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干预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2

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干预措施研究

邓银媛

四川省攀枝花市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617000

“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经费资”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干预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共计90例患者(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并命名为观察组,另取9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生活方式特征及抑郁情绪变化。结果:经对比,独居、吸烟和饮酒习惯对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睡眠时间≤6h、残疾、身体疼痛、慢性病等因素差异显著,P<0.05。(2)干预前患者均存在严重抑郁倾向,干预4、8、12周后患者抑郁症状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各个时间段HAMD评分,差异可比,P<0.05。结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原因除慢性疾病外,主要在于睡眠时间≤6h、残疾、身体疼痛等,与是否独居,是否有吸烟、饮酒史关系较小,但可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及相关症状。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抑郁症状;诱因;干预措施;

前言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已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抑郁情绪普遍存在于老年群体,但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就诊率低、诊疗效果差等现象,抑郁诊疗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大部分老年人群生活质量都因此受到影响[1]。故本文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干预措施进行探析,望引起社会及老年人群对其心理健康的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90例患者(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并命名为观察组,另取9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观察组男46例,女性44例;年龄60~75岁,平均(66.85±2.41)岁;病程3~16个月,平均(10.39±1.43)月。对照组男43例,女性47例;年龄60~76岁,平均(67.34±2.63)岁。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经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入选标准:(1)均确诊为抑郁症且年龄≥60岁;(2)生命体征平稳,可无障碍沟通交流;(3)近期无相关药物服用史;(4)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及酒精、药物依赖史者;(5)对本次研究细则知情且同意;

1.2 方法

给予老年抑郁症患者必要的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心理治疗。①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抑郁症状测评结果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治疗,如通过采取有效沟通和音乐调节方式调节患者个人情绪。②在与患者的交流中鼓励其主动表达造成其抑郁的主要原因,使其感受到自己是被接受的,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没有用、没有希望。③督促患者按时按量进食,鼓励或陪伴患者多参加社交活动,或在户外活动时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必要的安慰。(2)注意力转移疗法。组织老年抑郁症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文娱活动,分散其注意力的同时缓解抑郁情绪,通过轮椅帮助活动不便的老人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的同时增强免疫力。(3)家庭心理支持治疗。引导患者家属通过正确的方式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增加来自家属的陪伴,并通过平静、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患者,使患者感到来自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关爱和帮助,提高其内心安全感。(4)健康宣教及心理辅导。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老年抑郁症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及自我护理知识,告知其大部分疾病可得到治愈或控制病情,安慰老年人面对疾病需积极乐观才能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对比两组老年人独居、睡眠时间、饮酒、吸烟习惯、残疾、身体疼痛、慢性病等生活方式特征,分析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原因。

1.3.2通过HAMD评分量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等不同治疗时间段心理状态,HAMD评分量表评分<7分为正常,7-17分为可能存在抑郁,18-24分为肯定存在抑郁,>24分考虑存在严重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Excel表格后,连续性资料行t检验;定性资料行检验,SPSS25.0统计学软件统计组间差异,如结果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生活方式特征对比   经对比,独居、吸烟和饮酒习惯对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睡眠时间≤6h、残疾、身体疼痛、慢性病等因素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方式特征对比(n,%)

生活特征

观察组/90

对照组/90

P

独居

31.11(28/90)

38.89(35/90)

1.197

0.274

睡眠时间≤6h

87.78(79/90)

63.33(57/90)

14.559

0.001

有吸烟习惯

58.89(53/90)

62.22(56/90)

0.209

0.647

有饮酒习惯

38.89(35/90)

43.33(39/90)

0.367

0.545

残疾

25.56(23/90)

13.33(12/90)

4.292

0.038

身体疼痛

46.67(42/90)

21.11(19/90)

13.118

0.000

慢性病

74.44(67/90)

57.78(52/90)

5.579

0.018

2.2观察组患者不同干预时间段HAMD评分比较  干预前患者均存在严重抑郁倾向,干预4、8、12周后患者抑郁症状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4周后HAMD评分(22.82±2.76)分、8周后(18.85±2.43)分、12周后(10.53±3.24)分,差异可比,P<0.05。

3讨论

确诊为抑郁症后患者需要及时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治疗,常见抑郁症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三种主要形式,由于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易复发[2]。其中药物治疗以盐酸舍曲林、盐酸氟西汀、盐酸帕罗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为主,但大部分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痛失眠、性功能障碍、肠胃不适等不良反应[3]。心理治疗是双方互动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叙事心理治疗、精神分析治疗为主,其中心理支持是通过倾听、安慰、解释、指导和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若配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放松治疗、漂浮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物理治疗治疗方法,不仅临床效果显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有保障。

从本次研究中发现,除疾病外睡眠时间≤6h、残疾、身体疼痛也是导致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主要原因,故需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引导患者主动表达出造成其抑郁的原因,并帮助其解决问题,鼓励老年抑郁症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本次干预措施实施前所有患者均存在严重抑郁倾向,在干预4后患者抑郁症状就得到了有效缓解,随着干预时间推移患者HAMD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干预后4、8、12周三个时段患者HAMD评分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本次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干预工作中,通过健康宣教、沟通交流、文娱活动、家属配合等措施可有效缓解老年抑郁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原因除慢性疾病外,主要在于睡眠时间≤6h、残疾、身体疼痛等,与是否独居,是否有吸烟、饮酒史关系较小,但可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及相关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熊屹立,刘声悦,杨金燕,等. 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的中国中老年抑郁症状发展轨迹与痴呆症关系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23,50(7):1171-1175.

[2] 胡亚男,王宝华,张志航,等. 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现况及与看电视时长的关系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3,31(3):177-181.

[3] 于吉庆,吴永军,张悦,等. 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2,26(9):1072-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