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环境变化对地铁站结构设计的影响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地层环境变化对地铁站结构设计的影响探究

杲沈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0000

摘要:地层环境变化对地铁站结构设计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研究领域。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地下空间利用的增加,地铁站成为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下环境的多样性和变化性给地铁站结构设计带来了诸多挑战,需要深入研究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分析了地铁站结构与地层环境变化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了地层环境变化对地铁站结构设计的影响以及优化策略,为地铁站结构设计提供必要的保障。

关键词:地层环境变化;结构设计;地铁站;影响

前言:城市地质条件的差异对地铁站结构的设计提出了重要问题。不同地区的岩土性质、地下水位、地质层位等地质条件千差万别,上述差异直接影响着地铁站基础的选择和设计。高地下水位可能引发地基沉降,增加地铁站基础的不稳定性,而低地下水位可能导致地基干燥,引发地基沉降的问题,深入研究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科学的地下水位管理体系,对于确保地铁站结构在不同水位条件下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此外,地下水质的变化也对地铁站结构材料的选择和防腐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含有盐分或化学物质的地下水可能对结构材料产生腐蚀,从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针对地层环境变化对地铁站结构设计的影响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地铁站结构在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中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城市地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 地铁站结构的组成

地铁站结构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其组成涉及多个层面,包括地下结构、地面建筑、设备配套等多个方面,地铁站的基础构建通常由深埋的地下结构组成,其主要包括车站站台、轨道、以及地下通道等元素,车站站台作为乘客乘降的主要场所,需要具备足够的长度以容纳列车停靠,同时设计合理的出入口位置,以方便乘客流动。轨道系统则构成了列车行驶的轨迹,要求其平整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地下通道作为连接不同站台、出入口的重要通道,需要考虑乘客的行走便利性和安全性。此外,地铁的进出口作为地铁站的交通门户,需要考虑周边交通流线,合理设置以确保进出站的高效性和便捷性。站厅则是连接不同出入口和站台的空间,通常设计有售票厅、候车区等功能区域,需要兼顾人流量和安全需求。站房作为地铁站的建筑物,其外观设计与城市风貌相协调,内部结构则需要满足乘客的基本服务需求,包括洗手间、商业设施等。

2 地层环境变化对地铁站结构设计的影响

2.1地层特征

地层特征在地铁站结构设计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复杂性和多样性直接影响着地下工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层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包括岩土地质、地层厚度、地层层序等。软弱的土质地基可能会导致地铁站基础的沉降,而坚硬的地基则可能增加基础施工的难度。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对地层的物理性质进行详尽分析,以充分理解地质条件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一般而言,地下水位是地层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铁站结构设计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高地下水位可能导致施工中的水土流失,增加了防水工程的难度,而低地下水位可能引起地基沉降。这使得在设计阶段必须准确估算地下水位的波动范围,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地铁站的基础稳定性。此外,地质横向和纵向的变化都会影响地铁站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以获取准确的地质信息,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特别是在复杂地层条件下,如地层中存在断层带等情况,设计者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地质风险,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2.2地下水

一般而言,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铁站基础的稳定性和施工的可行性。在高地下水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增加防水工程的难度,同时也对基础结构的抗浸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反,低地下水位可能引发地基沉降的问题,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准确估算地下水位的波动范围,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地铁站的基础稳定。首先,不同水质特征可能对结构材料的耐久性和腐蚀性提出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在含有盐分或化学物质较多的地下水环境中。对于地铁站的结构材料的选择和防腐措施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以确保结构在长期运行中不受水质的不利影响。其次,地下水位的波动可能导致地下结构受到水压的变化,从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涌水现象则可能引发地铁站隧道内的渗水问题,对地铁设备和运行安全产生潜在威胁。在设计中,必须通过适当的水文地质勘测和分析,深入了解地下水的波动规律和涌水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设计和施工策略。最后,地下水的管理和调控也是地铁站结构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采用合理的排水系统、泵站设备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对地铁站结构的影响,确保站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管理措施,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地下水环境的变化。

3 地铁站结构设计中规避地层变化影响的方法

3.1 构建信息化的地质分析模型

在地铁站结构设计中,为规避地层环境变化的影响,构建信息化的地质分析模型是一项关键而先进的方法,该模型的构建基于地质信息的数字化、集成化和可视化,旨在全面理解地质条件的多样性,为设计提供更科学、精确的基础。信息化地质分析模型通过搜集和整合地质数据,将地质信息数字化,形成立体化的地质数据模型。这包括地层分布、岩土性质、地下水位等多维度的地质参数。通过采用先进的地质勘察技术和遥感技术,模型能够高效地获取大范围内的地质数据,建立起全面而准确的地质信息库。此外,将不同来源的地质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中,有助于消除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形成更为完整、协调的地质信息体系,通过信息化地质分析模型的可视化展示,设计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模型可以生成地质信息的三维可视化图,使设计者能够直观地感知地下环境的复杂性。

3.2 加强地下水位的管理与调控

在地铁站结构设计中,加强地下水位的管理与调控是一项关键的方法,通过充分的勘测和监测,建立科学的水文地质信息体系,结合排水系统和调控措施,设计者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水位变化,提高地铁站结构在复杂地层环境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首先,地下水位的管理涉及建立科学的水文地质勘察体系,通过实地勘测和监测手段获取准确的地下水位数据。这为设计者提供了关于地下水位的详尽信息,使其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水位波动,并为地铁站的基础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其次,通过设计并实施高效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减缓水位波动的影响。这可通过井孔、抽水站等设施来实现,使得地铁站在地下水位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基础状况。最后,通过井孔注水或抽水,调整地下水位的高低,以保持相对稳定的水位状况,该手段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以及降雨等外部因素,提前制定科学的水位调控方案。除此之外,在设计中强调地下水位的管理与调控对于地铁站的结构安全至关重要。高水位可能导致地基不稳定,增加基础沉降风险,而低水位则可能引发地基沉降。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与调控手段,设计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在设计阶段就有针对性地调整地铁站的基础设计,确保基础在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都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

结语:综上所述,在地铁站结构设计中,充分认识和规避地层环境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地下水位、地质条件、地下水质等因素对地铁站的基础稳定性、结构安全性、施工难度等方面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为规避这些潜在风险,设计者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加强地下水位的管理与调控、构建信息化的地质分析模型、灵活的基础设计等。通过详尽的地质勘察、合理的设计策略以及科学的监测手段,地铁站结构设计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变化,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上述综合性的方法和策略将有助于确保地铁站在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中稳定、安全地运行,为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黎钜宏.地层环境变化对地铁车站结构内力的影响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 2018, 25(2):4.DOI:CNKI:SUN:GDTM.0.2018-02-006.

[2] 刘继强,苏栋.环境变化对地铁车站结构和桩基的影响[J].建筑技术, 2013, 44(9):4.DOI:10.3969/j.issn.1000-4726.2013.09.001.

[3] 何少雯.岩溶地质对地铁车站结构运营期风险评估[J].华南理工大学, 2017.

[4] 廖庄.粉、砂土地层地铁车站支护结构力学与变形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5] 赵立财.地铁站软土地层深基坑支撑结构变形监测与控制技术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18).DOI:10.3969/j.issn.2095—2104.2013.18.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