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3

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研究

郭钱江 

身份号码:513023198805056110   四川省达州市  635000

摘要:建筑物建设中会用到大量工艺技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工艺即高支模安装方法。若要真正保障建筑物综合质量,就要先保障高支模处理效果,必须在施工阶段掌握工艺内容。基于此,本文介绍高支模搭建存在的问题,然后详细探讨建筑项目中高支模处理工艺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项目;高支模;支撑架

0前言

高支模主要指建筑物建设中,支模高度超过8米的模板结构,根据建筑建设高程科学选择。经采取高支模施工方法可以大幅度提升建筑建设的承载水平,保障生产安全,防止各种安全风险的出现。为高效应用高支模处理技术,必须对其展开详细探究,了解值得注意的内容,实施针对性调控方法,保障高支模处理质量满足国标规定。

1高支模搭建存在的不足

    (1)施工不够标准。高支模处理技术包括方案规划、施工搭建、砼浇筑以及验收拆卸等步骤,高支模安装计划要制定专项作业计划,全面掌握图纸的同时,作业计划中要涉及设计算书,根据工作条件指定行之有效的作业计划,并且科学论证。

    (2)工作方案和实际不一致。建筑项目通常需要多种施工技术相结合,而高支模处理技术起到了无法取代的作用,高支模处理技术也有较大风险,如果产生问题,将引起严重的人员及经济损失[1]。另外,工作方案和实际不一致是影响项目质量的最大原因,任何偏离均会极大影响工程资料、规划思路以及操作过程等,无法保障建筑项目最后质量。所以,施工者要了解高支模处理技术要素,确保模板支撑的可靠性,科学调节操作精度,令施工流程不脱离作业计划,防止引起严重的事故以及无法逆转的危害。

2建筑项目中高支模处理的准备要点

2.1资料准备

建筑项目中高支模处理之前,先要准备完整的项目技术资料,准备好高支模安装的设计图、图纸审核信息、施工规定以及项目协商记录等,给高支模处理带来有效的借鉴与依据。例如,设计资料。高支模搭建以前,根据工程要求科学规划作业方案,以确保模板安装效果[2]。设计师要详细掌握现场实况,关注极易产生问题的部位,保证高支模处理计划和现场实际情况相符。规划工作方案时,挑选高支模搭接时采取的材料尺寸、性能和各种结构规划标准,使之达到安全生产规定。而且,针对条件好的施工单位来说,能够创建数学模型来仿真计量高支模整个搭接流程,了解工艺技术指标,为具体工作带来有效依据。数学模型也可以计量研究模板承重状况,掌握薄弱环节,并指定改善策略,确保高支模安全搭建。

2.2现场准备

建筑项目中高支模处理之前,需要准备好操作现场,确保现场地面平整、道路顺畅,令现场具有完整的临时供排水、电能、电讯以及热力设施。另外,高支模安装期间要用到大量材料,所以现场材料堆放范围规划也十分关键。

2.3材料准备

    建筑材料性能决定了高支模处理效果,施工阶段必须注重材料质量,保证建材质量符合工程要求。建筑项目中高支模处理之前,准备好材料,如木材、钢材以及砼材料等,但每个施工位置所要的材料都不一样,必须根据工程需求科学选取材料,在保证高支模处理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工程成本,为单位营造最大化经济利益。而砼材料主要包括水泥、掺和物、砂骨料和外加剂,为得到最好的砼配合比计划,要先多次试配砼的防压强度,并按照工作环境和水泥水化热温差系数、最大温差系数等科学预估最高温度的收缩应力参数。简而言之,各种材料均要保障质量与性能达标、规格满足高支模安装标准[3]。此外,高支模整个结构针对可靠性要求很高,必须根据国标规定仔细挑选材料,认真测试运往施工场地的材料性能、尺寸和强度等指标,唯有验收合格的材料才可以顺利接收,针对不符合检测规定的材料应及时向供货商更换,直到其达到检测标准。为保证材料一直处在正常应用状态下,必须做好存储任务,保证材料免受外部不良因素干扰,防止钢筋锈蚀、木材发霉和水泥上潮等问题。

