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长效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高职院校建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长效机制研究

杨连付晓霞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高职院校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创新办学体制、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等措施,不断完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机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服务地方;长效机制

引言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职业教育作为面向市场、促进就业,面向实践、强化能力,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类型教育,以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获得社会的认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法来加以解决。

一、高职院校建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长效机制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把自身发展同国家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当前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与新形势下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其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高职院校建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建设、体制创新、政策扶持、投入机制等方面多管齐下,全方位地加以推进。

二、高职院校建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长效机制具体策略

(一)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主要方式。高职院校要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开发,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融入学校教学活动中,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强化“校企合一”的培养理念,将“校企合一”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要求,构建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要明确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责任,探索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环节中加强企业参与,推动企业深度融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加强双方教师的沟通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学校要按照“校企共建专业、工学结合教学”原则,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设在企业或工厂中,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要推动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对接,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专业课程改革;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知识结构,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要与企业联合开发教材和教学资源,实现学校与企业教学资源共享;要推动课程内容改革创新,实现学校与企业教学资源共享。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基础。要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首先,必须根据本地区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其次,必须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引进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利用他们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优势,加强与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的联系;二是聘请本地区企事业单位具有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由他们承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任务;三是通过聘请行业专家、政府官员、退休干部等担任兼职教师。最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挂职,为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条件。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2]。根据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明确高职院校在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形成系统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开展科技服务、培养技能人才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政策倾斜。这一机制的建立应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技术研发机制

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主动与地方政府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和信息服务。一是充分发挥学校科研资源优势,把学校的科研项目、研究课题、教师和学生的科技成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二是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三是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标准。四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支持和鼓励高等职业院校与相关行业联合组建“产学研”联盟。五是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建立区域产业研究中心和技术服务平台。六是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产学研合作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等;同时还要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等。

(四)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的科技服务机制

高等职业院校要紧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是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进行实训和顶岗实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企业为依托,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首先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力量和科研条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其次要通过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体系。另外,高职院校还要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推广活动[3]

一方面要加强对校企合作技术研发项目的引导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及各学科专业优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高职院校可与各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等方面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促进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中得到更好地促进和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建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机制,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共赢。高职院校应继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针,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促进地方人力资源开发”为办学宗旨,通过“三对接、三提升、四优化”的教学改革和“校企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证明,高职院校要实现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与地方经济社会相适应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刘朝晖.大数据时代高校社科联的发展机遇与职能优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39(2):48-52.

[2]胡风霞.加强高校社科联建设的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27-28.

[3]朱珠.高校社科联在特色类专业院校中的发展情况分析——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大学:研究与管理,202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