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物流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铁路物流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

秦跃   赵晓武

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分公司  陕西咸阳 713508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铁路物流运输过程中,信息平台建设流于表面、网络监控系统不全面等问题依旧显著。对此,本文在阐述铁路物流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现存问题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对策。希望能够为铁路物流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铁路;物流运输;系统;信息化

引言

铁路运输由于其传统性,具备交通运输的普遍性特点,如运输、存储、装卸等环节,同时还具备其他交通运输领域不具备的一些重要特征,这些特征才是主要的运用工业信息化技术解决方案实现高效快捷的重要应用领域。铁路运输物流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工业信息化领域中最根本的基础性研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符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的根本目标。由于铁路物流运输系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始终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并在很大程度上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资源互补。

1铁路物流运输的概述

1.1铁路物流运输的发展情况分析

在运输大宗商品时,铁路运输通常是首选方式。一方面是因为铁路的运货量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铁路有着较快的运输速度和较低的运输成本。传统铁路物流主要以矿石、煤炭为主,但随着我国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煤炭的需求量逐步降低,从而减少了铁路运输的运货量,铁路运输亟须向新型现代化物流转型。

1.2铁路运输的重要性分析在

电商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单一的物流运输方式已经难以符合行业发展要求。虽然铁路运输方式较为单一传统,但在运输行业依然拥有不可替代性。具体来看,铁路运输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大宗货物运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大宗货物在货物总体中的占比有所减少,但仍有一定的比例货物需要通过铁路来进行运输。一方面,大宗货物具备了运距长和运量大的特点,而铁路所具备的运输能力恰恰能够满足大宗货物运输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大宗货物一般有着较为稳定的货源,而铁路运输有着安全、可靠和经济的优势,能够保持较低的运输成本,并确保货物的安全及时到达,其在大宗货物运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是能够实现偏远地区的货物运输。一些偏远地区受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货物运输存在一定的困难,铁路运输有着特殊的天然优势,是这些地区进行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一方面,铁路运输的适应性较强。比如在面对暴雨或者暴风雪这种特殊天气情况下,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都会受到影响,而铁路运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特别是在高原或者山区等特殊地形条件下,也仍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运输。另一方面,铁路运输能够实现大规模的长距离运输,因为具备了这一特点使其成为偏远地区运输货物的首要选择。此外,铁路运输还具备了很强的可预测性,能够准时到达目的地。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优化,偏远地区的铁路运输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铁路物流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2.1缺乏实时监控与反馈机制

实时监控的不足,使得系统无法迅速发现运输中的异常状况,从而难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运输安全和效率造成了潜在风险。缺乏实时反馈机制,使得运输管理难以及时了解系统运行状况,无法迅速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影响了系统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置效果,降低了整体运输服务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2.2信息孤岛问题

由于传统延续、技术标准差异和信息系统独立开发等情况的限制,铁路系统内部存在着多个独立的信息系统,不同的子系统之间存在数据格式不一致、信息难以互通共享的情况,使得整体信息流畅性受限;信息孤岛问题还带来了运输数据难以整合的挑战,影响了系统的整体运作效率;协同决策和资源优化受到制约,难以实现全局性的智能化管理。

3铁路物流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技术升级与创新

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有助于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以及数据处理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物流运输环境。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对运输链上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测;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挖掘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于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对运输网络的智能管理和优化;云计算技术则为信息共享和协同奠定了基础,提高不同子系统之间的集成效果。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铁路物流运输系统可以实现更为精细、高效的管理,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也能够解决缺乏实时监控与反馈机制、信息孤岛问题等核心难题,推动系统的升级和创新。

3.2开展研发和创新项目

铁路物流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尝试研发和创新项目。其一,建立研发项目,重点投入资源开发全新的信息化系统,包括研究新型的监测设备、智能传感器、数据分析算法和智能调度系统等。通过不断升级,确保系统能够适应未来物流运输环境的挑战,提高运输的智能化水平。其二,新技术应用和业务模式创新。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货物信息的安全和可追溯性,或者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性维护系统,提前发现潜在设备故障,为铁路物流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3.3开发信息化物流监管系统

公路物流运输管理期间,相关人员可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发信息化物流监管系统,全方位地监控管理公路物流运输的全过程,掌握公路物流运输企业、物流网点、物流仓储点等相关信息,提升物流运输效率。根据所了解的数据信息,管理人员可详细分析物流运输路线、物流运输服务等关键数据,制定管理决策,更科学地设计公路物流运输线路,构建更完善的物流运输管理服务网络,加强物流运输活动的监督与管理。另外,管理人员可利用信息化物流监管系统及时收集客户评价,按照客户满意度调整物流运输方案。比如,管理系统可设置评价模块,定期邀请相关主体评价公路货物运输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行为,随后根据客户投诉信息,优化公路物流运输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使客户满意,发挥公路物流运输管理的价值。

3.4人员培训与意识提升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对铁路物流运输系统的操作水平,确保员工能够熟练、规范地使用系统,从而有效地解决操作流程不规范问题。其一,培训课程应覆盖系统的基本操作。涉及系统登录、数据录入、信息查询等基本操作流程,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够熟练掌握系统的基本功能;培训课程还需要关注系统的高级功能和新特性,随着系统的更新和升级,系统当中会加入新功能,员工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潜力。其二,培训内容要着重关注规范操作和流程。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应学习到规范的操作流程、数据录入标准、信息传递方式等,以降低操作中的错误率,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其三,建立培训评估机制。通过考核、反馈、评估等方式,检验员工在培训后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培训课程的有效性。

结束语

物流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是铁路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技术升级、管理体系优化、人员培训与意识提升等对策的综合推动,可以有效解决实时监控不足、信息孤岛问题、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未来,还应持续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如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窦峰.对铁路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8,(01):8-9.

[2]李勇.企业铁路运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9,24(01):120-121.

[3]许彬玲.关于铁路物资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铁路采购与物流,2021,16(0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