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预测及变形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3

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预测及变形控制研究

印军

东通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基坑开挖围护结构的变形预测及控制研究是工程领域中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实用价值的课题。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基坑工程的广泛应用,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进行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这一议题展开研究,介绍了基坑变形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分析了当前的变形预测技术和控制方法,最后探讨了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基坑工程中变形预测及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

关键词: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预测;变形控制

引言

基坑工程在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基坑开挖难免会引起围护结构的变形,可能造成安全风险和工程质量问题。因此,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预测及变形控制技术显得尤为关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有效地预测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成为当务之急。

1.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机理

1.1地下水、土层特性对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

地下水和土层特性是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的重要影响因素。地下水的水位变化会直接影响围护结构周围土体的孔隙水压力,进而影响土体的有效应力状态。当地下水位降低时,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减小,土体有效应力增加,容易导致土体发生沉降、收缩等变形,从而对围护结构施加较大的作用力,引发围护结构的变形和破坏。另外,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会引起土体的冲刷和软化现象,使得土体的稳定性降低,进而影响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土层的力学特性也对围护结构变形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土层具有不同的强度、压缩性和变形特性,对围护结构的变形响应也各异。比如黏土地基由于其高含水量和较低的渗透性,其变形较为明显,易产生沉降和侧向变形;而砂土地基则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变形相对较小。在设计围护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土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围护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以减小地下水和土层对围护结构变形的不利影响。

1.2开挖过程中土体力学性质变化分析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力学性质会发生变化,这对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产生重要影响。开挖过程中会受到土体的应力重新分布、应变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土体的力学性质发生变化。例如,基坑开挖会导致土体受到剪切、挤压等应力作用,在这些过程中,土体的内部结构会发生变形,孔隙度和密实度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土体的强度、稳定性和变形性能。特别是在软弱地层或含水土层中,土体的力学性质往往更容易受到开挖活动的干扰和影响。开挖过程中土体力学性质的变化还受到围护结构种类、施工方式和开挖速度等因素的影响。例如,采用不同类型的支护方式(如横向支撑、钢支撑等)会对土体施加不同的约束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体的受力状态和力学特性。此外,开挖过程中的振动、冲击等施工活动也会对土体的力学性质产生临时性或永久性的影响,例如引起土体的惯性应变、应力集中等现象。

在设计基坑开挖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土体力学性质的变化,通过合理的围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控制措施,减小土体的应力集中和失稳倾向,降低土体的变形。此外,应结合实际工程条件,采取监测手段对土体的力学性质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施工方法,预防围护结构的变形和破坏风险。通过深入分析土体力学性质变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开挖过程中土体的行为特点,为提高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1.3地下结构对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及机理解析

地下结构(如管线、地下设施等)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受到施工振动、土体应力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对周围土体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围护结构变形。例如,地下管线的变位、破坏等会导致土体应力的重新分布和变化,产生挤压、变形等作用于围护结构,使得围护结构产生倾斜、沉降等变形。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状态也会受到围护结构开挖过程中土体力学性质变化的影响。例如,当围护结构开挖导致邻近地下结构所在地层发生变形时,这种变形可能通过受限制的地层传递到地下结构,导致地下结构本身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此外,地下结构的固有特性如材质、埋深等也会对其对围护结构变形的响应产生影响。对于地下结构对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机理,需要考虑地下结构自身的特性、围护结构开挖对邻近土体力学性质的影响以及地下结构与土体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数值模型分析以及现场监测等手段,可以系统地探讨不同类型地下结构对围护结构变形的响应规律,从而为开挖工程的设计、监测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围护结构变形预测技术

2.1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参数监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传统的物理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的自动化监测技术。一方面,物理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测量围护墙倾斜、立柱位移、支撑应力等指标。倾斜仪、位移计和应变仪等传统测量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围护结构变形的监测工作中。这些设备可以实现对围护结构各个部位变形情况的实时监测和记录,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和预警信息。然而,传统物理测量方法存在劳动强度大、周期长、数据采集速度慢、无法实现远程监测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大型基坑开挖中的应用。另一方面,现代化的自动化监测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如高精度倾斜仪、全站仪、GPS定位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实现对围护结构变形参数的自动连续监测和实时数据传输,为工程监测提供了更加便捷、精准的手段。同时,还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实现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和分析,提高监测数据的价值利用率。

除了上述常规监测手段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监测技术,例如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微波干涉测量技术等,并且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渐引入围护结构监测领域。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围护结构变形参数监测更加多样化、精确化和智能化,有望为基坑开挖的变形预测和安全评估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

2.2变形预测模型构建及分析

变形预测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是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预测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构建合理可靠的变形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准确地预测围护结构的变形趋势和程度,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变形预测模型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围护结构的结构特点、施工工艺、周围土体力学性质等因素。一般而言,变形预测模型可分为经验模型和数值模型两类。经验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公式,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变形规律,适用于简单基坑和土质条件较为均匀的情况;而数值模型则基于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对土体和结构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求解变形过程中的应力、位移等参数,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和结构形式的基坑工程。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需要对模型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和合理性检验,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对模型的适用范围、局限性以及参数的调整和修正方法进行分析,以提高模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针对不同的基坑工程情况和要求,可以采用多种变形预测模型相互结合的方法,综合利用各种模型的优势,提高变形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可以结合经验模型和数值模型,利用经验模型快速预测变形趋势,再通过数值模拟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和验证,从而提高预测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

2.3数值模拟方法在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数值模拟方法在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应用可以更精确地模拟和预测围护结构的变形行为,并为工程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数值模拟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等,这些方法通过建立土体和围护结构的数学模型,对变形过程中的应力、位移等参数进行求解,从而实现对围护结构变形的预测和分析。

