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的家庭疗法及用药注意事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1

小儿常见病的家庭疗法及用药注意事项

王雪萍

重庆市江津区社会福利院  重庆 400000

小儿的成长历程可划分为三个关键时期:0至28天的新生儿阶段,随后的1个月至3岁的幼儿期,以及3岁至7岁的学龄前儿童期。从诞生到儿童期的末尾,这段时间内,孩子的身体尚在发育中,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此阶段易患疾病。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普遍,一旦孩子生病,往往牵动全家,常常见到几个成年人陪同孩子就医。对于常见的儿童疾病,如感冒、发热或腹泻等,家长如能掌握正确的用药知识,在家中进行适当治疗,既能确保便利,又能节约医疗资源。

一、小儿发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具有显著的退热效果,其镇痛功效相对较轻,但作用温和且持久,对胃肠道的刺激轻微。推荐的用法为每日4-6次,每次10-15毫克/千克体重;或者选用布洛芬,布洛芬兼备解热和镇痛功能,以及抗炎作用,是这类药物中对肠胃影响最小的,建议剂量为每次5-10毫克/千克,每日3次。对于5岁以下高热的儿童,可考虑使用20%的安乃近溶液滴鼻,婴儿每次1-2滴,2岁以上儿童每次2-3滴。用药量应严格控制,并确保两次用药之间有4-6小时的间隔。

二、小儿感冒初始阶段疗法

儿童初期感冒,表现出鼻涕溢出、喉咙痛或声音沙哑等症状,可采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干混悬剂,小儿999感冒灵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如果伴随咳嗽有痰,可选择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肺力咳、鲜竹沥等药物;如果干咳可选择氢溴酸右美沙芬糖浆,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等药物。对于流感引发的高热,除退烧药外,还需使用金刚烷胺类抗病毒药物,例如复方氨酚烷胺咖敏胶囊或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若要改善鼻塞,可用奈甲唑啉鼻滴液。服用感冒药时需知:抗生素对感冒和流感病毒无效,但当病毒导致咽喉炎或肺炎并发细菌感染时,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头孢氨苄、红霉素或阿奇霉素。通常感冒将持续约一周,无严重症状者可通过多饮水和休息来缓解,无需或少量用药。连续服用感冒药不应超过7天,且剂量不可超过推荐量。如果一周后症状仍未减轻,建议就医。

三、腹泻处理

在婴幼儿阶段,腹泻作为一种普遍的健康问题,主要由细菌如痢疾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引发,其典型症状包括血便、里急后重、腹痛等。针对这种情况,首要的治疗方案是采用黄连素,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推荐剂量为0.05克/次,1至3岁的孩子则调整为0.05至0.1克/次,以此类推,直至10至12岁的儿童,剂量可达0.2至0.5克/次,每日三次。另外,如果腹泻是由外部因素引发的,如过度刺激,表现为水样便且伴随粪便碎屑,伴随着强烈的肠鸣和腹痛,这时可以选择使用蒙脱石散,1岁以下每日一包,2至3岁每日2至3包,3岁以上每日3包,同样分三餐服用。

然而,消化不良引发的腹泻则表现为黄绿色便,可能含有乳状物,此时推荐使用胰酶制剂来辅助消化。在使用腹泻药物时,务必留意,频繁的腹泻会导致体内钾离子流失,因此要及时补充钾盐、水分和电解质。特别要注意的是,药用炭如思密达和蒙脱石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营养吸收,对于3岁以下长期腹泻或腹胀的儿童应避免使用。此外,这些药物不应与维生素、抗生素、生物碱、乳酶生和消化酶同时服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四、便秘处理

小儿群体中,便秘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表现为肌肉张力不足型便秘,这涉及肠道、腹壁及膈肌的松弛,通常表现为大便柔软且排便时间延长。对此,可采用5-10毫升的开塞露,经肛门注入,保持距离肛门口约3至6厘米的距离进行治疗。对于急性便秘的情况,硫酸镁是有效的选择,或者与山梨酸和甘油搭配,剂量为每岁1克,同时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在便秘的药物管理上,应注意避免对儿童使用缓泻剂,因其可能导致依赖性便秘。一旦症状改善,应立即停药,并且总体用药时间不应超过7天。硫酸镁宜在早晨空腹时服用,配合大量饮水。如果出现因排便反射减弱而引起的腹胀,应立即停止使用。

五、结语

小儿生长发育阶段,用药应遵守如下原则:①迅速且适量。鉴于儿童疾病突发且变化迅速,用药需迅速及时,同时考虑到他们器官的脆弱性,剂量应适当减轻;②选择温和药物。避免使用过于刺激性的药物,如极辛、极寒、极热或强效药物,若确需使用,需严格控制剂量,症状缓解即停;③重视健脾养胃。由于儿童脾胃功能尚不健全,消化能力较弱,故宜选用有助于健脾和胃的药物;④针对儿童体质,常有热性疾病并发惊厥,故宜采用清肝镇惊的药物;⑤避免过度滋补。由于儿童生命力旺盛,适宜通过合理饮食调养,过度的滋补品可能打破其体内阴阳平衡,影响脏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