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育“心”育“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3

落实“立德树人”——育“心”育“行”

包崇保 李婵冰

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

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老师们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教育教学模式下,德育工作不停变化,纷繁复杂,对德育的相关研究资料多如山海。纵览研究材料和深入现实,不难发现很多研究在空喊德育,将德育高高在上,怎样让德育接地气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立德树人 育“心” 育“行” 育德  德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新时代各学科教育都不能离开的重要指导理念。对于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德育工作不仅是落实学校要求,还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更是为国育人的必要方式。

一、润物无声——育“心”

(一)以“知”为导,文化育心

1.立德树人,树立“德”观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这是德育工作不可回避的课题。古人提倡“知行合一”,“知”从思维层面可以理解为认知,认知是行为发生的前提和导向。在德育工作中认知也可以理解为价值观,认知来自于多方面:学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而小学生的认知主要来自学校和家庭。

当前提倡国学进校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很多语文教师便借机大搞国学研究,让学生背诵《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但很多教师仅仅以背诵、识字为目的,笔者认为让学生记诵优秀传统文化其核心价值在育“心”,滋润学生的心灵。22版新课标指出: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必须德为先。在现实教育中,教师进行国学的目的多为背诵、识字,以应付功利考试为要,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德育工作不停变化,纷繁复杂,出现很多研究在空喊“德育”,育德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为改变偏重成绩,缺乏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注,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

2.知“德”,真心以行

“德”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德在《说文解字》释为从彳(或从行)、从直,以示遵行正道之意。正道就是社会规范、社会价值。在古文字中多表示“行走”之义。“德”字在古代不同的领域里有不同的含义:儒家以“温、良、恭、俭、让”为修身五德,而兵家以“智、信、仁、勇、严”为将之五德。总之“德”是美好的东西,是社会的最高价值规范,有了高尚的品德才会被人尊重。关于“德”古人从不同的方面阐述,《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现代社会主要指品德即社会价值观、人生观。从古人关于“德”相关论述中不难看出德性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育德必须先育“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认知观。国家提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教师们的德育工作必须以此为指导。

(二)“知”向有“知”,有“知”变无“知”

1.知“知”向有“知”

上文提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育人,弘扬传统文化,继承文脉,就需要在文化中育学生的心灵。很多老师会依据《弟子规》、 《论语》来制定班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规矩”是很有必要的,但现实教育中“规矩”制定后学生仅仅是口头上记住,却不知“规矩”背后的深层含义,不知如何践行“规矩”。“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1]]教师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就一定要让文化走进学生的内心,将传统文化和现实接轨,才能起到育人“心”的作用,而不是记住班规。例如,有老师将《弟子规》中:“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作为班级公约。这句话意思不难懂,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细节,在乎细节,那在现实教育中如何与学生的思想教育接轨呢?建议老师们在活动中理解班规、实践班规。比如:小组合作来一场搭积木比赛,看哪个小组搭得更高,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小心翼翼地观察,再放上自己手中的积木,越到后面越小心。活动结束后可以让胜利的小组分享感受,老师再相机引导学生关注细节,而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在乎细节和不重视细节带来的影响。任何大事都由小事做起,都从各个细小的环节做起,都从集体的每一个成员的重视开始。制定“规矩”的目的是约束人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是记诵班规。

班级“班规”让学生理解并联系现实生活去践行,深入学生心的规定才可以叫做有知。“管是为了不管”,“管”就是规矩,让学生理解规矩,懂得规矩,理解规矩而后遵循规矩行事。《易经.乾卦》提到“群龙无首,大吉”一切事物都遵循大道、自然发展,才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比较理想化的,当然这也就文中“管是为了不管”。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择细壤,方能就其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无论多大的事情中都凝结着无数小事、细节和责任。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老师和学生都应有重视细节的观念,规矩的制定也应逐步细化,逐步细化的规矩利于学生的成长,一个班级才能真正地管理得有声有色。

2.尊重差异性,有“知”变无“知”

学生具有差异性,班主任还需要密切关注学情,了解学生的身心动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以及精神状态。在规范学生言行举止的同时肯定学生,让学生主动向真善美靠拢。[[2]]班级规矩制定也应考虑学生这一特性,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学活动应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师进行德育工作时要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形成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班级管理中规矩的制定也可以“开后门”,即可以为个别学生制定不一样的规矩,不能针对所有的学生实行一套标准。如班干部的选举也要具有差异性。我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男生比较好动、爱说话,课堂上常管不住自己,影响他人,惹得各科老师常生气,我跟老师们商定给他一个“头衔”,每天让他参与班级管理,没想到收到了意外的惊喜,该生开始一步步约束自己的行为,每天很用心地负责管理班级。

现代教学论中所讲的“因学生之材而施教”、“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要求“教师在德育工作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尊重差异是教师进行德育工作时的指南。

