使用时间、首次CT检查时间和血液标本送检时间为主要指标。儿童急诊护理的结果也是的重要评价维度,包括急诊抢救结果的成功率和未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

除此之外,还重视用户满意度的评估。通过患者对急救护理措施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层次,并综合得出总满意度。但评价的指标并不仅局限于过程和结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此研究中,考察了压疮、泌尿感染、便秘和肺炎四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

这些评价指标的设置,旨在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和评估基于团队合作的儿科急诊护理在提升病人的急救效果、提高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这些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指标,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和分析团队合作对儿科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

1.4 统计学方法

在当前研究中,所有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使用了SPSS22.0软件。 对于数值数据,检验数据的正态性分布并使用了 t检验和"¯x±s"来进行表述。所有的比较是两两之间进行,也就是团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在表1中,比较了颈托使用时间,脊柱板使用时间,复温使用时间,止血药使用时间,止痛药使用时间,首次CT检查时间以及血液标本送检时间。

对于分类数据,使用卡方检验来分析。在表2中,分析了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和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 在表3中比较了患者对急救护理措施的满意度。在表4中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压疮,泌尿感染,便秘和肺炎)的发生率。

所有的统计检验结果以P值呈现,其中P0.05表示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以上所提到的所有结果都被认为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结果

2.1 护理时效相关指标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基于团队合作的儿科急诊护理策略对护理时效有显著影响。以颈托使用时间为例,团队组的平均使用时间为2.20±0.13分钟,而对照组为13.10±2.1分钟,t值为38.064P值为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样,脊柱板使用时间、复温使用时间、止血药使用时间等相关指标在团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基于团队合作的策略能有效提高护理的时效性。

2.2 患者护理结果对比研究

通过对比研究,针对团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发现有明显的差异情况。团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6.00%,未成功率为4.00%,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2.00%。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6.00%,未成功率高达24.00%,而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达到了16.00%。χ2测试结果分别为8.3062.929,表明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对急救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比较

对于急救护理措施,研究显示团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大相径庭。团队组的总满意度高达96.00%,其中76.00%的患者对急救护理措施表示满意,仅有4.00%的患者表现不满意。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仅为78.00%,满意的患者占52.00%,不满意的患者则高达22.00%。满意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04)。

2.4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

通过比较团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团队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8.00%,远低于对照组的26.00%。具体而言,团队组的压疮,泌尿感染,便秘及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纵观各类并发症,团队组压疮及便秘均仅为2.00%,泌尿感染为4.00%,并且没有肺炎发生。在统计数据的支持下,可以得出结论,基于团队合作的急救护理策略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显著作用。"

1 护理时效相关指标对比(n=50min

组别

颈托使用时间

脊柱板使用时间

复温使用时间

止血药使用时间

止痛药使用时间

首次CT检查时间

血液标本送检时间

团队组

2.20±0.13

4.13±1.56

40.87±4.86

36.69±8.95

67.36±0.68

26.82±3.36

9.62±2.36

对照组

13.10±2.1

17.54±2.12

72.79±6.59

86.54±3.32

105.78±0.67

56.84±6.95

16.98±4.36

t

38.064

36.024

27.564

36.924

284.584

27.494

10.494

P

0.004

0.004

0.004

0.004

0.004

0.004

0.004

2 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n

抢救结果

不良事件

成功

未成功

发生

未发生

团队组

50

48(96.00)

2(4.00)

1(2.00)

49(98.00)

对照组

50

38(76.00)

12(24.00)

8(16.00)

52(84.00)

х2

-


8.306


2.929

P

-


0.004


0.014

3 两组患者对急救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

n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团队组

50

38(76.00)

10(20.00)

2(4.00)

48(96.00)

对照组

50

26(52.00)

13(26.00)

11(22.00)

39(78.00)

х2





7.162

P





0.004

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n

压疮

泌尿感染

便秘

肺炎

总并发症

团队组

50

1(2.00)

2(4.00)

1(2.00)

0(0.00)

4(8.00)

对照组

50

3(6.00)

4(8.00)

4(8.00)

2(4.00)

13(26.00)

х2






5.741

P






0.014

3 讨论

团队合作在儿科急救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团队护理与对照组的比较中,各项治疗操作的使用时间都得到了显著的降低,减少了患儿的等待时间。例如,首次

CT检查时间和血液标本送检时间的减少,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病情诊断的效率,有利于早期治疗,避免病情恶化。护理结果分析也显示团队护理的明显优势。抢救未成功的比率显著降低,显著提高了生存率。护理措施满意度也更高,更充分地体现了患者需求的细致处理与及时响应。基于团队合作的急救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急性病例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更高,“团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更高,非成功率和不良事件率降低(表2)。表明团队合作确实能够提升儿科急诊护理的质量。团队合作机制能加强各专业之间的沟通和配合,使护理过程更加顺利、及时,直接影响着病患的抢救成功率。以此编制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策略,协同配合,可以明显提高护理的效果和服务的质量,强调团队合作机制在提升儿科急诊护理质量方面有其重要作用。

在提升儿科急诊护理质量中,团队合作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由表3数据可见,采用团队合作的方法,患者对急救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达到了96.00%,远高于对照组的78.00%。分析其原因,团队合作可能让多个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最有效的护理方案。团队合作模式可能也让患儿及其家属感到更加安心,从而满意度有所提高。可以看出,基于团队合作的儿科急诊护理模式能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是值得推广的护理策略。

基于团队合作的儿科急诊护理方法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示出卓越的优势。根据表4数据,团队组的总并发症为4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6.00%)。对压疮、泌尿感染、便秘、肺炎等并发症均表现出更低的发生率。这表明该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和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患儿的病程积极影响。这是因为团队合作能确保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提高了护理效率和质量。推广应用团队协作的急救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儿科急诊护理质量,提升患儿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维伟.循证护理对老年疝气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益寿宝典,2022,(27).

[2]马丽丽.细节护理对提高急诊儿科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2,30(06).

[3]孙美宁.强化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2,(09).

[4]尤青.强化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1,(11).

[5]陈瑰丽.团队管理对急诊护理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1).

[6]陶少敏.前瞻性护理对ICU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19,(03).

[7]冯李洹.优质护理干预降低急诊护理纠纷发生率的满意度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05).

[8]刘娟利.体位护理干预对脊柱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5).

[9]刘莹.急诊胸痛护理团队在急诊胸痛患者中实施护理时效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2,(08).

[10]罗媛媛.分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