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研究

刘泽峰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518100

摘要: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包括环保、农业、林业、气象等部门的协作。但因为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工作缺少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各部门之间缺少联动,未能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规划。以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的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作为主要论点展开详细论述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也能够为下一步的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清晰明了的思路,最终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X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环境监测不仅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监测与预警功能,更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政策、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系统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有助于揭示环境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从而为问题的根源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通过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研究,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方位、多层次、动态化监测,有助于精准发现环境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环境监测的意义

第一,环境状况评估。生态环境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的当前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等,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通过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评估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及时发现和掌握潜在的环境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二,提高环境信息的精确度。在环境监测中,对环境信息的收集是最基本的步骤。环保工作需要大量的详细资料,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环境监测的数据迅速而高效地处理与之相关的污染物。通过分析污染源中的污染物,可以更快地解决污染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也为治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更科学、更准确的依据。

第三,污染源溯源。生态环境监测可以追踪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确定主要的污染源。通过污染源溯源,可以直接针对主要污染源采取控制措施,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输入。

第四,有利于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从现在的环境状况来看不难发现,持续性污染源有很多,同时突发性污染源也不能排除。突发性的污染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难以估量的危害。此时,就需要环境监测来控制此类风险。通过环境监测员获取污染地区的污染数据,迅速找出污染的来源及成因,并与当地的污染状况相关联,能够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降低其消极作用。

2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

2.1构建数据采集系统

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它通过监测与评估、预警与预报、政策制定与实施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的作用,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在生态环境监测中,数据采集是整个生态环境监测的基础,只有构建好数据采集系统,才能使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生态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中各种信息数据的收集。因此,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加强对数据采集系统的建设。在构建数据采集系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传感器类型,并将其与网络连接起来。此外,还需要在监测系统中构建相应的数据库。这样做可以为后续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1]

2.2切实做好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并行处理、分布式计算等方式加速数据处理过程,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数据清洗、转换和整合。这有助于及时获取清晰、可靠的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基础。通过分析多个维度的数据,这些技术可以发现人类难以察觉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为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提供新的视角。基于历史数据和趋势,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进行环境变化的预测,从而提前识别可能的风险和问题。人工智能(AI)也可以在环境监测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数据分析阶段。高级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用于自动检测和识别环境参数中的异常变化,从而在早期阶段就识别出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此外,更先进的数据分析模型,如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则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环境变化和评估不同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这不仅可以优化现有的监测网络,还能为决策者提供更为科学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2.3构建智慧监测体系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保障,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依据,也是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环境监测中,还需建立完善的生态安全预警系统,整合不同环境监测部门的数据系统,发挥各部门和单位的互联互通优势,将各部门收集到的信息整合到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智慧监测体系覆盖了物联网感知监测节点,节点包括生活用水节点、商业用水节点、重点排污企业节点,根据不同节点的用水排污特点,针对进水、处理、排放的全过程,采用多样化、针对性的数据采集手段,实时感知过程参数。根据各节点的用水量,污水排放情况,采用不同的物联网感知系统策略,以科学分类按量排污为目标,以合理按量用水为约束条件,以“试点先行”为原则,联合水务调控为手段,观察各节点的全流程水资源监测及排污监控,最终实现水环境水资源的智慧化管理。

2.4自动在线监测技术

生态环境自动在线监测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远程通信技术,对生态环境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和数据采集的技术手段。这种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要素如空气、水质、土壤、植被等多个方面的监测,有助于实时掌握环境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自动监测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设备采集水体的温度、pH值、浊度、含氧量等。通过北斗卫星定位GPS获得固定或移动监测点的确切位置,监测点自身具备4G网络传输模块,定时将采集的信息上传至各级数据采集中心,模仿客户端至服务器端的形式,由服务器端,即各级数据采集中心将所采数据信息按照设置好的数据模型进行梳理归纳,最终上传至总数据采集平台,由总数据采集平台进一步分析处理。水生态系统的自动在线监测模式分为三种,分别是位置固定型、坐标浮动型和便捷移动型。

2.5完善信息数据保密体系

环境监测的发展将朝着更精细化的方向迈进,这意味着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环境变化的细微差异,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各种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由于涉及大量的信息数据,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信息数据保密体系,避免信息泄露。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信息数据安全的认识水平。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使员工能够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操作。此外,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和规范,使员工能够按照制度和规范进行操作;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由于生态环境监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因此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制定应急预案[2]

结束语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仍旧遇到不少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逐渐升级,环境监测在保障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逐步建立多种环境监测体系,覆盖水质情况、土壤污染等多个关键维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未来环境监测系统有望更加智能化、精准化。通过引入更先进的传感技术、高分辨率遥感、人工智能分析等手段,可以实现对环境状况的更精细化监测和更深入的数据挖掘。

参考文献:

[1]韦建英.基于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分析[J].低碳世界,2023,13(02):25-27.

[2]陈善荣,陈传忠,陈远航等.面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研究[J].环境保护,2022,50(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