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代聪

西安交大一附院东院区,陕西西安  710089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实验、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7.95±10.21)(48.35±5.98)均低于护理前的(66.42±9.89)(65.52±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0.95±10.11)(42.78±7.02)均低于护理前的(68.37±10.01)(66.47±8.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6min步行实验、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200.33±21.34)m(44.51±3.38)%,均优于护理前的(120.46±14.63)m(40.45±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min步行实验、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257.35±24.62)m(49.10±3.01)%,均优于护理前的(122.41±12.12)m(40.56±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min步行实验、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心功能指标且患者对此种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优质护理;心功能

冠心病和临床的胸痛症状还是存在显著区别的,部分患者在出现冠心病症状后存在认知误区,认为这是劳累所致的暂时性症状或者是简单的胸痛症状,不能够及时就医,延误治疗。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等问题,病情异常凶险,且预后效果不佳,对临床护理干预服务提出高要求,优质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较,临床应用效果更理想,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优化预后方面有突出价值。基于此,本文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干预我院临床冠心病患者,现汇报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23月至20233月本院接收的92例冠心病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7.39±1.05)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6.21±1.54)岁。组间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模式,包括:①组建优质护理工作组,任命护士长为组长,再由护士长任命4个副组长,护士长制定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总目标;副组长从旁协助组长,有针对性的为每一位患者制定更详细、更明确的个性化优质护理措施;组内其他成员均需严格遵守个性化优质护理措施,积极帮助患者认真执行。②修改并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实行责任到岗制,责任分管到每一位成员,明确岗位制度细则,完善责任奖励机制,提高成员积极性。③加强每位成员的自身素养,态度和蔼,有耐心,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想患者之所想,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④心理护理:患者心理负担较大,病情不稳定,极易导致患者恐慌等负面心理。对此,护理人员需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对患者的疑问进行全面分析及解答,尽量消除患者心理负担,帮助患者建立信心。⑤合理用药:通过卫生宣教等活动,加强患者对冠心病的全面了解,提高健康意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合理用药,遵医嘱用药。及时与医师沟通病情,遵照医嘱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可以通过视频、手册、亲身示范等方法,提高患者合理用药的积极性。⑥健康饮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菜谱,请患者家属从旁协助,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反复叮嘱患者及家属饮食禁忌要点,讲清其中利害关系。⑦适度运动:加强患者对运动的正确认识,做到合理运动,适度运动,减少高强度运动,多做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指导患者规定运动时间及运动质量,同时设置奖惩措施,鼓励患者适度运动。⑧情绪稳定调节:加强对患者的情绪波动观察,及时制止不良情绪的产生,起到情绪调节的作用。指导患者调整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等。护士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积极心态,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SASSDS评分指标下降说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有好转。②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

(6min步行实验与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指标上升说明患者的心功能有好转。③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6

66.42±9.89

47.95±10.21b

65.52±7.56

48.35±5.98b

观察组

46

68.37±10.01

40.95±10.11ab

66.47±8.23

42.78±7.02ab

t

0.9399

3.3042

0.5766

4.0966

P

>0.05

<0.05

>0.05

<0.05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与本组护理前对比bP<0.05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护理后两组6min步行实验、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min步行实验、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6min步行实验(m)

左室射血分数(%)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6

120.46±14.63

200.33±21.34b

40.45±3.64

44.51±3.38b

观察组

46

122.41±12.12

257.35±24.62ab

40.56±4.71

49.10±3.01ab

t

0.6962

11.8697

0.1253

6.8783

P

>0.05

<0.05

>0.05

<0.05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与本组护理前对比b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46

30

7

9

80.43

观察组

46

40

5

1

97.83a

χ2

7.1805

P

<0.05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心脏病常见类型之一,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患者需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但部分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较低,心理负担较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预后,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可以让医护人员及时地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情况提高患者对冠心病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使患者可以为疾病的治疗保持积极的心态使其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与质量。

本次研究显示实施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说明优质护理对冠心病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医院应大力普及此种护理模式。同时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弥补常规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使得护理工作更加具有“主动性”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心功能指标且患者对此种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章明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3,36(03):119-121.

[2] 刘小楠,王冰梅.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3,31(02):175-178.

[3] 黄岑.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评《冠心病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诊疗技术》[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05):193.

[4] 戴剑茹,刘俊荣.心脏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后影响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3(01):138-141.

[5] 李慧君.延续性护理干预对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服药依从性提升作用[J].婚育与健康,2023,29(0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