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识别+“双向查对”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身份识别+“双向查对”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肖云英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摘要】目的:研讨护理安全管理中采取身份识别+“双向查对”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住院患者,共计有68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各34例,对比组实行常规查对,干预组实行身份识别+“双向查对”,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护理质量评分、纰漏事件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干预组基础护理、药品配置、清洁消毒、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有差异。(2)干预组(5.88%)的住院患者用药纰漏、标本采集纰漏、治疗纰漏事件低于对比组(26.47%)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护理安全管理中采取身份识别+“双向查对”效果明显。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身份识别双向查对

在现代医疗环境中,护理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身份识别和双向查对作为其中的关键工具,在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本研究针对护理安全管理方式加以分析,讨论身份识别+“双向查对”的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住院患者,共计有68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各34例。干预组男17例、女17例。住院年龄22-86(56.30±10.06)岁。对比组男19例、女15例。住院年龄22-87(56.32±10.09)岁。就干预组与对比组住院患者年龄、性别对照统计结果为p>O.O5,可以对比。

1.2方法

对比组实行常规查对,干预组实行身份识别+“双向查对”,确认患者的基本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通过患者的医疗档案或诊疗卡获取。在确认患者提供的身份信息后,通过向患者直接询问确认其姓名、出生日期等信息,以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2]。采用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或电子识别系统(如刷卡、扫码)来进一步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在执行治疗前,首先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手术等内容。在执行治疗前,进行双向查对,首先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姓名、出生日期等),然后核对治疗方案(用药名称、剂量、频次等)与患者的医嘱或医疗记录是否一致[3]。在执行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持续进行双向查对,确保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预定的治疗方案和要求。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评估68例住院患者资料,计数资料包含用药纰漏、标本采集纰漏、治疗纰漏事件情况,X2检验计算后呈现为n(%),计量资料包含基础护理、药品配置、清洁消毒、健康教育评分,t检验计算后呈现为(均数±标准差),其结果P<0.05则评估为差异存在。

2结果

2.1基础护理、药品配置、清洁消毒、健康教育评分比较

干预组基础护理、药品配置、清洁消毒、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有差异。见表1。

表1:基础护理药品配置清洁消毒健康教育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n)

基础护理

药品配置

清洁消毒

健康教育

干预组

34

93.70±4.28

92.33±5.65

94.57±3.82

91.62±6.33

对比组

34

90.95±5.11

88.66±6.20

91.09±4.58

86.11±7.40

t

2.4056

2.5511

3.4023

3.2992

P

0.0189

0.0130

0.0011

0.0015

2.2住院患者用药纰漏、标本采集纰漏、治疗纰漏事件情况比较

干预组(5.88%)的住院患者用药纰漏、标本采集纰漏、治疗纰漏事件低于对比组(26.47%)的患者,P<0.05,有差异。见表2。

2:住院患者用药纰漏标本采集纰漏治疗纰漏事件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用药纰漏

标本采集纰漏

治疗纰漏

总纰漏事件

干预组

34

1(2.94)

1(2.94)

0(0.00)

2(5.88)

对比组

34

4(11.76)

3(8.82)

2(5.88)

9(26.47)

X2

5.3141

P

0.0211

3讨论

在现代医疗环境中,护理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护理安全管理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而身份识别和双向查对作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有效地减少因身份混淆、信息错误等问题而引发的医疗事故,保障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本研究针对护理安全管理中采取身份识别+“双向查对”,结果显示,干预组基础护理、药品配置、清洁消毒、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对比组,干预组的住院患者用药纰漏、标本采集纰漏、治疗纰漏事件低于对比组的患者。通过身份识别,确保医护人员为正确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减少因患者身份混淆导致的错误诊断、用药或治疗的风险。双向查对通过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医嘱内容,确保每一次治疗或用药都与患者的医嘱相一致,防止治疗过程中出现错误。通过严格的身份识别和双向查对,医疗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错误,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5]。双向查对需要医护人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这有助于建立更紧密的医疗团队,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通过有效的身份识别和双向查对,医护人员可以专注于患者的实际需求和情况,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综合以上结果,身份识别+“双向查对”于护理安全管理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谷丰,何莉丽,胡亭钰,等. 基于移动护理的输血闭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3):157-159.

[2] 马秀青,翟祥娟,陈玲,等. 查对制度结合"3C"模式对消毒供应手术器械管理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4):580-584.

[3] 贺会会,何娟娟,王姣姣. 护士层级管理在提高神经内科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3,20(17):102-104,108.

[4] 王鑫,陈巍,张淑杰. 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管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8):182-185.

[5] 赵怡,张静,常高杰,等. 以"根因分析法"指导质量管理在发热门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2,43(22):2186-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