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管居家护理小知识

/ 2

留置导尿管居家护理小知识

施琳琳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邮编   200237

留置导尿管是在导尿后将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目前,由于我国卫生资源短缺患者不能长期住院;患者在医院内由护士照顾时间较短,出院后有相当部分的老年留置导尿患者在家中由家庭照顾者进行照顾。居家留置导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者居多,照顾者多为无血缘关系的保姆,大多来自边远地区,文化程度低,照顾时间长短不一,均未受过专业知识培训。而良好的照护需要知识的支持,照顾者缺乏相关卫生知识,在留置导尿的护理过程中由于消毒不严格,操作不规范,护理不当等因素,易造成居家老年留置导尿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尿路刺激症、尿管堵塞等并发症。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留置导尿的基本知识与居家护理要点护理策,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了解并应对留置导尿期间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

一、留置导尿管的基本知识

  1. 心理护理:初次置管或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因经受了置管与更换导管的痛苦,对导尿术产生恐惧心理,置管前应向患者介绍留置导尿的目的、重要性,操作过程和配合方法以及缓解不适的方法如张口呼吸、放松局部肌肉等,鼓励和安慰患者,以避免紧张情绪导致尿道括约肌收缩,引起插管困难。
  2. 导尿管的粗细:不同粗细导尿管对应不同的型号,操作者会的根据患者年龄、尿道情况及病情选择合适的型号。一般对初次留置尿管者,会选用较细的尿管,女性患者推荐14号,男性患者推荐16号。但对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是女性会因为会阴部肌肉弹性较差,尿道括约肌松弛而选择管腔较粗的型号增大一号的导尿管,既可以防止漏尿,又能保证引流通畅。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会选取小型号的导尿管,把患者的不适降到最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对前列腺肥大的患者,由于尿道黏膜弹性差且比较薄脆,为避免引起尿道黏膜破裂而此选择相对较小型号的导尿管。
  3. 润滑剂的选择:所有的置管都会在导尿管的前端涂抹无菌石蜡油润滑,对部分前列腺增生病人会从尿道注入无菌石蜡油、利多卡因。石蜡油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可减少尿管插入时的阻力,而利多卡因能起到麻醉作用,解除病人由插管时引起的疼痛,并松弛尿道前列腺平滑肌,消除局部肿胀引起的阻力,减轻病人的痛苦。
  4. 导尿管的气囊:插入导尿管后需向气囊注入气体或液体固定导管,防止导尿管从膀胱内滑出尿道。一般向气囊注入成分有气体和液体两种,正常情况下气囊五破损或漏气导尿管不会自行滑出。
  5. 导尿管插入的长度:由于气囊尿管与普通尿管结构不同,气囊前部有1.5cm,气囊长度约3.0cm,因此插管时需见尿再进5~8cm,一般成人男性插入22cm以上,女性8cm以上,注水后牵拉尿管能外滑2~3cm。
  6. 更换导尿管的时间:不同的导尿管的材质更换的时间不同,目前使用较多的有三种材质的导尿管:橡胶材质的、乳胶材质的、硅胶材质的。橡胶材质的导尿管对尿道黏膜的刺激比较大,推荐每周更换1次。乳胶材质的导尿管易造成类石磷酸钙沉积,以至引流不畅,因此推荐每2周更换一次。硅胶材质的使目前使用最多的,导尿管每月更换一次,因此首选推荐使用。频繁的更换导尿管不仅不能减少发生感染的机会,还会增加对黏膜的刺激,因此需根据导尿管的的材质定期更换。
  7. 拔除尿管的最佳时间:医护人员评估病人没有留置导尿的指征后会选择拔除尿管,拔除尿管之前需进行-膀胱充盈的训练。持续开放引流放尿使膀胱长时间处于空虚状态,贮尿功能废用,排尿反射中断,如不做膀胱充盈训练就拔管容易导致尿潴留而再次插管。因此需在拔管前训练膀胱充盈度,及时建立主动排尿意识。通常会采用夹管训练定时间歇放尿方法,待患者能感知膀胱充盈产生尿意时就可以考虑拔除尿管。对于拔管时机的选择,膀胱充盈时拔管是最佳时机,拔管后排尿过程顺利,有效地保护了膀胱功能。

二、留置导尿居家护理的要点

  1. 集尿袋的选择及更换的时间:目前使用的集尿袋主要分为普通型集尿袋和防逆流型集尿袋。普通型集尿袋容易导致返流继而引起尿路感染,因此临床上建议尽量使用防逆流型集尿袋。应材质不同集尿袋更换的时间也有所不同,防逆流型集尿袋每周更换一次,普通型引流袋每周更换2次。更换集尿袋时注意无菌操作,集尿袋与导尿管的连接口需消毒,居家时可以在药房选购一些酒精消毒棉片包裹后擦拭消毒。
  2. 通过尿液颜色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正常尿液呈黄色或浅黄色,清亮无浑浊。若日常居家观察时发现尿液颜色异常,需请及时就医。不同颜色尿液可以提示病情的变化,尿液呈鲜红色提示可能发生了出血,尿液呈酱油色提示可能发生的溶血反应,尿液呈棕褐色提示可能发生了肾炎,尿液呈深黄色提示可能饮水过少或肝功能异常。因此居家护理时须观察尿液的颜色,及时发现异常就医。
  3. 导尿管固定:导尿管应使用胶带或皮筋别针固定,避免因体位改变而导致导管牵拉,容易发生损伤出血及导管滑脱。导尿管尾端与集尿袋均需要妥善固定,平卧位时导尿管的尾端须固定在大腿内侧,集尿袋悬挂应低于耻骨联合,站立或坐位时导尿管悬挂在一侧大腿外侧且低于膀胱的位置。皮筋别针捆绑的位置应尽量靠近集尿袋,保证导管充足的长度避免牵拉。
  4. 预防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留置导尿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居家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无特殊禁忌,每天饮水量为2000~2500ml,以起到“内冲洗”的作用减少感染的机会;定期更换导尿管,导尿管应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更换;定时更换导尿管及集尿袋,导尿管与集尿袋应连接紧密,更换集尿袋需做好无菌操作,连接口做好消毒时;定时排空集尿袋,保持集尿袋内的尿液少于尿袋容量的1/2~2/3;引流管保持通畅,避免弯曲,打折、受压、堵塞情况发生;正确放置导尿管位置,尿管位置低于耻骨联合,尽量使用防返流集尿袋。做好会阴护理,建议每日2次,若有解便需加做一次会阴护理。留置导尿期间可以淋浴,但不能盆浴,不可将导尿管浸泡在水中。

留置导尿是一种侵袭性治疗,不仅可造成尿道损伤,也为细菌的逆行感染打开了门户,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当患者及家属掌握留置尿管的基本知识和居家护理要点,重视留置尿管期间护理细节问题,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减少置管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