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7
/ 2

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探讨

向勇

泸州阜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呈现出持续发展的状态,该审计模式作为较为新颖的审计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审计模式,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审计模式,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或者是委托相关社会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行为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具有保护我国国有资产安全性、完整性的作用,也可监督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减少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贪污腐败问题。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给国有企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问题逐渐加重,这也说明国有企业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进行控制,提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 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国有企业在任期内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而审计风险的存在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稳定和合规性。所以对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计风险分析

审计风险分析是在国有企业任期内对其经营活动进行审计时的重要工作。其中,内部控制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而导致的审计风险。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准确、资产遗失、财务舞弊等问题,增加审计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做好审计风险控制工作,有助于提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可将企业任期责任风险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也可发挥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对领导干部进行客观评价,是在任期经济责任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因此,做好审计风险控制工作有助于对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评价,并构建公平的竞争机制,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管理,减少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行为。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经济责任履行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在任期内对其承担的经济责任履行不到位或存在风险的情况。这可能包括未能按照合同履行承诺、未能有效管理资金和资源、存在潜在的违约风险等问题。为降低经济责任履行风险,国有企业需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规范的经济责任管理机制,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影响经济责任履行的问题,确保企业经济责任的全面履行。政策法规遵从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在任期内未能遵守相关政策法规而导致的审计风险。政策法规的遵守是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的基础,一旦违反相关规定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为降低财务信息真实性风险,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内部财务信息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遵循国际通行的财务报告准则,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标准化水平,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互动,提升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信任度[1]

二、风险控制对策

(一)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有效控制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关键举措。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明确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授权程序,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遵循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流程,防范内部违规行为。其次,国有企业需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自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此外,国有企业还可以借鉴先进的内部控制管理经验,引入科技手段提升内部控制效率,加强对关键风险点的监控和预警,提高内部控制的前瞻性和灵活性。综合而言,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效能和风险防范能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经济责任考核机制

国有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考核指标体系,确保考核指标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相一致。这样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履行经济责任,促使其在经营管理中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和财务风险控制。完善经济责任考核机制需要强调全员参与和透明公正原则。国有企业应确保考核机制公开透明,让全体员工了解考核标准和流程,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和不公平现象。此外,员工应当参与制定考核指标,建立起员工与企业利益一致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国有企业还应加强对经济责任考核结果的监督和评估。通过建立独立的考核机制监督机构或委员会,对考核结果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同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和奖惩措施,激励合格员工,惩罚违规行为,形成厚植企业文化的良性循环。完善经济责任考核机制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国有企业应定期对考核机制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考核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综上所述,完善经济责任考核机制是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政策法规遵从意识

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宣传教育体系,通过培训和宣传活动加强员工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合规意识。员工应清晰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要求,自觉遵守相关法规,防范潜在的合规风险。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合规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符合法律要求。这包括建立法律法规合规审查机制,对重要决策和行为进行法律合规性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违法行为。同时,建立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机制,对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形象。强化政策法规遵从意识需要领导层发挥示范作用,树立企业文化中的法治观念。国有企业领导应带头遵守法律法规,积极践行合规经营理念,推动全员参与合规管理,形成全员共同遵守法规的良好氛围。同时,领导层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加强对政策法规遵从情况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企业各项活动符合法治要求。国有企业还应积极参与相关行业协会和组织,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获取行业政策和法规的信息,确保企业决策符合国家政策导向。通过与外部机构的密切合作,国有企业可以及时了解政策变化,规避法律风险,促进企业合规经营发展。强化政策法规遵从意识是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

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明确披露标准和流程,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披露。透明度高的财务信息能够提升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状况的了解,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市场信任度,降低审计风险。国有企业应加强内部财务信息管理,建立规范的财务信息记录和报告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防范内部舞弊和财务造假行为。这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运作的透明度,减少审计风险因内部控制不善而导致的问题。国有企业应采用国际通行的财务报告准则,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标准化水平。遵循国际会计准则,使财务信息的披露更具可比性和可信度,有利于吸引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建立起健全的财务信息披露与沟通机制,及时回应外部关注和诉求,提升企业形象和信誉。国有企业还应注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信息透明度。通过定期举行投资者沟通会议、公开财务信息披露等方式,促进企业与投资者、员工、客户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建立起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降低审计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是国有企业控制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合规性,提升企业的管理效能和风险防范能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2]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审计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1]王鹏.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 西京学院, 2019.

[2]贺武. 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控略探 [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8 (08): 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