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渠道工程的维护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水利渠道工程的维护与管理

高云侠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巴音郭楞管理局开都一孔雀河管理处库塔干渠管理站  841000

摘要:水利工程渠道施工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数量日趋增多,渠道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管理不到位、资金短缺、机制不完善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长期存在。为提升水利渠道工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急需加强对其维护与管理的重视,增加养护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并加强过程控制。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改善水利渠道工程维护与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水利;渠道;维护;管理

引言

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我国旱涝灾害的预防和缓解,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有助于减轻自然灾害损失,体现出极其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水利渠道工程维护与管理对水资源利用至关重要。基于实践调查研究发现,水利灌溉工程在维护管理工作中依旧表现出一些问题,对此,各地区应立足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制定与实施科学合理的维护与管理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使得水利灌溉工程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1水利中渠道施工的价值和原则

1.1价值

水利渠道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率,其主要发挥防洪排涝和灌溉作用。而灌溉功能是其中最基本的功能,需更好地适应农业种植的灌溉需求,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为农业增收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宏观层面,水利渠道是整体防洪排涝的重要环节,可满足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用水的排放需求,为区域农田灌溉提供保障。

1.2原则

相对于大型水利工程,农田水利渠道建设无论是规模还是难度都相对较小,但其施工需联系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方影响因素。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因地制宜地选择施工方案,确保渠道高效利用,不仅能节约水源,而且能切实体现灌溉及防洪排涝功能。水利渠道施工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施工人员应着重考虑单位水量的增加,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其次,施工人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方案,尊重基本建设规律,在此过程中还应注重农田保护,为农田种植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施工人员应提高施工效率,充分发挥渠道的应有功能。

2水利渠道维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对水利渠道的投入相对不足,导致部分渠道老化、破损,影响正常运行。特别是部分地区财政紧张,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和维护经费不足,使得渠道维护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2.2管理体制不健全

水利渠道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水利、农业、财政等,容易出现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等问题。此外,部分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产权不明确,导致维护管理责任主体缺失。

2.3维护技术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水利渠道的维护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人工巡查、维修方式,效率低下。缺乏先进的检测、维修设备和技术,使得渠道维护管理工作难以做到精细化、科学化。

2.4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部分水利渠道周边环境存在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如生活垃圾、污水排放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渠道的正常运行,还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3水利渠道工程的维护与管理措施

3.1加强对水利渠道维护和管理的重视

首先,重视水利渠道的维护和管理意味着赋予其高度的社会价值。水资源是生命之源,对于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因此对水利渠道的维护和管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强调其重要性有助于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水利渠道维护与管理对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关键性作用。其次,强调对水利渠道的维护和管理意味着重视长远利益。良好的水利渠道工程不仅仅是眼前效益,更是未来持续发展的基础。投入充足、规范科学的管理和维护将带来长期稳定的水资源供应和安全的水利设施,保障社会各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强调对水利渠道的维护和管理需要注重宣传和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传达水资源的重要性,促进公众参与,树立正确的水资源观念和文明用水习惯。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激发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推动维护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3.2增加水利渠道的养护资金

首先,增加资金投入是渠道维护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水利渠道工程作为基础设施,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来进行日常巡视、定期维护和紧急修复。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可以保证维护资金的充足,确保维护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全面性。其次,增加资金投入有助于提升渠道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充足的资金投入可以支持技术创新和更新,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维护和管理水利渠道工程。这有助于提高工程的效率、耐久性和安全性,从而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再次,增加资金投入能够推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充足的资金可以用于培训人员、建立信息系统、完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等,有助于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提升渠道维护与管理水平。最后,充足的资金有助于应对突发状况和灾害风险。在面临自然灾害或紧急情况时,充足的资金储备可以使管理者更快速、更有效地响应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修复,减少损失和风险。

3.3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明确的管理制度是管理机制的基础,应包括渠道巡视、维护计划、紧急事件处理等各项规章制度。这样的制度可以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减少管理混乱和推诿责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渠道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其次,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可以整合渠道各方面的数据,包括结构状况、维护记录、技术参数等。通过信息化系统,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渠道运行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从而做到事前预防和及时处置。再次,完善管理机制需要强化人员培训与技术支持。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渠道的维护和管理质量。因此,针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加强相关领域的培训与学习,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各种管理情况和问题。最后,加强协调合作,促进各相关部门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水利渠道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跨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和信息断层,推动管理机制更为顺畅和高效。

3.4做好水利渠道工程控制

首先,建立定期监测和检查制度是做好水利渠道工程控制的重要措施。通过定期巡视、检查渠道工程的结构状况、水流情况和维护记录,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维修措施。这有助于避免潜在问题扩大和加重,确保渠道持续运行。其次,加强水利渠道的技术监控和数据采集。现代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的渠道运行数据,包括水流速度、水位、压力等参数。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渠道工程的性能,检测异常情况,预测潜在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风险。再次,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是控制水利渠道工程的重要一环。在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下,应急响应机制能够确保快速、协调地处理问题,减少潜在风险。这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和沟通渠道,培训相关人员,以便他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最后,强化水利渠道的管理和维护计划也是做好控制的策略之一。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定期维护、紧急维修、技术升级等,可以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减少管理的不确定性,提高工程的可控性。

结束语

渠道属于水利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常态化维护管理工作,需制定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机制,调动群众的力量,并稳定、持续地投入资金,高效落实各项维护与管理措施,及时处理问题,保障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助力当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成根,张平,王正.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难点及质量控制研究[J].居舍,2022(21):56-59.

[2]俞春颖.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建设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及管理策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1):76-78.

[3]赵金宏.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路径探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