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研究

唐霞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重庆 400000

摘要:成渝经济圈是我国西部最具潜力的城市群之一,主要是由成都、重庆及周边城市构成,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立足该背景下,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日益紧密,其重要性也越发凸显。但城市间经济联系并不是简单的交易,而是包含多种经济主体及资源要素在城市间互动与流动的复杂网络系统。本文以成渝经济圈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经济关联,了解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旨为提出促进经济网络健康发展及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结构

成渝经济圈以重庆、成都为中心,辐射周边各城市,构成紧密的经济网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网络中各城市之间的联系不只是简单的供需关系,还表现为城市间复杂的产业链、价值链、资金流[1]。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经济关联网络结构具有显著的“核-边”结构特征,重庆、成都作为核心城市,对整个城市群的经济发展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核-边”结构不仅体现城市在区位、产业实力等方面差异,还体现城市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一、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现状

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征,据数据统计(数据来自于成渝城市群词条),成都、重庆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以自身的经济实力不断向周边辐射。据2020年5月数据显示,川内成都的企业投资额排名列前五位的依次为眉山、雅安、川东北部经济区达州、川南经济区宜宾、攀西经济区凉山州。而成都企业对眉山企业的投资额达264.30亿元.而永川区的企业中重庆招商引资达到91.85亿元,在重庆市排名第一。从投资额来看,成都企业在川的投资额中绵阳和德阳居首位,投资额均超过700家,成都和重庆在产业分工方面仍然存在着同质化竞争,这一点可从成渝两地相互投资的行业偏好中得到体现。从行业分布上看,重庆企业投资于成都的行业有51个,成都企业投资于重庆的行业有60个,有43个行业重叠,非交叉行业吸引投资金额仅占成渝两市招商引资总额的6.06%和5.39%。于2021年四川、重庆两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9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8.5%,与上年对比增速高达4.5%,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在6.5%,占据西部地区比重在30.8%,从而提升推动作用[2]

二、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的构建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的构建,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当下基础建设不足主要体现在交通、信息、水利等多个方面,这便需要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既能促进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又能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与发展潜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铁路、机场等,为人与物的流动提供便利,促进经济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通讯网络、数据中心等,以提高城市间信息传输效率,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水利等,保障城市用水、用电,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如表1)。

表1 成渝经济圈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交通网络

里程/数量

覆盖范围

铁路运营

5400公里

全部20万人口以上城市

城市轨道交通

700公里

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

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

53条

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

高速公路

8500公里

113个县级节点全覆盖

航道

2050公里

Ⅳ级及以上航道

民用运输机场

13个

已建成及在建

通用机场

11个

-

数据来自:四川加强成渝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发布,到2025年形成53条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

(二)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针对当下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竞争关系激烈、制度建设不足等问题,需构建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的经济网络结构,不仅关系到区域内城市间的合作与竞争,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圈的发展格局。经济联系网络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各城市的产业特点与优势,并根据各自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规划,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的目的。网络结构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区位、产业布局、交通设施、人才流动等。为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需要各城市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网络,既要有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又要有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3]。只有构建多元化且紧密关联的网络体系,才能使产业链优化升级,进而促进整个城市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也要注意信息的共享与资源的整合,各城市之间应加强信息交换,共同研究市场需求,从而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以促进资源有效整合与优化。构建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才能使产业链高效运行,有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如表2)。

表2 不同城市间的产业特点和合作方式

城市

产业结构

主要产业

经济联系方式

合作项目

成都

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

软件开发、金融服务

产业链对接、项目投资合作

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建设、金融科技创新项目

重庆

制造业、物流业

汽车制造、航空航天

物流合作、工业园区建设

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物流大数据平台

成渝经济圈其他城市

农业、旅游业

绿色农产品、旅游景区

农业合作、旅游推广

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建设、旅游联合营销活动

(三)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

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的经济网络结构构建期间,必须加强人才交流与协作。人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有效促进城市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当下人才流动障碍、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需加强人才交流合作,才能最大限度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进而促进各城市间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强人才交流有利于打破区域壁垒,促进人才资源在城市间的流动[4]。比如构建人才交流平台与机制,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以及专业人才跨区域流动,从而提升城市群人才质量,也可逐渐提升城市竞争力。不同城市有自己独特的产业优势,借助人才合作可实现产业链的衔接,也可形成有效的优劣势互补,从而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持续发展。人才是经济圈网络构建的创新资本,加强跨城人才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从而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持续升级。同时加强城市之间的人才交流,有利于先进知识的扩散与共享,有利于城市群经济积累足够的智力资本,也可显著提升创新能力。

(四)拓展对外开放策略

立足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与国外市场的联动与合作,能够为当地产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与资源,从而推动当地产业的升级与转型[5]。针对当下成渝经济在对外开放中发展不均衡等多种问题,需采取针对性的开放战略,从而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扩大市场空间。加强国际合作可参与全球价值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新财经4月23最新发布《中国欧盟商会西南建议书2021/2022》表明,欧洲企业正积极参与成渝经济圈建设,以促进中国经济一体化发展。据了解,“建议书”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中国欧洲商会西南分会相信,随着经济圈的形成中国第四大经济城市群的形成,成都、重庆两市在资源、投资等方面的竞争将成为历史。今后两地将携手合作,共同释放西南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西南分会对此表示欢迎,并期待由此衍生出的更多商机。中国欧洲商会西南分部认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关键之一,就要营造开放的商业环境,为所有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同时也是对外国投资者的欢迎。中国欧盟商会西南分会于2005年成立,首家分支机构位于成都。为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公司于2012年成立重庆办事处。西南分部现有会员企业198家,且还在持续发展中。三分之二的会员企业设在成都,三分之一设在重庆,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数据来自:欧洲企业冀为成渝经济圈发展做出贡献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讨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经济关联网络,既能清楚了解成渝经济圈内的发展潜力,也可意识到各城市之间的合作和互补的作用。随着当下信息技术的进步,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也给区域经济带来更大的机会与可能。相信未来,通过对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持续研究与实践,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与路径,可为推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贺容,鲜果,刘军伟.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水平分析与提升对策[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06):106-116+120.

[2]何晓兰,胡树林,闫英. 成渝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发展研究[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23,40(06):76-88.

[3]雷鑫. 经济圈设立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23.

[4]陈坚,易彤,万宇. 成渝双中心高质量对外开放带动性质与强度研究[J]. 对外经贸实务,2023,(03):84-91.

[5]赵红梅,张岩. 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演化对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 资源与产业,2022,24(0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