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

郭华丽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443000

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骨折患者中的实际运用疗效。方法 抽取某院在2023.3-2023.12期间收治的骨折病患80例为研究主体,以患者选择的不同护理模式为参照,将其均分成2组:实验组(优质护理)与对照组(传统护理),对患者实施一段时间的临床干预,在出院前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概率、护理质量等展开评价。结果 关于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概率、护理质量等指标的对比结果来说,实验组明显超过对照组,差异突出,P<0.05。结论 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若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方案,对改善患者的病情状态、预防护理风险、提高满意度等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骨折;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引言:由于国家经济的飞跃发展,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事件持续增加,促使骨折患者的占比持续提升。另外,由于现代人的健康意识持续增强,必然会促进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积极转变,促使传统的以疾病为核心的护理模式逐渐变差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力争能够使患者获得优质、全面、规范的护理干预,促使患者能够最大化地提高满意度、增强临床疗效[1]

一、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一)临床资料

抽取某院在2023.3-2023.12期间收治的骨折病患80例为研究主体,以患者选择的不同护理模式为参照,将其均分成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的男女之比是27:23;年龄最高是72岁,年龄最低是22岁,均数是(40.17±2.04)岁;骨折类型包括:胫骨颈、胫腓骨、肋骨、肱骨、手骨与其它,对应的患者例数各是11、9、7、6、5、2例。实验组患者中的男女之比是1:1;年龄最高是73岁,年龄最低是25岁,均数是(41.05±1.89)岁;骨折类型包括:胫骨颈、胫腓骨、肋骨、肱骨、手骨与其它,对应的患者例数各是10、9、8、7、5、1例。把2组患者的以上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P>0.05,无差异,本实验对比存在实践意义。

筛选标准:①全部患者都是在骨外伤后来院诊治的;②所有患者都不存在其它脏器功能受损或障碍。

筛除保障:①兼有恶性肿瘤病患;②兼有严重的基础病症者,诸如:血液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案,按照传统的专业护理流程及内容等进行临床指导。

实验组选择的是优质护理方案,具体的内容包括:①注重亲情护理。在患者办理入院手续之后,医护工作组需要与其主动互动,客观性地了解病患的内在想法,帮助其消除疑虑,利用交流、督导等方法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心理、不良情绪等;另外还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医院的规章制度、管理流程、护理重点,并对患者实施宣教指导,促使其能够认识到疾病治疗期间临床护理干预的意义,并鼓励患者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意见[2]。②渗透人性化理念。在与患者交流及互动期间,态度一定要吻合、行为一定要专业、管理一定要标准,如果发生护理错误,必须要第一时间向患者致歉,力争能够赢得患者的宽宥及理解。③实施个性化指导。由于骨折患者的年龄不一,病情变化不一,所以必须要灵活性地分析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并第一时间与临床主治医生互动与交流,确保护理方案能够及时更新与优化,特别是在对患者进行每日查房期间,必须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及身体状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分级护理指导,若患者缺乏自理能力,则需要对其实施针对性辅助,力争能够最大化地提升病患的自理水平,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得到康复锻炼,为实现功能恢复等发挥积极作用。④加强规范化管理。设置具体、清晰的护理服务责任制度,并加强护理人员的优良配置,同时还需要设置24h不间断排班制度,明确护士长的具体管理职责,每日定期开展临床检查,确保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能够积极落实[3]

(三)临床指标评价

对比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概率、护理质量等指标。①护理

患者满意度是通过本科室自主编撰的满意度调查量表实施评估,对应的评价维度有3个: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临床健康宣教满意度、专业管理满意度,包括三大评价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

护理质量评分对应3个评价维度:基础护理、护理文书、重危干预,每个维度的评价满分是100分,分值与护理质量具有正比例关系。

护理风险事件一般是指:褥疮、非计划拔管、意外滑倒或坠床等。

(四)统计学研究

按照SPSS26.0软件来展开分析,计数资料需要对应X2检验,按照%来表达;计量资料需要对应t检验,按照(x±s)来表达。P<0.05,说明存在差异,值得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如表1发现:对照组的满意度等相比,实验组偏高,差异突出,P<0.05。

表1对比2组的临床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0

9

21

2

31(77.50)

实验组

40

22

17

1

39(97.50)

(二)

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

如表2发现:在干预前,比较两组的基础护理、护理文书、重危干预等评分,发现无差异,P>0.05;在干预后,发现2组的上述评分均增加,而实验组远远高于对照组,优势明显,P<0.05。

表2对比2组的护理质量评分(x±s)

分组

基础护理

护理文书

重危干预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78.23±1.12

89.23±0.59

80.56±2.56

87.23±1.56

82.65±0.25

86.23±1.45

实验组

79.06±2.06

93.12±0.89

82.56±1.89

94.45±1.89

84.23±1.16

93.06±1.22

(三)统计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概率

如表3发现:与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概率相比,实验组偏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突出,P<0.05。

表3对比2组的护理风险事件概率(n,%)

组别

例数

褥疮

非计划拔管

意外滑倒或坠床

护理风险概率/%

对照组

40

2

1

1

4(10.00)

实验组

40

0

1

0

1(2.50)

三、讨论

优质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体现成以患者为本的服务特色,能够最大化地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促使其责任意识大大增强,促使患者在接受诊治期间能够获得更加专业、系统、完善、规范的护理指导,由此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缓解不适,并由此获得安全感与依赖感,促使其临床依从性大大提升[4]。所以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备受广大医患的重视,根据本实验的结果能够得出: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促使骨折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升,且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最大化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概率等提供支持,这与大都是学者的临床实验结论是一致的,所以在临床护理干预的背景下,必须要注重骨折患者的优质护理干预,确保患者的临床配合度大大提升,为营造和谐、温馨的病房环境、增强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赢得患者的信任与依赖等做铺垫。

参考文献:

[1]阿热孜古丽·肉孜,米娜瓦尔·阿不力米提.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5):271.

[2]曹迎迎,朱慧.骨折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6):93.

[3]张莉.优质护理模式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9):91-92.

[4]兰秀娟.围术期优质护理模式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7):4071-4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