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分析

伊尔夏提·采买提江,2.贾兵楠,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

新疆,克孜勒845350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20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均衡地分为两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作为一种普遍的健康问题,起因于持续升高的血压对脑部微血管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其病症的紧急性和复杂性不容忽视[1]。通过早期干预,许多患者能够恢复到发病前的生活自理状态,然而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预警症状,仅表现为头痛、眩晕,伴随肢体无力、语言不清和面部感觉异常等。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直接受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影响[2]。若未能迅速采取有效治疗,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寻找并确保脑血肿清除手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3]。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医院接收的200位高血压脑出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下报告详述我们的发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了20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均衡地分为两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分布介于56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5±2.28)岁。观察组内,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范围57至82岁,平均年龄为(65.27±2.9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认为两组具备可比性。本研究已事先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经CT和高级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 Imaging, HR-MRI),双重确认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②病发时间限定在发病后24小时内;③拥有详尽的临床病历记录。排除条件:①患者若存在显著的认知障碍或精神问题,无法进行有效研究合作;②伴有其他系统性疾病,排除在外。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颅内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针对血肿量大且伴有中线偏移的病例,首先执行血肿穿刺术,直到患者因高血压引发的并发症得到改善。随后,进行骨瓣减压手术,在明确了血肿的位置后,实施去骨瓣开颅手术。手术中,控制切口尺寸约为3厘米,逐步切开脑皮层,直达血肿腔,以便彻底清除血肿。清除后,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并置入引流管进入血肿腔。通过修复手术,确保硬脑膜的状态正常,直至骨瓣减压手术完整完成。手术过程中,尽量使颅底接近减压窗口,并注重保护侧裂血管。

观察组施以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精细执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程序,借助先进的CT影像技术精确定位潜在的出血区域。在进行弧形切口操作时,避免触及脑部功能关键区域。采用精准的钻孔技术和铣刀,精心构建直径不超过3厘米的骨窗,确保以放射状方式适度揭开硬脑膜。在显微手术的精细引导下,切开脑组织,随后沿着穿刺路径深入至血肿腔内。在显微镜的协助下,彻底清理血肿,并实施电凝技术有效止血。待引流管安全放置24小时后,我们会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谨慎撤除。在整个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确保血肿清除彻底且术后护理得当。

1.3观察指标

疗效评估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的评价体系(China Stroke Scale, CSS),其分类标准如下:痊愈为患者评分降低幅度超过90%;显效指患者评分减少在46%至90%区间内;有效表示患者评分下降17%至45%;无改善则指患者评分降低小于或等于16%。总的疗效有效性计算公式为:(完全康复人数 + 显著改善人数 + 部分改善人数) / 总病例数 × 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照(n,%)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100

35

30

34

1

99(99.00)

对照组

100

28

22

32

18

82(82.00)

χ2

25.8169

P

0.0000

3讨论

在医学研究中,对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关键在于血压骤然且持续的波动作用于患者的微血管系统,导致动脉破裂,血液涌入脑组织或脑室,从而引发疾病

[4]。长期的高血压压力下,患者的血管内皮层会出现脂质积聚,原本有规律的弹性层结构紊乱,血管弹性降低,变得更为易碎。尤其在血压急剧上升的情况下,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增大。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患来说,快速的发病特性要求我们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5]。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神志清醒,且出血量小于30毫升,通常无需进行手术干预,这是基于病情评估后的合理决策。通常采取的生命维持措施包括生命体征的持续监控、卧床休息和出血的控制。然而,如果患者遭遇大量出血,且情况危及生命,早期手术干预变得至关重要。传统的颅内手术方法虽然能有效地清除血肿,但由于手术切口大,对脑组织造成的创伤严重,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恢复期漫长,对患者的身体康复造成显著影响。鉴于此,随着影像学和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飞速进步,微创手术因其切口小、安全性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6]。小骨窗开颅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具备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能直接到达出血部位等优势,能高效清除颅内的血肿,降低颅内压力,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和压迫。首先,由于手术切口的微小化设计,患者能够迅速康复,且并发症风险显著降低,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根据本研究的数据对比,研究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达98.26%)明显优于对照组(为85.21%),这表明尽管两种手术都能有效清除血肿,但小骨窗开颅术凭借其创伤小的优势,能更快地处理积血,对身体的影响轻微,更具安全优势,显示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实践中,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适当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还能有效地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这种手术策略值得广泛采纳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小龙. 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J]. 母婴世界,2020(2):55.

[2] 李超. 软通道微创技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养生保健指南,2021(5):34.

[3] 李金红.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1):38-39.

[4] 霍健,范家权,顾磊,等. 不同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对mRS评分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1):99-102.

[5] 郑晓磊,成毅,王光明,等. 探析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4):38.

[6] 侯全运. 微创定向钻孔软通道血肿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应用[J]. 养生保健指南,2022(3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