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艺术传承红色文化的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古筝艺术传承红色文化的路径探究

李星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省    570100

摘要: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红色文化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古筝已有近三千年历史,它在华夏大地上由于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古筝流派。这些流派大致可以划分为北方古筝流派和南方古筝流派,其中北方筝派主要有陕西筝派和山东筝派,南方筝派主要有客家筝派和浙江筝派。不同流派在演奏技法、曲目形式、表演风格等方面都受到了地域性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地方曲种音乐、传统民俗民风和特色语言文化这三种文化要素。

关键词:古筝教学;曲目分级;优秀表演者

引言

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音色独特、韵律丰富、技法鲜明,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古筝艺术已经不再局限于一种器乐文化,而是形成一种集合艺术、历史、哲学等多种元素的艺术文化,时至今日,古筝艺术已经拥有了诸多流派和分类,流传于世界各地,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一种有效的文化载体。

1古筝教学意义

古筝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艺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提供独特的教育机会。首先,古筝教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学习古筝,学生接触到丰富的中华音乐传统,体验到古老乐器的独特魅力,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其次,古筝教学涉及音乐理论、技术技能、表演艺术等多个方面,综合性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音乐技能,还能培养坚持不懈、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再次,古筝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乐器,能通过音乐表达丰富的情感。古筝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会用音乐语言表达内心感受,提高情感表达的能力。最后,古筝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际上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古筝教学,可以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音乐表现力对古筝演奏的影响

音乐表现力指人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从中体会到的情感内涵,音乐表现力是音乐演奏效果的重要体现。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古筝这种乐器的弹奏技巧逐步更新,演奏者所需要具备的音乐素养越来越高。具备良好音乐表现力的古筝演奏者可以结合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对演奏方式进行创新,使自身的演奏风格更加清晰、独特,进而突出乐曲的灵魂,深刻揭示作品的内涵。演奏者可以利用自身的音乐知识底蕴,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音乐类型、音乐特色,结合音乐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对音乐演奏的节奏、音色、力度进行灵活调整,从而使演奏出的音乐情绪更加饱满且富有张力,使听众沉浸于音乐情感之中并产生情感共鸣,获得绝佳的视听体验。

3新时代古筝艺术传承红色文化的路径探究

3.1借助双减政策下艺术教育发展的黄金机遇

大力推进古筝教学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并以传统的红色曲目为启蒙曲目。古筝教育者可以通过和一些中小学合作,在学校音乐课程中开设一些古筝课程,课程内容以经典的、已学的或易学的红色曲目为主,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演奏已有基础、熟悉和经典的红色曲目,既能避免学习器乐过程中易产生的疲乏和厌倦感,也能潜移默化地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一些文化内涵,而且以这种方式传递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是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成长年龄中有不同的感悟和体会,这样文化传承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就像人们常常会哼唱起童年和少年时学习的音乐和歌曲,并由此领略到一些不一样的感受,这一点也是人类成长过程中很常见的心理表现。

3.2地方曲种音乐

古筝的艺术表演形式作为中国传统弦乐艺术的一部分,也包含在中国音乐文化的范畴之内;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不同地方、区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从而诞生出了各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地方性曲种音乐。不同地区的筝派与当地的曲种音乐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诸如北方古筝流派,许多地方的古筝表演主要给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等伴奏。地方曲乐资源为古筝流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而古筝艺术的特色化发展也极大地丰富了地方曲种音乐的内涵。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汉乐”对于客家古筝流派发展和形成的影响。广东汉乐主要分为“丝弦音乐”“中军班音乐”“民间大锣鼓”等大类,而广东汉乐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也不断地与“打八音”“潮乐”等民间音乐相融合,展现出了极强的包容性和广泛性特点。客家古筝归于汉乐的“丝弦音乐”,但其他汉乐中的不少曲目被客家古筝吸收、转化,如抒发国破家亡悲痛之情的《崖山哀》,讲述王昭君去国还乡、哀怨无尽的《昭君怨》等等。尽管汉乐主要以群体演奏为主,但是客家古筝流派仍旧从中吸收了灵活运用“拨弦、滑弦、颤音”等指法、充分把握节奏并运用气息的精髓。山东琴书对山东古筝流派的影响也类似于“广东汉乐”与“客家筝派”之间的情况。山东琴书是山东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形式,尽管古筝演奏与琴书表演并不是同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它们在齐鲁大地这同一片土地上还是逐渐生发出了紧密的联系:最早山东琴书是以伴奏的形式进行表演,但是在加入了古筝之后,其观赏性得以提升,甚至有许多古筝曲是以山东琴书为基础而创作、演变出来的,其中包括《碰八板》《文姬思汉》《鸿雁捎书》等等。

3.3建立专业导师制度

建立专业导师制度是培养古筝学生成为优秀表演者的关键步骤,旨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深入的指导,帮助他们在古筝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一要设定导师选拔标准,要求导师具备丰富的古筝演奏经验、教学经验和音乐理论知识。同时,导师需具备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能力,能够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二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目标设定,合理匹配导师,确保导师有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演奏风格的发展。三要制定详细的导师指导计划,明确导师在不同阶段的指导内容和目标。包括技术指导、音乐理论学习、演奏风格培养等方面的计划,确保全面性的个性化指导。四要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使导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同时要组织小组辅导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五要导师定期进行演奏示范,为学生展示高水平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达。针对学生的古筝演奏情况,导师需要给予及时反馈,指导他们在演奏中克服困难。六要导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音乐学院的图书馆、在线教学平台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学习古筝知识。同时,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精选的音乐素材,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类型的曲目,拓宽音乐视野。七要设立定期评估机制,对导师与学生的配合情况、学生学习进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结语

通过对传承路径的研究可知,继承和发扬传统传承方式是古筝艺术传承红色文化需要坚守的重要路径,同时,结合时代特征进行的新路径探索也是符合古筝艺术的发展需求、符合大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符合当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当然,这也需要各级政府、各类机构和单位的继续支持,需要古筝艺术研习者不断地努力,才能让古筝艺术继续传承好红色文化,奏响好红色旋律,传颂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李娜.古筝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艺术品鉴,2022,(08):50-52.

[2]王一然.当代古筝音乐教育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J].黄河之声,2020,(01):66-67.

[3]赵越一.红色民族音乐及其在互联新时代的传播形式[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81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