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心电图对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体表心电图对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诊断价值

李莉

亳州市人民医院 安徽 亳州236800

【摘要】目的:探讨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应用体表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共计60例,分别计算V2导联R波振幅指数以及时限指数、V2导联移行指数,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SV2/RV3 指数,分析与射频消之间的关系。结果:应用V2导联R波振幅指数、V2导联移行指数对照,实施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于胸部引线移位区、SV2/RV3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论:应用V2导联R波幅度指数、时间指数和V2导联的移位指数可实现疾病鉴别。

【关键词】体表心电图;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是一种很普遍的疾病,发病率可达到6%。多数无器质性心脏疾病,且以妇女居多,其对患者的近期预后效果不明显,引起的焦虑情况应引起重视,因此,对于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也有一定差异。由于发病位置和发病机理的差异,其治疗方法也不相同[1]。心脏总负荷在10%以上,药物疗效不理想,射频消融法可有效地提高心脏功能,并已逐步发展为室早期的治疗手段。临床医师依据心电记录的室性早博 QRS波群特征,初步确定其起始点,预测手术难度,制订相应的手术计划,缩短手术周期和放射剂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本文对于体表心电图对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60例,研究时间为2022.2-2023.4。纳入标准:满足流出道室性早搏诊断标准,自愿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有多种脏器功能障碍者。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33-79岁,平均54.32±0.37岁。

1.2方法

应用纳龙心电采集仪对30s内同步十二通道心电波进行测试计算,设置25 mm/s的走纸速率、10 mv/mm的校准电压,有效地消除基线的影响。应用于不同流出道的室期前收缩的心电图位置:(1)对V2电极的 R波幅度指标和时间指标进行定位。通过测定V2电极R波振幅与S波幅比值、R波持续时间与QRS波总时间比值发现 ,R/S幅值≥0.3,时间时限指数 R≥0.5,表示患者有可能来自于右室流出道,如不符合说明其来源于右室流出道。(2)V2电极移位:在房性早期、窦性心率状态下分别在V2电极上测量 R波和S波幅度,V2移动系数大于0.6,说明其来源于左心流出道,如果不符合说明其起始于右室。(3)胸部引线移位:在V1-V3间,且室早移行比房前移行快,由左室流出道引起的室上性收缩。若房前移至V3,房前移位迟于房性移位,房性前收缩起始部位在右室流出道。若在V3则以V2电极的移行指标来判定。(4)SV2/RV3位置:根据室性早搏过程中V2S波振幅与V3R波振幅比,≤1.5,为室性前收缩起始于左室流出道,如不符合即为其起始于右室流出道,四种方法对左室流出道内室前收缩位置的比较。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指标: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22.0统计软件对体表心电图诊断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用(n,%)来表示,并且采用卡方法P<0.05为宜,有对比意义。

2.结果

应用V2导联R波振幅指数、V2导联移行指数对照,实施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于胸部引线移位区、SV2/RV3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对情况数据见表1。

1诊断结果对比(n,%)

项目

敏感性

特异性

阳性预测值

V2导联R波振幅指数时限指数

40(66.67)

42(70.00)

40(66.67)

V2导联移行指数

50(83.33)

50(83.33)

51(85.00)

胸部引线移位区

48(80.00)

45(75.00)

49(81.37)

SV2/RV3

46(76.67)

46(76.67)

48(80.00)

  1. 讨论

室性早期收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三维定位技术应用使得该方法的成功率显著增加。术前医师需要对患者的室早心电进行详细的检查,以帮助导管快速、准确地定位,避免不必要的步骤,降低X射线暴露率,缩短手术时间。因此,在手术前对心电图进行详细的检查非常必要。因此,如果长期发生室早就有可能导致心肌疾病、心功能不全等情况,需要通过射频消融来进行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因其特殊的解剖学特征,流出道在心内膜下的冠状静脉窦和肺动脉漏斗部均与周边组织毗邻[2]。依据以往的临床实践很难对引流通道进行准确的诊断。利用V2导联 R波幅度指数、时间指数,V2导联移位指数,胸部导联移行区定位,SV2/RV3位置定位方法,探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比较V2导联 R波幅度指数、时限指数和V2导联的位移指数可以看出两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通过对胸部导联移行区的定位,SV2、RV3的位置对比,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上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与V2电生理活动相关,而其真实的改变对左、右心室的外流并无明显的作用。V2对胸部电极移行区和SV2/SV3有明显抑制效果,应对相应表现展开进一步分析评估

[3]

本文研究显示,应用V2导联R波振幅指数、V2导联移行指数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相比于胸部引线移位区、SV2/RV3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较高,可作为治疗参考。

综述,体表心电图对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诊断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王珏, 刘素云. 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的定位方法[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 34 (05): 429-434.

[2]彭隆, 王嘉睿, 刘金来, 等.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多导心电图对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诊断价值比较[J]. 广东医学, 2020, 41 (09): 890-893.

[3]成强胜, 杨二丽, 张晓贝, 等. 移行区积分指数和V_2S/V_3R指数对定位流出道室性早搏起源的价值[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9, 54 (07): 1162-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