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中药的临床治疗及其药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活血化瘀中药的临床治疗及其药理研究

沈留英

罗平县人民医院   云南罗平655800

摘要:目的:探究活血化瘀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药理作用。方法:2022年4月到2023年10月期间,于本院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66例,摸球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可良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理作用多样且良好。

关键词:活血化瘀;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药理作用

目前,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诱发的脑部或心脏缺血性疾病越发常见,即临床所言“心脑血管疾病”,致残和致死概率较高,无疑会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威胁其生命。西药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患者长时间用药,会对其肾脏组织产生损害,不良反应多。中医学在此类疾病治疗中的研究比较深入,经验丰富,中药材可发挥理想治疗作用,尤其是活血化瘀类中药,可以消散瘀血,维持机体血液循环正常状态,利血脉[1]。为分析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治疗作用和药理作用,本文以2022年4月到2023年10月本院心脑血管疾病者为样,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因心脑血管疾病在本院治疗的患者合计66例,摸球法随机分成两组(n=33/组)。对照组:男病人18例,女病人15例,年龄跨度50~82岁,均龄(63.48±3.08)岁;最短病程5个月,最长病程2年,平均值(1.04±0.72)年。观察组:男病人16例,女病人17例,年龄跨度51~80岁,均龄(63.50±3.06)岁;最短病程4个月,最长病程2年,平均值(1.08±0.70)年。双组资料均衡,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1)影像学技术结合临床诊断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2)非精神障碍患者;(3)认知功能和沟通能力正常;(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先天性心脏病;(2)肝肾功能障碍;(3)风心病;(4)药物过敏;(5)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治疗方式

对照组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症状开展常规西医治疗,如常规降脂治疗方案,用药种类包括洛伐他汀(生产厂家: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731;规格20mg),每日晚餐后口服用药,每日一次,每次用药量维持在20mg,四周一疗程,用药一个疗程后,需要调整用药剂量,每日晚饭后服用一次,每次服用剂量40mg即可,共计服用药物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则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如川芎、赤芍、红花、三七、丹参、当归和水蛭,亦可口服中成药物,包括通心络(每日3次,每次2~4粒)、步长脑心通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等,上述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经显效、好转、无效维度进行评定,如果患者生命体征处于正常状态,临床症状彻底消失,纳入“显效”,如果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好转,临床症状基本好转,纳入“好转”,如果患者生命体征不良,临床症状变重,纳入“无效”。总有效率是显效率和好转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SPSS23.0,计量资料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轶和法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如表1所示。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3

14

11

8

25(75.76)

观察组

33

19

13

1

32(96.97)

X2

6.304

P

0.012

3讨论

中医学者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均会用到活血化瘀类中药,意在激活机体血脉,疏通受阻血管,将其用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有助于更好的改善患者供血能力,对血小板收缩状态进行调控,避免血小板聚集问题,与此同时,该类中药可以对机体毛细血管的通透度进行改善,避免机体微血管周围异常渗血问题,还可以对机体微血管形态加以改善,很大程度上避免机体血管痉挛问题。

赤芍性微寒、味苦,可归入肝经,散瘀止痛和清热凉血作用比较突出,现代药理中,其主要成分是没食子酸及其酯类,可良好抗炎,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产生扩张性,影响血小板聚集状态,从而纠正机体微循环异常状态和血液流变学。川芎性温、味辛,能够发挥祛风止痛和活血行气的作用,其川芎嗪成分是抑制人体血小板聚集的关键物质,也可以松弛血小板紧张状态,还可提高血浆AT-Ⅲ含量,改善机体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机体红细胞变形能力,关键是其物质还可以抑制人体细胞膜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状态,降低其缺血和缺氧程度,对脑缺血患者具有理想治疗作用[2]。红花的成分较多,如红花苷、红花醌、红花黄色素、脂肪酸、黄酮类化合物等,可理想改善缺氧状态,发挥抗血栓作用,对机体微循环状态进行改善,多被用在血栓形成、冠心病治疗中。三七性温、味甘苦,止血散瘀、补虚功效明显,现代药理学发现其主要成分是三七皂苷,对机体血小板聚集现象进行抵抗,加快纤维蛋白溶解速度,从而更好的降低机体血压水平,产生保护心血管和脑部组织的作用,良好扩张血管,降低血糖组织,将其应用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现代药理学中,以丹参酮类、丹参新醌等物质为主的丹参药材可以更好的避免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血液粘稠度,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对心力衰竭和冠心病患者具有理想治疗效果

[3]。当归性温、味甘,可归入人体脾经、心经和肝经,中医学者认为其具有润肠通便和补血活血的功效,现代药理也证实该药材可以强化机体免疫能力,减轻痛感,生成大量红细胞物质,进一步溶解血栓和扩张机体血管状态。除此之外,当归药材内含挥发油成分,对心律失常具备良好抵抗作用,患者心率会变慢,且阿魏酸成分也可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肌细胞进行保护,提高机体对氧气缺乏状态的抵抗能力,以防细胞过度受损。水蛭可以通经、逐瘀、破血,其唾液可以抗炎、降血脂,亦具有抗凝活性成分,也是中医学认可的心脑血管疾病有效性治疗药物[4]。本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提示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治疗作用比较理想。

总之,现阶段中药材应用普遍,活血化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其可对丙二醛含量进行抑制,避免生成大量氧自由基物质,提高血管内皮的通透程度,改善机体损伤,还可以扩张血管,避免血块堆积,此外,亦可对机体血小板凝附状态加以改变,影响血小板凝结,药理作用比较突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传来. 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分析[J]. 健康之友,2022,10(22):240-241.

[2] 叶金铃,唐传其,谢颖娜,等. 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8):50-51.

[3] 刘玉静.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14):188.

[4] 季亚楠. 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