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学生学习驱动力培养之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职高学生学习驱动力培养之探究

张静

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宁波东钱湖护理学校)315121

摘 要:职高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已步入学习型社会的职高学生,学习如何应对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是他们整个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必修课,本文重点讨论学习内驱力不足的原因和对学习内驱力培养策略的探讨。

关键字:职高学生  学习内驱力 培养策略

职业高中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备受关注。然而,在职业高中的教育实践中,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如何培养和激发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培养策略,通过分析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以期提职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学习内驱力及其重要性

学习内驱力是指个体内在的、推动其学习的动力和动机。与外驱力(如奖励和惩罚)不同,内驱力源于个人对学习的兴趣、好奇心、满足感或个人价值观。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持久性:内驱力通常比外驱力更加稳定和持久。外部奖励可能只能短暂地激励个体,而内在兴趣和好奇心则能够持续推动个体探索和学习。

2. 自主性:内驱力使个体更加自主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这种自主性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增强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深度学习:内驱力促使个体进行更深入、更有意义的学习。当个体对某个主题有内在兴趣时,他们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探索,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好成绩或奖励。

4. 促进个人成长:内驱力有助于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有助于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世界,提高生活质量。

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然而,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普遍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目标,这些消极的学习态度,正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质量,通过观察,发现学习内驱力不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学习目标和规划的缺少

目标和规划为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以下是缺乏学习目标和规划可能对学习内驱力产生的影响:

1.方向感的缺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可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学生无法看到学习的直接价值和长远意义,导致学习动力下降。

2自我管理能力的减弱:良好的学习规划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如时间管理、任务优先级排序等。缺乏规划可能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管理学习时间和资源。

  1. 缺乏成就感:学习目标和规划可以帮助学生设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在实现这些目标时获得成就感。缺乏这种规划,学生可能难以感受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就。

总之,缺乏学习目标和规划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二)学习方法的不当

学习方法不当对学习内驱力的影响是深远的。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策略和技巧,它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成果。以下是学习方法不当可能对学习内驱力产生的影响:

  1. 效率低下:不当的学习方法往往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使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相同的知识和技能。这种低效率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动力。
  2. 学习成果不佳:学习方法不当可能导致学习成果不理想,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技能掌握不牢固等。因为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这种成果的不足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动力。
  3. 挫败感和自我怀疑:长期使用不当的学习方法可能会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从而产生挫败感和自我怀疑。这种感觉会进一步削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原因,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改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职高学生学习驱动力提高之策略

(一)、重视职业规划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所学知识与未来职业的直接联系,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动力。提高职业规划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目标,并据此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计划。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步骤和建议:

1. 自我评估: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引导学生思考你喜欢做什么,哪些活动能让你感到兴奋和满足。在合理评估自己的技能和天赋的情况下,明确对你来说重要的价值观有哪些。

2.职业探索:研究不同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职高学生针对自己所处的专业特性,多从学校学习了解本专业的具体职责、要求和发展前景;在网络拓展中,寻求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交流,获取第一手信息和建议,慢慢建立起对职业的了解和未来的前景。

(二)、提升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实践教学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贴近实际,注重应用:实践活动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参与性强,互动性高:实践活动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体会自身是学习的一部分,锻炼自己的沟通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3. 注重过程,鼓励创新:实践活动应注重过程,在过程中充分地体验,让学习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企业参与,交流互通:与企业合作,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感受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通过上述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变评价机制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评价机制应当是多元的、公正的,并且能够正面激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快乐。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评价机制:

1.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努力,而终结性评价则是对学习成果的总结。两者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及时反馈,同时也注重最终的学习成果。

2. 个性化评价: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能力不同,个性化评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通过学生的强项来评价他们,同时鼓励他们在较弱的部分上取得进步。

3. 正向激励:通过奖励和表彰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就,无论是大是小,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这种激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比如荣誉称号、奖状或者是公开表扬。

4. 目标设定:帮助学生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并在他们达成目标时给予肯定,这可以增强学生的目标导向和自我驱动。

通过这些综合的评价策略,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促使他们在学习道路上持续前进。

总之,学习内驱力对个体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驱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凌.Y时代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内驱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9).

[2]王明芳.提高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3]段慧龙.中职学校教学探索——莫以学习论学习[J].职业,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