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推进幼儿品德教育的路径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家校社协同推进幼儿品德教育的路径初探

王欢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沙溪镇印溪幼教中心印溪幼儿园

摘要: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新时期做好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家校合作教育是指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帮助其更好地成长,这种合作教育形式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家庭、幼儿园、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幼儿品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家校社协同推进幼儿品德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推进;幼儿;品德教育

良好的品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在幼儿时期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纲要》实施后,如何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整体质量,成为幼儿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具体从以下的六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深化家长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认识

家长是幼儿品德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部分家长在孩子面前缺乏良好的榜样,导致其在孩子面前“言行不一”,不仅不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还会阻碍其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幼儿园要积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同时要加强家长对幼儿品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开展家长会等方式,向其宣传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此外,还要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品德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能够主动参与到幼儿品德教育中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1]

二、注重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品德教育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教育,才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品德,提升品德教育效果。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亲身感受到周围环境、事物和人对其产生的影响,从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例如:在参与“爱清洁”相关的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其中。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参观一下小区内的垃圾站,让孩子们了解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此外,还可以让孩子们认识一些清洁工人,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以及他们为城市环境所做出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打扫小区内的卫生。

三、重视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家长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在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时,家长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家长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利用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首先,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成为孩子的榜样。其次,家长还应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后,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活动。例如: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快乐过六一”主题活动;在国庆节期间开展“走进国庆节”活动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家长与孩子更好地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幼儿品德教育效果得到提升。

四、发挥家庭幼儿园社会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幼儿品德教育时,需要发挥社会的作用,同时还需要保证家庭、幼儿园、社会三者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首先,在进行幼儿品德教育时,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只有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到幼儿品德教育中来,才能够保证幼儿品德教育的顺利开展。例如,幼儿园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可以组织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家长了解幼儿品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幼儿园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幼儿园作为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也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因此,幼儿园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活动来提升孩子对品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幼儿园可以开展关于劳动教育方面的活动,通过这种形式来提高孩子对劳动价值的认识。

五、加强幼儿品德教育基地建设

在实际教学中,幼儿园可利用周边环境或利用教室里的场地,建立幼儿品德教育基地,对幼儿进行实践教育。幼儿园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到园里开展讲座、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亲身实践的平台,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在学习过程中,让孩子们了解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并激发他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对校外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此外,家长也可以带领孩子走出家门,去进行社会实践。例如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来增强孩子的知识储备量,让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为幼儿品德教育提供帮助,还能增强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

六、对幼儿园和家庭进行双向指导

幼儿园是教师开展家庭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要从多方面来加强对家长的指导,让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理念,并且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且能做到及时改正。家庭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对孩子进行引导。除了幼儿园和家庭之外,社会也要共同参与进来。例如: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些关于幼儿园的相关情况,如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等,让家长对幼儿园有更多了解;还可以通过家园共育平台向家长传达一些幼儿园开展活动的信息,如关于亲子活动、家园活动等。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等向家长宣传一些幼儿品德教育方面的知识,让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开展相关教育工作。在开展各种德育活动时,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家长参与到其中,让他们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也能够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2]

在幼儿园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幼儿品德教育效果不佳。为此,幼儿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家长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品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要发挥社会力量,对幼儿品德教育进行支持。综上所述,幼儿园应当将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作用。幼儿园应当注重将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去,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的品德教育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幼儿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胡娟.家校协同视角下幼儿品德教育实施的研究——谈家庭中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J].儿童与健康, 2022(1):66-67.

[2]陈颖.激活家校社资源,助力幼儿劳动教育[J].现代教学, 2022(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