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蔡雨晨

  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分公司 300041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的飞速,国内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重要领域,它关注如何通过设计创造出宜人、具有社会功能、文化内涵以及生态可持续性的城市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和历史演变,了解城市的背景和文脉,为景观设计提供文化内涵和历史根基。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制定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规划,考虑不同区域的用途,确保公共空间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如休闲、文化、社交等功能。本文结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策略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实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引言

地域特色是设计领域长期关注的焦点,也是最近几年设计实践的核心领域。景观作为地域特色的物质载体与空间形态展现,在体现城市发展特色方面具有重大作用。然而在全球性的现代化高速发展下,各地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呈现出一定趋同性,在展现城市特色等方面有所欠缺,进而呼唤“在地性”的融入,以建设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内容。对此,本文尝试从在地性与公共空间的基础内涵着手,以促进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框架构建,减少未来城市景观设计风格趋同化现象,给公共空间景观营造提供更多新思路。

1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主要分类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分为多个类别,这些类别涵盖了城市中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和景观设计。公园是城市中常见的公共空间,其主要提供休闲、娱乐和运动的场所。它们可以包括大片的草地、花园、湖泊、步道、儿童游乐区等。广场是城市中的集会和交流场所,通常被设计为大开放空间,周围被建筑、商业设施或文化设施环绕。广场可以用于活动、市集、公共表演等。街头花园这类公共空间通常位于城市街道一侧,是为行人提供休息和欣赏的小型花园或绿化区域。它们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宜人的步行体验。步行街是专门为行人设计的街道,通常配有商店、咖啡馆和餐厅。购物区也包括商业设施,提供购物和娱乐体验。位于河岸、湖岸或海滨的滨水区域是城市中的重要景观。这些地区可以包括散步道、露天剧场、咖啡馆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空间。文化广场和雕塑园区通常包含雕塑、文化设施、博物馆等,以丰富城市的文化氛围。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艺术品、举办文化活动或参与文化体验。社区花园是由居民自发组织和维护的小型花园,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种植、交流和休闲的场所。运动场所包括公共体育场、运动场馆、运动场地等,提供各种运动活动的场地,如足球场、篮球场、健身区等。火车站、公交站等交通节点周边的空间,被设计成为交通枢纽和城市门户,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和城市入口的标志性景观。这些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共同构成了城市环境的多样性,满足了居民的各种需求,从而提高了城市的居住质量和生活体验。

2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2.1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更新保护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的营造是国内城市绿色空间的研究重点。随着城市体量的不断扩大,面临实现绿化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品质的发展有限等问题。应加强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采取建设屋顶花园、治理河流等措施丰富绿色空间生态效益。目前,屋顶花园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集约型城市公共空间。把握本体建筑与屋顶花园的整体关系,深入其生态功能设计,以此补偿地面绿化面积不足,起到改善生态质量的作用。基于城市规划及相关理论,剖析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肌理的关系,结合复合化的交通体系,使得城市绿色空间形成可持续的网格化生态格局。

近几年来,国内关于城市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的成果被引用频次最高的文献与城市内涝相关。研究表明绿地景观格局对雨水径流量具有较显著的影响,建设用地斑块的聚集度越高、破碎程度越低,其优势度越高,内涝灾害风险就越高,而城市景观空间对城市内涝的影响刚好相反。同时研究表明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价值。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对城市生态具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绿色空间体系由具有健康效用的斑块、廊道、场地以及脚踏石构成,实质就是通过廊道将城市中不同大小的斑块连结,构成城市生态网络,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合适途径,普遍研究反映城市绿地降温效应具有重要生态价值。

2.2自然元素表现方式

一方面,直接介入。在景观设计中引入自然元素是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即在景观塑造中融入花草、水体、树木等自然元素,以体现出场地的自然性,从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奠定在地性基础,给景观设计带来新的活力。目前自然元素的介入方式主要有两种:在地自然元素介入和在地自然风光介入。比如绿化植物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有效应用,不但可以作为观赏植物,还能通过植物实现空间分割,强化场地感。目前乔木、灌木、花卉与攀爬类植物都可以应用进去,整体还是要基于植物生长习性、景观主题、在地性特色等进行合理选择。另一方面,园林式造景。中国园林艺术造景技艺十分丰富,包含了主景与配景、实景与虚景等多类表现手法,在使用时可以尝试结合现代景观设计元素,对在地性对象展开艺术化处理,以体现当地文化内涵和地方特征。

2.3交通规划和连接性

考虑公共交通的便捷性,确保公共交通站点的合理布局,使公共空间与城市其他区域有良好的连接性。将公共空间设计为交通节点,提高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性,包括地铁、巴士、轮渡等。设计宽敞、安全的步行道,使行人能够便捷且舒适地穿行于公共空间。建设自行车道,鼓励绿色出行方式,提供安全的自行车通行环境。在设计交叉口时考虑行人需求,设置行人横道、过街天桥等,提高行人通行的便捷性。考虑自行车与机动车的交叉,确保自行车通行的安全性,设计专用的自行车交叉口。设计多模式交通枢纽,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集成,方便乘客转乘,提高出行效率。提供共享出行设施,如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停车点,促进短途出行的可持续性。利用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缩短等待时间。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帮助居民选择最便捷、最环保的交通方式。

2.4在地文化表达方式

一个城市的文化能最大程度体现出在地性,所以在景观设计时还需要特别关注文化表达。一方面,尝试直接进行文化符号表达。具体可以通过书籍、网络、档案等载体获取当地文化素材,从中提炼出相应的文化符号,再利用多种方式将其引入进去。目前最常见的方法主要有夸张表现、重组应用、原貌提取等。另一方面,尝试展开隐喻表达。即在景观设计中利用暗示、联想、回忆等方式引导观赏者感知更多内涵,同时从不同层次体现出空间设计主体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与不同事物存在的基本关联。隐喻方式也有比较直观的体现,即将带有在地特色的文化符号表现出来,给人带来直观感受;也有隐晦的,需要观赏者进一步解读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艺术手法将在地文化与特色符号进行夸张表现、重组引用,实现重新设计,给观赏者带来一定感官刺激。

结束语

总体而言,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需要通过深入的城市分析、与专业人士协同工作、社区参与和充分考虑当地特色等途径,确保设计切实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并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相一致。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设计要以人的需求和体验为中心,创造出一个与社区居民密切互动、方便维护管理的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刘俊宏,崔琳.基于大数据城市公共区空间文化环境聚集动力机制研究[J].现代园艺,2022(17):197-199.

[2]于佳.工业遗产背景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策略[J].现代园艺,2023(24):110-111,117.

[3]陈香吉.解构主义语境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3(2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