3、高支模处理工艺内容

3.1测绘放线

所有工艺方法的第一步均是测绘放线,建筑项目中高支模处理工艺也是如此。测绘放线要按照作业图纸处理,旨在将作业图变成实际建筑。测绘放线精度影响到工程质量,如果无法严格把控测绘放线偏差,将会引起巨大的质量缺陷,所以要尽量保障测绘放线精度,使偏差保持在标准范围之内。测绘放线过程,结合具体情况科学采用测绘放线模式,直线段法是利用经纬仪来检测定向和利用测距仪完成定位放线;曲线法指集中采用圆线、弧线以及直线完成测绘放线工作,并利用横竖轴双坐标完成辅助定位。

3.2安装支撑架

    安装支撑架属于建筑项目内高支模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还是保证整体施工活动正常进行的核心基础。如果支撑架搭建不稳固,将极大影响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安装支撑架时要科学确定与了解中心线和梁线部位,控制水平方向,按照逐排通层安装标准。值得注意的是,纵横方向的扫地杆和地表距离不超过20厘米;真正保障立杆和水平搭接可靠性;周边立杆支护要搭配持续性很好的剪刀撑;三脚架立杆的垂直度误差不超过5厘米;如果是很高的H段立杆,那么误差相对值为

;在水平杆和剪刀撑的扣接过程安装长度不超过1米;相邻两个水平杆段不禁止在同步和同跨中处理,控制距离超过50厘米;立杆与可调拖座高程结合支护高度科学设置,通常不超过20厘米。另外,为了更好提升支撑架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有必要使用浇筑好的结构来搭接。

3.3外框架梁柱处理

    处理外框架梁柱是设置高支模环节难度很高的环节,其影响到高支模设置效果,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考虑到高支模比较特别,使之外框架梁柱处理困难,而且梁柱一般统一分布在狭窄区域,这也加大了工作难度。操作时,必须根据规定流程处理各项任务,浇筑梁板时仔细监测梁柱部位,如果测出梁柱存在很大误差,就要整体固定梁柱主体与支护点中心部位[4]。另外,框架与支柱处理好后,把支柱横梁顶部水平拉杆的上方移到主体两面部位。脚手架与屋面梁柱结合时要一直保持水平状态,保证连接效果。

3.4砼浇筑处理

砼浇筑是设置高支模的关键环节,为保障高支模质量必须规范化浇筑砼。正式浇筑以前精准计量砼性能与水配比,全面掌握现场情况,为规范化设置高支模打下坚实基础。

1)浇筑。浇筑砼时,贯彻执行规定的浇筑顺序,从中间朝周边扩散浇筑,并兼顾砼总体均匀性,充分拌和,防止砼材料不均匀。由于高支模比较特别,砼浇筑体体积很大,所以,浇筑时大都采取逐层浇筑形式,且同步开展浇筑和振捣活动。高支模砼逐层浇筑环节,每层浇筑厚度约0.35米,并严控碾压度参数,保证均匀浇筑。因为砼结构不同,浇筑时灵活采用逐段逐层浇筑、整体逐层浇筑以及斜向逐层浇筑形式,尽可能保证砼浇筑效果。

    (2)振捣。振捣直接关系砼硬化效果,唯有充分振捣方可防止砼产生局部硬化情况。振捣要和砼浇筑同时处理,基于“快插慢拔”标准把控振距,防止过振、漏振。砼振捣过程,防止泌水,仔细检测振捣效果,如果发现泌水情况立刻解决。

    (3)二次处理。高支模出现的砼结构很大,为了防止产生表层塑性开裂情况,能够二次浇筑和压光处置。

    (4)初凝。一般情况下,初凝属于砼管理的关键环节,必须仔细监测整个硬化过程,如果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保障砼硬化的均匀性。

    (5)温度管理。砼内外温差太大会造成开裂问题,所以,砼施工过程要加大温控力度,能够采取防直射手段处置砂石,或通过冰水拌和来对砂石降温。

    (6)浇水养护。砼浇筑结束后及时浇水养护,在常温浇筑完成后8-16小时内进行浇水养护,连续养护30d,确保砼质量。针对关键位置,能够适当增加养护时间,而且养护阶段把控砼温湿度指标,防止裂缝现象。

