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唑来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探讨唑来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

李本云

腾冲市人民医院,云南腾冲6791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唑来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9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治疗,实验组采取唑来磷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钙、血磷等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较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明显升高,采取唑来磷酸钠治疗组患者的骨密度提高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唑来磷酸钠治疗,患者用药后的骨密度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保障。

[关键词]唑来磷酸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

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等,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几率较高。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作为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的主要类型,女性绝经后发病率较高,属于绝经后退行性病变疾病,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患者绝经后的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下降等有密切的关系。雌激素分泌有利于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细胞的生长,雌激素下降则会影响骨细胞的活性,骨吸收超过了骨形成,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绝经后患者在雌激素水平降低以及年龄增长的影响下,骨量丢失速度加快、骨密度下降严重,骨折的风险明显提高,对症治疗的原则就是要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量,本文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别采取唑来磷酸钠与鲑鱼降钙素治疗,对比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9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4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见表1。纳入标准:患者绝经超过1年,年龄在50~70岁之间,符合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近期采用免疫抑制剂和肝素治疗,患有其他骨代谢异常疾病患者。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例数

年龄

绝经年限

体质量

身高

BMI

实验组

44

65.26±5.26

5.25±2.21

55.26±7.32

156.62±6.26

25.92±5.33

对照组

44

66.08±5.58

5.31±2.08

56.14±7.61

155.82±6.59

25.14±5.51

t

0.425

0.362

0.625

0.825

0.362

P

>0.05

>0.05

>0.05

>0.05

>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碳酸钙D3联合骨化三醇为基础治疗,患者用药治疗后还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严格戒烟戒酒,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患者每天要保持合理的运动,经常晒太阳。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治疗。患者每日取50IU鲑鱼降钙素注射液进行肌下注射,连续注射14天后,每隔1天注射治疗1次,用药1个月后改为一周治疗2次,每年治疗3个月[2]

1.2.2实验组

  实验组采取唑来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患者取5mg唑来磷酸钠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20-30滴/min,静滴前和静滴后分别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进行水化,每年用药1次[2]。患者治疗前1天及当天取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进行口服,可以改善急性期不良反应。

1.3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密度由同一名技术人员采用仪器进行DXA监测,观察腰椎L1~4以及双侧股骨颈的骨密度。取患者晨起空腹血液进行生化检验,评估患者的血清肌酐、血磷、血钙、骨代谢标志物等指标[3]。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机体疼痛,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析后,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生化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钙、血磷等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较大差异,P>0.05。见表2。

表2  生化指标对比

生化指标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血钙

治疗前

2.42±0.15

2.51±0.18

0.625

>0.05

治疗后

2.49±0.15

2.52±0.14

0.525

>0.05

血磷

治疗前

1.22±0.15

1.21±0.21

0.714

>0.05

治疗后

1.26±0.15

1.25±0.19

0.663

>0.05

骨碱性磷酸酶

治疗前

83.62±10.15

83.51±10.44

0.251

>0.05

治疗后

84.25±9.62

83.85±10.18

0.135

>0.05

血肌酐

治疗前

93.32±23.26

93.61±25.25

0.174

>0.05

治疗后

94.52±24.15

93.93±25.41

0.165

>0.05

CTX

治疗前

532.25±25.26

533.81±25.05

0.625

>0.05

治疗后

415.05±18.62

451.25±18.74

8.625

<0.05

iPHT

治疗前

52.25±6.62

51.75±5.33

0.462

>0.05

治疗后

35.05±5.62

43.15±5.58

7.625

<0.05

2.2骨密度改善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明显升高,采取唑来磷酸钠治疗组患者的骨密度提高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骨密度改善对比

组别

例数

L1~4BMD(g/cm2

做股骨颈BMD(g/cm2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44

0.725±0.141

0.795±0.125

0.682±0.095

0.798±0.075

对照组

44

0.715±0.145

0.731±0.152

0.681±0.096

0.698±0.045

t

0.328

2.157

0.049

7.584

P

>0.05

<0.05

>0.05

<0.05

2.3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治疗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有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实验组

44

35

8

1

43(97.73%)

对照组

44

30

6

8

36(81.82%)

X2

12.326

P

<0.05

3讨论

骨质疏松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维生素D、降钙素类、雌激素类等,唑来磷酸钠以及鲑鱼降钙素均为抗骨吸收的主要药物,唑来膦酸中的双氮结构可以与骨组织有较高的亲和力,通过各种手段诱导破骨细胞的凋亡,用药后患者骨量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提高骨密度也有积极的作用。相比鲑鱼降钙素,唑来磷酸钠可以降低破骨细胞的数量、降低其活性,提高骨转化率,对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有积极的作用[4]

    综上所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唑来磷酸钠治疗,患者用药后的骨密度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郭轶铭,胡云秋,李淼,等. 阿仑膦酸钠序贯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2年回顾性研究[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1,14(4):337-344.

[2] 王健,巴雪峰,毛峰,等. 阿仑膦酸钠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21,16(3):33-35,39.

[3] 宋中学. 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133-134.

[4] 邹艺,李笑,王倩,等. 鲑鱼降钙素注射液与唑来膦酸钠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对比[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24(8):1044-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