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  提升素养——谈语文教学中多学科融合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2

学科融合  提升素养——谈语文教学中多学科融合教学

卢云

镇平县玉都街道办事处初级中学  474250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打破传统的封闭单一的语文学科教学,构建多学科融合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成为核心素养下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不仅体现在语文本身所涉及的语言、文学、语法、修辞、写作等多个方面,而且体现在与其它学科之间渗透互融。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还体现在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及课程实施方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突破传统的封闭单一的语文学科教学,并能够在挖掘语文学科深度的同时,恰当进行多学科融合教学,将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移。基础教育中如果能够实现多学科融合教学,使不同学科内容进行相互渗透,以此来实现某一门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相交和共性,这样不仅有效提高学生比较、分析、整理归纳等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精神以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样就能够为未来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提出了:“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由此看来,实现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是未来语文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

基础教育的实质,就是实施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综合实践能力。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综合性极强的基础性课程,应该加强与政治、自然科学、文艺学、美学、音乐等学科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知识背景等方面的融合,努力探索构建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

那么,如何进行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呢?

1.语文教学与思政教学相融合。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特点,它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这一重要的教育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指出“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要很好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与思政教学的结合。

首先,要通过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明确的思想性的作品进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政教育,教师要以课文为蓝本,找准思政育人的着眼点,利用文本育人。其次,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是是实施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要积极探索有效思政教育的模式。通过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作文大赛、社团活动以及文明风采大赛等,都能成为语文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的好形式。

2.语文教学与科学教学相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初中语文新课标在前言中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因此,我们“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语文教学与自然科学相融合。加强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是当前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阅读教学中,挖掘科学内涵,积极引导学生品味科学精神。在进行自然科学类文章教学时,利用文章的思想内容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憧憬、对自身创新能力的自信、对科学本能的热爱以及献身科学的激情与精神。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可根据语文学习阶段目标,科学设计相应的任务群学习。如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学习撰写并分享观察、实验研究报告,也可以围绕伴随高科技发展产生的新词汇进行专题学习,将认识日新月异的科技与社会联系起来,在体现语文学习价值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借助教材中科普作品,科学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学生严密而又灵活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分析的科学方法。

3.语文教学与文艺美学教学相融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中如果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趣味。如通过教材文质兼美的作品,品味作品的语言美,感受作品的意境美,体悟作品的形象美,进而通过学生写作进行创造美的训练。

艺术相通,文画相映。要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就需要与文艺美学结合,进行学科融合教学。如诗歌教学,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它大多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和节奏美,这样就进行诗歌鉴赏时就可融入美术和音乐学科内容,引导学生在跨学科感悟其意象意境,把握其节奏韵律, 赏析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这样就能更全面地掌握诗歌朗诵技巧、体会其情感内蕴。戏剧一样使集舞蹈、音乐、文学、绘画于一体文学作品体材,学习戏剧时就可以借助舞蹈、音乐、绘画、影视、舞蹈等来鉴赏其艺术之美。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22年度课题多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方式研究课题(立项号:1452022081)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