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曹明

532401198008080632

河南江赛矿山工程有限公司镇沅分公司

摘要: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是一种综合性的勘查和防治方法,通过地下水勘测、地质情况分析等手段获取详尽的地质信息,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治理矿山地质灾害。该技术不仅在环境友好开采和安全高效生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还通过水土保持、水文监测、排水系统优化、环境遥感技术和地质工程手段等措施,全面提升矿山工程的稳定性,为可持续矿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技术;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应用

引言

矿山地质灾害是矿山开采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其影响不仅限于矿山区域,还波及到生态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矿山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地震等多种类型,这些灾害常常伴随着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尤其是在矿山资源的高强度开采过程中,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加大,对矿山企业和当地社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研究和应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以减轻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对于主要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特点,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介绍,以供参考。地震灾害:它属于非常典型的灾害,一般是因为地壳运动而导致的,有着明显的突发性特征,会给区域带来很大的影响。现如今,不易实现对地震的预测,即使勘查水准较高,并且技术也较为现代化,不过还是难以第一时间预测这类灾害的出现。滑坡与泥石流等:这一类灾害的产生体现为:地质结构的变动,给有关区域带来较大的作用力威胁,另外,若土壤结构较为疏松,也容易滋生该类灾害。根据有关研究,建设不科学、滥垦滥伐,为这一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地面塌陷:一般由于工程建设不合理,导致地质结构被破坏,这样也容易引起地面塌陷问题。例如,过于挖掘矿产资源,在开采之后,未第一时间修复,规划不科学等,都容易致使地面塌陷,特别处于岩溶地区,这一类问题更为普遍。地裂缝:通常表现为区域性断裂,有时还会带来破坏性影响。该灾害的形成与地下水运用有关,由于开采未科学规划,过度抽取地下水,也极有可能导致结构稳定性下降,容易产生地裂缝。

2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2.1水工环地质技术应用于地震灾害治理

在地震灾害治理中有效应用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准确有效地预警地质灾害,最大的优势在于可直观呈现矿石水工环地质信息,了解潜在危机,便于进一步开展灾害识别和判断。地震灾害不但会给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还可能损坏地表建筑物,甚至引发洪水、火灾等问题。合理有效应用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精准把握灾害预兆,联合细微信号分析去总结地震灾害发生规律,将地震灾害对人们生活与生产活动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广泛收集动物集群浅析之类的特定宏观信号,相关工作者围绕这些信息展开系统化的分析和处理,以此凸显水工环地质在地震灾害预防中的价值。另外,地震灾害预测还能通过调整磁场、改变重力的方式完成。

2.2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滑坡防治中的应用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滑坡防治中的应用之一是地质勘察与监测。在矿山工程中,合理的地质勘察是防治滑坡的基础。水工环地质技术可以通过对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岩层稳定性等因素的监测和分析,为矿山工程提供关键的地质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地下地质条件,及时发现潜在的滑坡危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水工环地质技术还可以通过地下水位的监测,帮助矿山工程合理设计和管理排水系统,防止地下水位下降引发滑坡风险。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滑坡防治中的应用还包括滑坡治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一旦发现滑坡危险,必须迅速采取措施来稳定地质体,并预防滑坡的发生。水工环地质技术可以为滑坡治理工程提供详细的地质信息,包括地下水位、土壤特性、岩层稳定性等数据,从而为工程师提供可靠的依据,设计出合适的滑坡治理方案。水工环地质技术还可以监测治理工程的施工进展,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提高治理工程的成功率。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滑坡防治中的应用还包括预警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矿山滑坡往往具有突发性,因此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至关重要。水工环地质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地质体位移等信息,及时发现滑坡的迹象,从而提前预警,采取紧急措施,减少滑坡带来的损失。同时,水工环地质技术还可以用于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滑坡的规律,改进预警系统,提高其准确性和灵敏度。

2.3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

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是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可以保护地表覆盖,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蚀,从而避免坡地滑坡等灾害的发生。一是水土保持措施对于防范地质灾害具有关键作用。在矿山地区,大规模的开采活动容易破坏地表覆盖,使土壤失去了自然的保护层。雨水冲刷裸露的土壤,容易形成沟壑,甚至引发严重的坡地滑坡。因此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手段,如梯田、坡道等,能够减缓雨水冲蚀速度,保护土壤结构的完整性,从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二是植被的恢复对于地质灾害的防范同样至关重要。植被根系可以渗透并稳固土壤,有效减少土壤的流失和侵蚀。在矿山地区进行植被的恢复,可以通过引入耐旱、抗风蚀的植物,逐步修复植被覆盖,形成天然的防护层。这样的植被覆盖不仅能够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还能够提高土壤的抗冲蚀能力,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三是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需要结合当地的地质特征和气候条件,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确保其效果。引导矿山企业和当地居民加强环保意识,共同参与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地质灾害的合力。

2.4水工环地质技术应用于地裂缝治理

将水工环地质技术合理应用到地裂缝治理工作中,能够更有深度的开展地裂缝检查,全方位分析地质构造问题及断裂原因,综合整理相关影响因素,同时动态化监管灾害诱发过程,结合监管机制的运行来有效预防并控制地裂缝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发生率。如果需要合理开发并利用地下水资源,除了根据现实需求制定开发计划以外,还要增强人们节水意识,避免资源浪费,杜绝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将水工环地质技术应用于其中,全程化监测地下水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水资源异常就即刻发出预警信息,以此保证环境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结语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不仅是科技与环保的完美结合,更是对可持续矿业发展的积极回应。通过全面了解矿山水工环境,精准监测和科学管理,实现了环保开采、安全生产的双赢局面。这一综合性方法为矿山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保护了自然环境的同时,确保了矿山生产的高效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明,刘志东,张伟.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2130(05):123-128.

[2]王文博,张晓燕.水工环地质技术在金矿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案例分析[J].地质灾害与防治,2020,31(02):89-94.

[3]蒙邦念.概论水工环地质勘探与矿产勘查[J].西部资源,2022(06):83-85.

[4]宁正振,李群芳,钟雁.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现代工程科技,2023,2(5):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