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地基基础处理对路面稳定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3

路基地基基础处理对路面稳定性的影响

柴战军

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路基地基基础处理对路面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各种处理方法对路面结构性能的影响,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改善路面的稳定性。通过实地试验,我们评估了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并对其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地基基础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路面的稳定性,为路面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路基;地基处理;路面稳定性;结构性能;实地试验

引言:路面作为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对交通安全和效率至关重要。路基地基基础处理作为提高路面稳定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对于不同处理方法对路面稳定性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地研究路基地基基础处理对路面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路面工程的发展。

一、路面稳定性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良好的路面稳定性是保证行车安全、行车效率的重要保证。它能有效地降低车辆行驶时的颠簸与不稳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稳定的路面能使汽车更好地控制车辆,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降低车辆失控的可能性。另外,路面稳定性直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路面不平或破损会增加刹车距离,增加碰撞及交通事故的危险。路面不平或破损也会造成车辆的机械零件,例如悬挂系统,轮胎,刹车系统。这不仅增加了车辆的维修费用,还增加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故障的风险,并有可能发生故障停车,使交通问题更加严重。良好的路面稳定度保证了道路标志的清晰可辨,降低了路面不平引起的视觉障碍,有助于驾驶员对路面状况及其它车辆的准确辨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同时,稳定的路面状况能够提高车辆行驶速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缩短出行时间,减轻交通堵塞,降低排放,具有积极的环保意义。为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行车效率,减少交通事故,政府及道路管理部门都应将重点放在路面的养护与维修上。同时,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道路的正常运行,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这不仅包括定期的路面检测及必要的维修工作,也包括不断地监控路面状况、进行预防性维修,如果有必要,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整修。通过这些努力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与使用寿命,为道路使用者营造更加安全高效的道路环境。

二、路基地基基础处理

路基基础处理是公路、土木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地基承载力,使其能抵抗交通荷载和其他外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小或消除差异沉降、防止道路及构筑物变形、提高地基稳定性、防止滑坡、水土流失等隐患。为达到上述目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法被广泛采用。其中,土压实就是利用机械或其它方法来提高土的密实度及承载力,特别适合于填土改良或软弱土层的处理。此外,还可采用置换软弱层的方法,即将软弱层清除,并用碎石或碎石等承载力较强的材料替代,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注浆法是将水泥浆液、树脂等固化材料注入土体中,以提高地基强度及稳定性。设置排水系统是为了减小地下水对基础的影响,防止其发生软化和失稳。桩基是指在地基上埋设深基桩或其它竖向支撑物,将荷载传递至较深的土层。另外,土壤改良技术是利用化学药剂或其他手段来改变土体性质,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地基处理不仅可以提高路基稳定性,减轻因沉降引起的路面损伤,而且可以通过提高地基承载力来减小路面开裂变形,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同时,合理的地基处理还可以减少后期的养护维修费用,提高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程中,对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地基条件、环境因素和荷载要求等多种因素。同时也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最后,在地基处理结束后进行质量检测与监测,确保工程达到规范要求,对保证工程长期稳定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不可忽视。为保障公路等土木工程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与耐久性,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

三、存在的问题

1.地基不均匀沉降

路基不均匀沉降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病害,严重威胁着路面的稳定与行车安全。这种不均匀沉降会引起路面的沉陷、隆起和波浪等多种变形,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失稳感,增加驾驶难度,降低行车安全。不均匀沉降也会导致路面产生裂缝。当地基局部出现过大或过大沉降时,路面就会出现拉应力,从而产生裂缝。这些裂缝不仅影响路面的美观,而且加速了路面材料的损伤,使整个结构遭受破坏,缩短了使用寿命。不均匀沉降也会引起路面坑洼。在严重沉降区,路面将产生显著的沉陷或沉陷,不仅影响车辆行驶平稳性,降低乘坐舒适性,而且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剧烈震动,会给车辆及乘员带来额外的磨损,降低乘坐舒适性。此外,由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对路面排水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不均匀沉降将改变道路坡度及排水路径,阻碍雨水有效排出,增大路面积水风险。积水会降低路面抗滑性能,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2.地基材料质量不达标

在公路工程中,基础强度不足直接影响公路的稳定与安全,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如果地基材料质量达不到标准,就会使地基承载力降低,达不到车辆荷载的要求。在此条件下,路基易产生沉降变形,甚至破坏,从而影响路面的稳定与平整度。路基强度不足直接导致路面的沉降与变形。不均匀或过大的沉降都会造成路面不平度,使行车时颠簸加剧,行车舒适性下降。同时,沉降变形也将加速路面材料的磨耗,缩短路面使用寿命,增加养护维修费用。同时,由于基础强度的不足,也会引起路面的开裂与破坏。路面在荷载作用下,若地基强度不足,极易出现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缝。这些裂缝不仅影响了路面的美观,而且会进一步恶化路面状态,降低其使用寿命。此外,基础材料的优劣也对路面排水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基础材料不够密实,不稳定,就会造成内部排水不畅,从而影响路面排水性能。这将增加路面积水风险,降低抗滑性能,影响行车安全性。

