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密肋梁模壳整体拼装技术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大跨度密肋梁模壳整体拼装技术再研究

李晗、王文魁、付维裕、孙静远、白皓

中建中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109

摘要:随着社会对建筑效率、材料节省、结构稳固性、空间利用率、能源效率和建造经济性的不断追求,密肋梁膜壳构造技术在停车场楼板建设中逐渐普及。本文详细探讨了停车场楼板中密肋梁膜壳的施工流程,揭示了密肋梁膜壳施工技术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大跨度密肋梁;模壳整体拼装技术;策略

1大跨度密肋梁模壳整体拼装技术的关键问题

1.1结构设计问题

密肋梁模壳是一种应用于大跨度建筑中的重要结构形式,其整体拼装技术对于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密肋梁模壳的整体拼装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首先,结构设计问题是密肋梁模壳整体拼装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密肋梁模壳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功能、承载要求、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整体拼装过程中,结构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拼装困难、接缝不平整、结构强度不足等问题,从而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性能。另外,密肋梁模壳的材料选择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密肋梁模壳通常采用钢材、混凝土等材料进行制造,而材料的选用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整体拼装过程中,材料的质量和强度需要得到保证,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施工工艺问题

在大跨度密肋梁模壳整体拼装技术中,施工工艺问题是其关键挑战之一。由于密肋梁模壳结构复杂,组件繁多,要求精准拼装,施工工艺必须精益求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装配时的防震防风措施,以确保整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倒塌或变形。同时,施工现场要保持清洁整洁,防止灰尘、杂物等进入结构内部影响整体质量。另外,施工工艺还需要考虑到材料和设备的运输、搬运和安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做好相应的预案和应急措施。只有严格执行施工工艺,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才能保证大跨度密肋梁模壳整体拼装的顺利进行和最终成功完成。

2大跨度密肋梁模壳整体拼装技术

2.1支撑系统安装

1) 钢筋立柱的基础构造需严谨坚固,确保其底部稳固,还需配备一层稳固的防护设施。

2) 整体支撑平台的布局策略应优化,优先考虑安置于大型模具的四个连接关键区域,这样能作为整体支撑的坚实基础。针对那些尺寸偏小或技术要求高的大型模具,建议对主体结构和骨架支柱进行适度的结构强化。

3) 严格遵循设计规格调整支柱的高度。当支柱高度超过3.5米时,应在每间隔1.5米处增设纵向和横向的水平加固条,此举旨在提升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同时也能作为各类作业操作平台的支撑架构。

2.2模壳安装

1) 设定模壳布置策略:在圆形柱网内部,应从中心开始,向两侧逐步布置。

2) 安装主水管和骨架时,务必拉紧一般电线和电缆,确保其定位精确,与纵横管道保持平行或垂直。依据预先设定的模壳布局线,逐个排列各个框架模壳,直至它们分别到达框架主体的两侧及主桁梁框架梁架的翼缘。

3) 为避免水渗漏和浆液溢出,模壳边缘底部应用泡沫胶条粘贴作为密封措施。在灌注钢筋混凝土的过程中,需有专人监督。

4) 模壳安置完毕后,需再次校核以确保模壳的位置准确无误。

4)模壳安装好以后再次校正膜壳正确位置。

2.3混凝土浇筑

2.3.1 布料机摆放

托板在布料机床布局中的安置策略需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针对两个托板的定位,务必避免孤立或垂直设置于整个膜壳结构,除非用户的特定需求迫使如此,此时应选用创新的解决方案,如使用木制焊接马凳板或设计地面木质支架模板,作为托板安装的导向。设备的安置应倾向于中心化,尽量保持其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移动。对于泵管的支撑,推荐采用不锈钢管与玻璃钢板通过精密的挤压焊接技术形成稳固的马凳结构,而非直接固定在膜壳内部,以确保系统的坚固与安全。

2.3.2 混凝土的要求

确定混凝土浇筑时采用粗粒骨料的最大粒径,需兼顾建筑结构类型及对混凝土颗粒尺寸的具体规定,通常不应超过楼板肋宽或厚度的三分之一,且限制在31.5毫米以内。通过精确调控混凝土的坍落度,将其保持在16至18厘米的理想范围,此举旨在确保混凝土具备足够的流动性以提升其强度,同时避免因过度松散而产生常见的施工缺陷,如蜂窝和麻面。这样的控制策略既维持了混凝土的稳定性,又满足了高强度建造的需求。

2.3.3 混凝土浇筑

在实施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项关键步骤是确保膜壳周边设施的妥善设置。人行道和马道的铺设务必在膜壳上架空,以防止施工设备对薄膜表面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在施工过程中,务必对连接膜壳和底层暗梁的钢筋网结构进行细致的检验和维护,同时密切关注并及时修复可能出现的裂缝。

浇筑策略应遵循谨慎的原则,避开沿着竖直水泥膜壳边缘的纵向轴线进行多点分散浇筑,也不宜采用复合砂浆环绕的方式。理想的混凝土放置方式应遵循膜壳长度和轴线的方向,逐步推进,确保材料均匀分布,避免对膜壳产生过大负担。选择小型低频振动工具,如振动棒或振动片,以温和的低频振动作用于混凝土,促使多余的材料填充到紧密的肋梁结构中,以实现良好的密实性。同时,要避免机械振动工具与玻璃膜壳过度接触,防止外部力量对其造成损伤。

2.4 混凝土养护

在砼浇筑完毕后,施工人员必须避免立即践踏,必须等待其达到初凝状态才允许行人走动,否则可能导致混凝土不均匀下沉,甚至造成密肋梁与膜壳间的裂纹。为确保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通常采取的方法是使用覆膜涂抹,并辅以适时的洒水养护。在高温环境中,应适当提升养护频率。

2.5 拆除模板

在启动模板拆除工程前,确保所有参与人员已接受详尽且实际有效的安全培训,包括审查并理解相关施工技术文档。实施严格的现场核查程序,并详细记录培训过程,随后要求所有参与者签署确认理解的书面声明。

在执行高空模板拆卸任务,特别是在2米以上的工作区域,务必预先设立稳固的操作平台,同时配置完备的安全防护设备。拆卸流程应严格遵循预设步骤:前端支架安装后,后端支架拆除再移除,遵循自上而下的顺序原则。在开始拆模前,需提交钢筋混凝土整体强度的完整评估报告,只有在强度达标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待养护周期结束后,施工队伍需提前向相关部门提交拆模许可申请。在拆除过程中,首要步骤是清理脚手架并保持作业现场整洁。

施工团队会搭建可移动的施工平台,尺寸为2.5米乘以2.5米,周边临边防护高度不得低于1.1米,平台高度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进行调整。对于密肋梁边缘,人工操作采用精细抛光打磨工艺进行精细处理。

结论

综上所述,大跨度密肋梁模壳的整体拼装技术再研究,需要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设备和先进材料,加强对拼装设备和工艺流程的优化,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应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要求,实现结构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卜凡.玻镁箱在密肋梁楼盖空腔体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23.

[2]李鹏举.车库顶板密肋梁模壳施工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21,28(12):48-50+54.

[3]杨水艳.混凝土密肋锥面网壳的力学性能分析[D].贵州大学,2022.

[4]吴艺重.蜂巢芯现浇混凝土密肋楼盖在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质量,2021,39(0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