数值模拟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土体和围护结构的力学行为,考虑到了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土体和结构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边界条件的设定和加载,可以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和结构的变形情况,从而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预测手段。数值模拟方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模型参数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例如,可以根据实测数据对土体参数进行修正,或者通过对围护结构施加不同的荷载和边界条件,模拟不同施工阶段的变形情况,从而更好地预测围护结构的变形趋势和程度。此外,数值模拟方法还可以实现对围护结构变形的三维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的全面分析,为工程监测和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支持。通过对变形预测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变形异常和趋势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3.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3.1地下水位控制与管理

有效的地下水位控制与管理可以显著减小围护结构受力和变形,从而保障工程安全和稳定性。地下水位控制与管理涉及到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水文突发事件以及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等方面。通过抽水井、压水井等设施,将地下水进行有效降低,减小土体饱和度,从而减小土体的支撑压力,减缓土体的流变变形,并减小围护结构受力。同时,降低地下水位也有助于减小地下水对围护结构的渗透压力,减少围护结构周边土体的侵蚀和流失。防止水文突发事件也是地下水位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预防降雨季节导致的地下水位快速上升,及时采取补充抽水、加强排水等应对措施,防止因地下水位骤升而引起的周边土体涌水、滑坡等不利影响,确保围护结构的安全稳定。地下水位控制与管理还需要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一些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与基坑开挖密切相关的。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同时在满足基坑开挖施工水需求的前提下,调整地下水位的变化,有利于减小地下水位对围护结构的影响,促进工程的平稳实施。

3.2土体加固技术在围护结构变形控制中的应用

常见的土体加固技术包括灌浆加固、植物根系加固、土钉加固、橡胶软管注浆等。这些技术可以通过不同机制对土体进行加固,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抗拉强度以及整体的稳定性,从而减小土体变形,降低土体对围护结构的约束和影响。土体加固技术还可以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例如,通过土钉加固可以增加土体的抗拉强度,有效阻止土体的滑移和位移;通过植物根系加固可以增加土体的抗压强度,减少土体的沉降和侧向变形。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围护结构周围土体的变形,降低围护结构受力水平,提高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土体加固技术还对环境友好、施工便捷等特点。相比于传统的土方加固方法,现代土体加固技术通常采用无污染材料或生态友好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施工过程相对简单高效,能够满足基坑工程的变形控制需求,减少施工周期和成本支出。

3.3水泥土压注加固技术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

水泥土压注加固技术通过将水泥浆以一定的压力注入空隙或孔隙中,使土体密实并提高承载能力,从而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起到积极的作用。水泥土压注加固技术可以明显改善周边土体的力学性质。通过水泥浆的注入,原有的疏松土体可以得到有效的填充和固结,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从而降低土体的压缩变形和侧向变形,减缓对围护结构的约束作用,有效控制基坑围护结构的周边土体变形。水泥土压注加固技术还可以改善土体的稳定性和整体均匀性。压注水泥浆可以填充土体中的裂隙和空洞,增加土体的整体密实度和均匀性,有利于减小土体的渗透性和压缩性,提高土体的整体稳定性,从而降低土体的变形和沉降对围护结构的不利影响。此外,水泥土压注加固技术还可以提高围护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通过对周边土体进行水泥土压注加固,可以增强土体的支撑能力,减小土体的变形和位移,提高土体对围护结构的支撑作用,有助于减小围护结构的变形幅度,并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未来发展方向

4.1可持续性和环保导向

在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控制技术的可持续性和环保导向发展方向中,未来还将注重推动绿色施工理念的实践。这包括减少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并采用更环保的施工工艺和设备。例如,未来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控制技术可能会采用更多可再生材料、环保型添加剂以及节能减排的施工方式,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实现基坑工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有望推动基坑工程项目在规划和执行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不断提升基坑工程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通过不断倡导和践行绿色施工理念,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控制技术在未来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将迎来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4.2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应用

未来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控制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趋势也将包括机器学习和自主控制系统的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过程进行类型识别、趋势预测和风险评估,为工程施工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和智能化决策。同时,自主控制系统的应用将有效提高变形控制系统的实时响应能力和自动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不同监测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智能互联也将得到加强,形成智能化监测与控制网络,为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控制提供更加全面、智能的解决方案。因此,未来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控制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方向将更多地涉及多领域技术的融合,为基坑工程施工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全过程解决方案,提高工程施工的智能化水平和施工效率。

4.3多学科交叉融合

随着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涉及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控制的相关学科和领域也日益复杂多样。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合作,例如结合地质工程的地层特征分析、土力学知识和水文地质情况,以制定更精准的变形控制方案;同时结合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监测系统和模拟仿真平台,为变形控制过程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此外,材料科学领域的创新将推动新型材料的应用,为变形控制技术提供更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未来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控制技术将得以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工程施工的可靠性和效率,满足复杂工程背景下变形控制的需求,引领行业向着更多领域的综合发展迈进。

结束语

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预测及变形控制的研究,关乎工程安全和城市发展。通过不断探索新技术、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提高基坑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安全。期望未来在可持续发展、智能化应用以及多学科融合等方面取得更多进展,为基坑工程领域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1]王哲,郭丙来,魏纲,等.考虑围护结构变形和桩顶荷载的基坑旁侧桩基变形计算[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23,51(05):481-488.

[2]胡敏云,夏佳莉,寿树德,等.相邻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及控制的模拟与实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23,51(05):497-503+552.

[3]金作栋.水热作用下软土地区基坑变形控制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3.

[4]李欣雨.基坑开挖围护结构变形预测及变形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23.

[5]刘祥东,刘四海,毛向党,等.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机器视觉监测方法[J].江苏建筑,2022,(S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