3.地基排水不畅

路基排水不良是公路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路基的稳定及路面的完整性。排水不良会引起地基中的水积聚,从而导致土体软化。软土地基承载力降低,不能有效地承载路面荷载,降低了路面板的稳定性。不良的排水也会引起基础流失。土体在土体中的累积将导致土体失水而形成孔洞、凹坑等,不仅会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还会导致地基局部塌陷,严重时会危及路面的稳定与安全。在寒冷的天气中,排水不良也会引起基础冻结。冻结将导致土体颗粒间的结合力降低,土体体积膨胀,从而导致土体变形与失稳,从而对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提出挑战。不良的排水也增加了道路损坏的危险。积水结冰会加剧路面磨耗与损伤,长时间积水或覆冰会侵蚀路面材料,造成路面开裂、坑洼等病害,降低路面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1.严格控制地基材料的选择和质量

在公路工程中,基础材料的选用与质量控制是保证结构整体稳定与耐久性的关键。在进行地基处理前,应根据工程设计及地质条件,对砂、碎石、碎屑、粘土等地基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其物理力学特性要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为保证地基稳定及承载力,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测地基材料,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这包括对一些关键指标如颗粒分布,密实度,含水率,承载力等的检测与评价。采用现场压实试验、含水率测定、颗粒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地基材料的物性、力学特性进行全面认识,为地基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包括:严格控制基础材料的收集、运输、储存过程,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法与技术,对湿度、压实度、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合理控制。采取上述措施,保证了地基材料满足设计要求。严格执行《公路工程路基设计规范》及《公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才能确保在用路面材料满足路面稳定、耐久性能的要求。通过对地基材料的精心选择与严格的质量控制,可大幅提升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为公路工程的长期稳定与行车安全奠定基础。这样不仅可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提高行车的安全舒适程度。

2.设计和建造有效的排水系统

在公路工程中,排水系统设计是保证路基稳定、耐久的关键。合理的排水设计能有效地防止路面积水,减小水对路基的冲蚀、软化作用,从而避免路面的破坏与沉降。排水系统设计要考虑地表径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对排水管道等设施的位置、尺寸及布局进行合理规划。排水沟是将地面积水引向排水管或其它排水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综合考虑排水量、坡度、断面形状等因素,以保证排水畅通性。在穿越低洼地段和处理大量地表水体的过程中,排水管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证管道既有高效的排水能力,又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应根据排水量、材质、管径、坡度等进行设计。为了提高排水能力,减小水对地基的不利影响,路基坡度设计同样重要。路基横、纵坡度应根据地形特点及排水要求优化,以保证地表径流快速排出,减少路基滞留时间,避免地基软化破坏。严格执行设计及相关规范,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质量控制应从选材、施工工艺、坡度控制等方面着手,以保证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通过合理的排水体系、合理的路基坡度、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水淹对路基的影响,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行车安全性。这些措施是公路项目能否顺利进行、持续发展的关键。

3.加强对地基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在启动施工之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涵盖了地基施工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还包括如何解读设计图纸、掌握施工规范等方面。此外,还应教育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注意安全和质量问题,以避免对工程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设立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所有施工环节都严格遵循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设备使用相关的关键环节,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满足质量标准。定期的质量检查是确保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这些检查可以包括地基材料的质量、施工工艺的规范性,以及地基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等。施工结束后,应执行严格的验收程序,以便对地基施工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提出改进建议。运用机械化施工、振动压实、分层填筑等先进技术和方法,能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同时,这种方法也有助于确保地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从而减少沉降问题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实时监控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记录填筑高度、压实度、含水量等关键施工数据,管理者可以实时掌握工地的整体情况,及时纠正偏差,确保工程按计划顺利完成。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质量监督机构,可以增加施工监督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专业的监督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评估和建议,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施工质量。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地基施工质量的关键。它包括质量控制计划、检查标准和追踪记录,通过系统化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显著提升地基施工的质量,为道路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提升道路的使用寿命,也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高质量的地基施工是道路工程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道路工程长期目标的基石。因此,对于道路建设团队而言,重视地基施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结语

为了保证路面稳定,必须加强对路基基础施工过程的管理与监控。通过对建筑工人的培训,使其熟悉建筑原理及技术要求;通过严格的施工管理,督促各施工环节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做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工作,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标准;采用先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纠正;引入第三方质量监理制度,提高了建设过程的透明度、公正性;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路基施工质量,保证路面的稳定与耐久性,从而提高道路使用寿命与行车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向昌兴.公路路基排水系统对路基稳定性和路面使用寿命的影响[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5):152-153

[2]赵添钏,王李森.探析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问题及处理方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4(2):0079-0082

[3]王计冬.水对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影响和控制方法[J].交通世界,2016(18):42-43

[4]宋茂.公路工程路基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技术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4(3):0040-0043

[5]高兴杰.公路交通荷载对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影响[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24(1):29-3252

[6]吴思彬.路桥施工中路基不均匀沉降处治研究[J].数码设计,2020,9(10):43-43

[7]汪蓬森.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处理技术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1(11):0066-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