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医疗背景下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优化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基于精准医疗背景下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优化思考

郭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精准医疗是基于个性化和大数据技术的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医疗理念和模式。为了探索在精准医疗的大环境下,对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进行最优的思考,文章从目前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了当前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中还存在着的难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实施精准医疗模式下医疗器械计量管理工作的优化途径,以期提高医疗器械计量工作的质量,推动我国医疗器械计量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健全。

关键词:精准医疗;背景;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优化

引言

随着我国近年来医疗事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在医疗机构临床一线应用大量先进医疗诊断设备,其中部分设备作为计量器具,此类设备的运行准确可靠性,会对诊断治疗的最终结果产生直接影响,更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密切关联。这就意味着医疗单位要具备先进医疗器械设备资源的前提下,准备先进齐全的计量器具,通过科学规范的计量管理确保此类器具的准确性,因此精准医疗背景下开展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已成必然。

1.医学计量定义及医疗计量器械分类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医院医疗设备种类日益增加,逐渐朝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所趋,例如激光治疗机、X射线机、B超机、CT机等医疗计量设备,这为医疗临床实践提供技术保障。通过梳理临床普及应用的医疗计量设备管理分类如下:①几何计量。此种医疗计量设备主要用于医学物体各参数的计量,包括长短、形状和具体大小,例如米尺、卡尺等;②温度计量。在医学中用于测量具体温度的各类温度测量计,例如红外线热成像测温仪、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测温计,还有水银体温计等;③声学计量。通过将超声诊断用于医疗如不同类型的超声诊断仪设备,包括A型、B型、M型;④力学计量。此类医学计量设备可以在医疗事业用于检测人体各指标,如肺功能仪天平、血压计、眼压计、体重秤等器械;⑤电离辐射与电磁计量。电离辐射此类医学计量设备包括医用X射线治疗机、剂量计和乳腺机;电磁计量则包括用于临床医疗的电容表、电压表、磁疗仪、磁共振等设备;⑥化学计量。用于医疗的化学计量设备包括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酸度计等设备;⑦电子及时间频率计量。电子计量设备有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器、肌电图机、心电图机等;在时间频率计量设备中主要有心率监护仪、呼吸频率监护仪等设备[1]

2.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现状

2.1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行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国家层面所有相关的法律政策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虽已要求医疗机构建立相关的计量制度,但并未明确指出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制度应如何建立、如何管理,导致在现有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操作过程中极易出现管理漏洞,造成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不精、检测情况不全的情况出现。例如,在现行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制度中,通常任命设备科的医工兼任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工作,但在较多情况下,很多工程师因自身工作繁忙,无暇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知识,仅将每年定期邀请省计量院医学计量检测中心的专家来上门检测设备作为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检测内容一知半解,未明晰哪些医学设备必须检测、哪些医学设备不需检测,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导致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未达到预期成效。并且,在部分医疗单位计量管理工作的实操过程中,计量管理制度也缺少了当医疗设备损坏时的应急预案。

2.2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精密度不高

造成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精密度不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中,大部分医院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往往没受到院领导的重视,除国家规定的需强制检测的仪器外,对大部分医疗设备的检测工作未落到实处。并且在实际检验过程中,除强检的设备是免费检测外,其余的医疗设备检测都需单独收费,而医院中的医疗设备涉及的数量多、范围大,每年检验的费用会占比医院总支出的8%左右,但较多医院不会对此提供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导致医疗计量管理人员在开展设备计量管理工作时捉襟见肘,当上级管理部门统一审查时都无法出具相应的设备检测证书[2]。另一方面,实操中,管理人员的人为失误次数较多,同样导致了管理工作精密度不高。现阶段,从事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认知不到位,未从专业医疗技术角度和业务考核角度实施计量管理工作。

3.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措施

3.1加强宣传,重视计量管理工作

提高认识,重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医学计量工作。长期以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医学计量工作在医疗机构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医学工程专业被边缘化,医学工程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专业。因此,需要院级领导和从事医学工程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提高认识,真正意识到并发挥医疗器械医学工程人员在医疗机构的地位和作用。

3.2重视医学计量专业人才培养

医学计量人才培养是关键,对于有关计量设备管理的所有工作人员,通过不定期召开医学计量相关培训及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医学计量行业专家进行讲课、宣传和交流医学计量的最新动态,贯彻相关政策法规,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者水平和工作效率,强化医学计量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同时,建立医学计量人才管理档案,包括专业特长、擅长领域等,提高区域医学计量人才的专业技术,使医学计量器具的精细化管理具备人力资源方面的基础。建立计量管理微信群实时发放有关计量信息,使计量人员增加对计量工作的认识。

3.3加强第三方监督和管理

医疗机构已经建立了严格的流程化论证和验收制度,但是缺乏应有的技术检测手段和能力。医院在积极培养自身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同时,可以积极委托符合国家检测标准的第三方机构组织验收及检测工作,检测合格后,凭借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方可使用。通过开展医疗设备计量第三方监督和管理,既保障了医疗设备的精准合法运行,确保了检查及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在确保医疗设备精密度等硬件方面也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安全、精准的医疗服务。精准医疗强调精确定位、靶向治疗,有针对性干预,医疗计量检测便相当于具有靶向作用的药物,提升精准度,更好地提高了临床服务能力,保障了医疗安全,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医疗环境奠定了基础[3]

3.4定期鉴定医疗计量设备

一旦计量设备正式应用后,就要相应的构建医疗计量器械管理台账,明确检定的具体周期、用时、间隔以及机构情况。另外医院的设备科室还要负责对计量设备的不定期抽检工作,在抽检过程中专职计量人员要给予工作协助。抽检计量器械过程中应当使用计量严格核对设备,认真填写抽检记录,一旦在工作中发现计量设备存在各类问题,就要即刻停用并向机械设备质检部门上报具体情况,提交检修申请在完成维修后再次检定,直至计量设备的质检达标才可正常应用。医院的设备科也要对计量设备在抽检过程中,详细记录抽检问题并统计合格率,方便计量设备管理部门可以监督计量器械的实际情况。对于临床常用的部分计量器械,应当定位考核设备稳定性,定期对比计量设备的使用性能。对于部分无法定期检定的计量器械,为了保证设备的应用安全稳定性,应当全过程动态化监测。

4.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技信息化的发展,医疗设备在临床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对这些医疗设备的技术参数监管也应加强。医疗机构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医疗器械,还需要有准确、先进的医学计量管理手段。医学计量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为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庄培根,苏秋玲,欧阳祺炜,等.医学计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设备,2021,36(2):160-162.

[2]杨威.医学设备计量对医院的重要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10):1397-1398.

[3]林益凯.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