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探究

孙琴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8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昏迷情况、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GCS评分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护理后12h、24h,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抽搐等5项患者总占比为2.50%,对照组为15.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可改善患者昏迷情况、减少不良事件的产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常规护理;昏迷;不良事件

心肺复苏常用于对心跳和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抢救,包括心脏病突发、溺水、窒息等[1]。尽管心肺复苏可以挽救生命,但为提高患者的后续康复效果,需要对其实行一个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2]。常规护理虽然能够提供基本的生理支持,但仍存在着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康复监测不足等问题。急诊护理作为一种专业的护理形式,强调对急救患者的及时干预和全面护理,具有显著的优势。[2]。鉴于此,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法8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其具体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8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4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20例,20例;年龄(25-80)岁,平均(60.99±1.38)岁;休克14例、心梗13例,缺氧10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女分别20例,20例;年龄(25-80)岁,平均(60.99±1.38)岁;休克13例、心梗13例,缺氧11例,其他3例。资料可比(P>0.05),经过医学伦理学审查。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2)患者信息齐全;(3)均首次进行心肺复苏。排除标准:(1)无法配合研究;(2)存在其他重大疾病;(3)死亡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急诊护理,急诊介入术后相关工作等。

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1.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于心律失常或呼吸不规则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2.心理支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抚,减少焦虑和恐惧。对于心肺复苏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咨询。3.监测和处理并发症。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等,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实施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维持循环稳定。4.营养支持。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供给,促进身体的康复。

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调整营养支持方案,预防营养不良和并发症。

1.4 观察指标

(1)昏迷情况。使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3]评估患者昏迷情况,3—15分,分数越低,昏迷程度越高。(2)不良事件。记录两组出现抽搐等5项不良反应患者总占比,并比较。

1.5统计分析

给予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s)、率表示,比较分别采用t、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GCS比较

观察组及对照组GCS评分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护理后12h、24h,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GCS比较(

组别

例数

护理后12h

护理后24h

观察组

40

4.96±0.35

7.58±2.15

对照组

40

4.09±0.40

4.71±1.35

t

/

10.352

7.150

P

/

<0.001

<0.001

2.2 不良事件比较

观察组出现抽搐等5项患者总占比为2.50%,对照组为15.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不良事件比较[n(%)]

组别

例数

抽搐

反应能力减弱

记忆力下降

恐慌

胸部不适

总占比

观察组

40

0(0.00)

1(2.50)

0(0.00)

1(2.86)

0(0.00)

1(2.50)

对照组

40

1(2.50)

3(7.50)

1(2.50)

1(2.50)

0(0.00)

6(15.00)

/

-

-

-

-

-

3.914

P

/

-

-

-

-

-

0.048

3.讨论

心肺复苏是治疗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等疾病等紧急情况的重要措施,然而,心肺复苏只是帮助患者暂时性的恢复,而非持久的康复[4]。因此,心肺复苏后对患者实行一个科学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常规护理虽然在提供基本护理方面发挥作用,但并不足以满足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特殊需求[5]。急诊护理能够迅速、专业、个性化地应对患者的急需,及时识别并纠正并发症,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支持,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GCS评分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护理后12h、24h,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急诊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昏迷情况,分析原因在于护理人员会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营养支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因此患者的回复效果更好,昏迷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本研究中,观察组出现抽搐等5项患者总占比为2.50%,对照组为15.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急诊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分析原因在于护理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和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于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因此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更少。

综上所述,实行急诊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昏迷情况,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爱芬,乔艳丽.风险管理联合急诊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4,32(01):176-179.

[2]赵丽姣,王雪.心肺复苏辅助目标温度管理对心脏性猝死患者复苏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04):667-669.

[3]曾雯.便携式呼吸机与人工气囊辅助呼吸对急救危重行心肺复苏治疗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17):2081-2083.

[4]郭瑞,刘学伟,张苗.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康复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价值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02):335-336.

[5]赵俊,王勇勇,张喜荣,等.肾动脉超声指导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及对康复期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06):63-66.

[6]王屹,宋科,刘亚杰,等.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急性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28(01):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