二、点点滴滴——育“行”

(一)万紫千红只为“春”——形式与内容统一

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领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所以班主任必须全面考虑班级管理中的每件事、每个人,尤其是在进行德育工作时,班主任对每 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对学生有偏见,更不能歧视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3]]日常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多以班会的形式呈现,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主力军,管理教育着一个班级的学生。班主任除了上好学科内容外,还得承担学校的德育工作,当下的德育工作较为复杂,造成德育工作复杂的原因非常多,如:社会因素,时代之卷,在“卷”的形式下,社会开始浮躁,家长们也浮躁起来,学校教育也逐渐变得浮躁,这可以称为连锁浮躁效应。学校教育浮躁了,那自然我们的德育工作也是浮躁的。

《论语》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表面是文,内心的本质是质,内在的和外在的都要平衡,文和质均衡交融,言行既文雅又真实,这合乎中道,这样的人才能够称为君子。同理,可以说德育的形式和内容同样重要,甚至内容更为重要。当前的德育工作确实重视形式,忽略了内容质量的提高与选择,学校德育工作以各种花样为主。如:每年3月5日学雷锋活动,很多学校每年都举行学雷锋活动,班会课上教师介绍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球场或社区捡垃圾,老师们负责拍照和文字集结成推文,推文宣传才是举行这次活动的核心目的。基于以上这些“虚”现象,不禁想问:新时代学雷锋精神应该学习什么?只有3月5日才学习雷锋吗?

随时代发展进步,德育教育理念也是层出不穷,专家倡导事事都可进行德育,人人皆是德育工作者。这是理想层面的德育工作,在现实中我们的德育工作的效率是比较低下的,每件事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很好理念,试问怎么教育?教育什么?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观点不一,所以采取的形式和所选取的德育素材也不一样,自然德育教育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国家提出了育人的目标,统一了德育思想、明确了德育方向,在此基础上强调“立德树人”,实现该理念,必须加强和培训教师队伍的德育思想,使教师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统一于为国家育才的核心目标。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教育者的责任,更是学生父母、社会的责任,各方的德育教育观念都要统一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

(二)活动中以德为先,树立正确导向

马克思主义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4]]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在一个个活动中完成的,德育也是在活动实现对学生的育德。可现实教育却不如此。很多学校举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宣传,提升学校影响力,活动成了那些能歌善舞、有专长学生的活动。为活动而活动,为宣传而活动,带有功利性的德育工作自然是不入心的,在活动中没有发挥德育教育的价值,长此以往,我们的德育工作变得不尴不尬。

如前文所述:德育变得重才而轻德。德育工作要落实好是离不开活动,在活动中去育德是实现德育育人价值的必要手段。不管是什么样的活动都应以育德为要,而不以追求功利的成绩为核心。如:在一次班级足球联赛上,我当时带二年级,同学们对足球联赛特别兴奋,比赛开始却没有人去守门,这时很多孩子推荐了一个略胖的男孩。我问:他们为什么推荐他?孩子的观念里认为门将是最弱的所以才守门。上场几分钟后,这位门将没有守住球门,被对方进球了,他瞬间就哭着说:“我错了,我错了。”部分同学也开始责怪起来。这场球赛就成了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第二天,我举行活动让每个同学都去守门,其他同学轮流射门,活动结束让同学们相互分享自己被进球后的感受,再引导回足球联赛,问他们责怪门将是否应该?这时同学间能从对方的角度去体谅对方,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同学之间自然会换位思考,当然仍有学生不理解对方,这就需要教育,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它重复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若班主任仍沿用传统模式下的“专制”教学形象,班主任一人独大,则难以明显改善德育效果。[[5]]班干部在管理班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参与班干部管理时,学生的积极性比较足,能够逐步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及方法,正确处理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这些都对班级管理机制的优化升级有重要的影响 [[6]]。其次,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道德教育实施的前提,环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环境里的发生的事都是德育素材,我们选择的点应该具有教育价值的,具有教育价值的必须起正确导向的作用。如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县委书记焦裕禄、雷锋等都是社会的正确导向,同理一个班级中的导向是那些品行端正、勤奋好学的学生,而不是那些成绩虽好却阳奉阴违不务实的同学。

教师要创建良好的道德环境,引导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涵养高尚品德、强化服务意识,从而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五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 ( 一卷本 )[M]. 合肥 : 安徽省合 肥印刷厂 ,1971:263.

[[2]]  安福玲 . 小学班级管理“走心”之我见 [J]. 陕西教育 (教学版 ),2022(Z2):43-44.

[[3]] 艾小宝.潜心呵护,立德树人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路径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言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 42 卷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16:131.

[[5]] 任媛媛.小学语文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思考[J].读与写,2022(12):81-83.

[[6]] 钟秋月 . 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C].2021 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2021:1555-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