3.5验收与拆卸

    高支模的功能是保障高空作业者的生命安全,防止安全问题的出现。所以,搭建好高支模后监管者要仔细检查安装效果,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监督项目责任人立即整改,直到其搭建质量满足国标规定,以此为作业者创造安全、稳定的工作条件。另外,使用高支模时必须二次测量安全性,如果发现故障立即处理,保障其安全投用。高支模完成所有施工工作后,在质检结束且确认作业效果后立即拆卸高支模结构,回收处理,增大利用率[5]。拆卸过程精准计量高支模每个位置的受力状态,研究各构件形变信息,编制高支模拆卸计划,可以采用分部拆卸法、逐段拆卸法。严谨仔细拆卸高支模,不能划伤、破坏砼结构,规范化拆卸,尽量减少拆卸过程对砼结构带来的影响,确保拆卸力道均匀,预防高支模断裂。另外,拆卸高支模时在现场设置安全警戒标语,禁止违背安全警戒标语要求,减小其对附近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果遇到连墙件,要将之和脚手架那样分层拆卸,不得先拆连墙件后拆卸脚手架,逐段拆卸时距离不得超出两步。因为现场环境非常恶劣,为保障模板性能,必须规范化管理与保护高支模,使之得到正常使用。就施工人员而言,所有施工工序完成后进行详细审核,管理人员也要做好审查工作人,如果出现问题必须及时返工。实施检验机制,多角度检查,提升工作水准,以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4高支模质量管理要点

4.1加大安全控制力度

设置高支模以前,要仔细检测基础建材及机械设备,如果发现故障立即更换与维护。由于操作不标准、结构安装不当、规划不合理等导致高支模出现倒塌问题,引发安全事故,为保障生产安全,需要加大高支模安全控制力度。检查时向作业者仔细说明重难点,掌握危险地方,禁止非作业者入内。

1)设置高支模时,对于比较典型的安全问题开展培训活动,在安全位置安装警戒标语或是栏杆,惊醒路人,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

2)设置与拆掉脚手架时,必须轻拿轻放,禁止甩打模板,保证模板结合点不会变形破损。脚手架拆除好后,把拆下的模板运到指定地方保存,使之一直处在正常的使用状态,为后期高支模安装奠定坚实基础。

3)为增强脚手架可靠性,必须增加整体水平杆。设置高支模环节的脚手架可靠性直接关系生产安全,安装时把脚手架垂直误差保持在5厘米之内,操作时相关高度应当从最低点每隔2.2米分布。而且,高模板外部支撑架对其他操作内容产生影响时,禁止随意拆卸,必须向项目负责人咨询,保证拆卸后不会产生严重影响再开始拆卸任务。

4)为保障高支模安装的安全性,必须规范化设置支撑架,把控好其梁线、中心线水平方向,根据逐排通层连接标准处理。安装过程,扫地杆要和地面有20厘米的间距,然后加固水平杆和立杆,在高支模周边安装剪力撑,令水平杆、剪力撑结合长度小于1米,然后安装可调拖座高度,一般要小于20厘米。为了更好固定支撑架,减小安全事故出现概率,相邻水平杆不能设置在同跨中,其最少有50厘米的间距。

5)高支模安装过程要仔细验算竖杆可靠性,通过欧拉公式求得竖杆承载力,然后获得支模支架最佳延伸长度,由此保证整个高支模可靠性。而且,根据安全技术标准求出高支模移动荷载和固定荷载,严格管控高支模荷载取值区间。

4.2贯彻执行高支模安装步骤

  首先,仔细勘测施工场地,确定重要部位,保证组织设计符合高模板安装规定,如果和实际情况不一致,应当立即调整,直到符合现场标准。其次,全程追踪检测高支模整个安装流程,针对违法违规现象要及时制止,然后监督项目责任人全面整改,使之根据指定流程组织各项活动。最后,注重极易产生质量缺陷的部位,向所有作业者讲明情况,以此保证高模板安装的安全性、规范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装高支模有利于保障作业者生命安全,必须确保高支模安装质量符合国标规定。经系统分析高支模处理方法,了解其操作过程,根据工程要求处理,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支模安装技术水平,扩大其使用领域,以此保障一线员工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应用研究[J].散装水泥,2024,(01):21-23.   

[2]唐利军.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工艺与安全措施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23):164-166.   

[3]高跃华.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的优化技术[J].陶瓷,2023,(04):150-153.   

[4]兰璞,张海豹.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2,(08):106-108.   

[5]马云良,黄全兵,温伟宾.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2,49(15):50-52.   

[6]黄伟.高支模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22,(04):254-25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