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应用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应用要点

范盈盈

330521198806080268

摘要: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策略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策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策略的科学性、逻辑性和专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应用要点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现在的发展进程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建筑行业的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地扩大,我国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伴随着我国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愈发的正规化和标准化。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对工程的要求更加严格,管理层人员需要对项目负责,从项目规划开始负责对项目各个步骤的把控和检查,在工程结束后对已完成的项目严格的查验,这样才可以初步保证整个工程不会出现大的失误问题。

1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重要性

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显著,但是出现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施工的管理水平,在工程建造流程中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性。首先,能确保建筑物的品质满足设计的标准,防范可能的安全隐患,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与生命,同时也能减少企业的投资负担,让承包商获取最大的回报。因此,相关人员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作业步骤执行,加大对施工监管的强度,并于完工之后进行全面的质检工作。其次,通过加强对施工队伍、建材及施工周期的管控,可以制定出合理的、完整的监控策略,确保工程项目顺利且安全地推进,防止因管理失误导致施工质量下降。其次,在工程建设期间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不仅可以确保工作人员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保障生命安全,还能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这样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资源利用效率。无论是从原料购买到实际施工时的耗费,都能依据施工状况进行物资配给和使用的优化调整,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有效防止采购员过度购入或挑选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有效减少工程损失。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图纸不完善或者有瑕疵

施工图纸是工程施工的依据,如果存在设计不合理、缺失或错误等问题,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这可能是设计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是施工单位没有仔细审查图纸,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的问题。

2.2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施工单位可能由于经费、时间等因素,招聘了一些技术水平不高、工作经验不足的人员,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操作不规范、不细心、忽视安全等问题。同时,一些施工单位可能缺乏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导致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施工人员管理机制,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施工图纸不完善、质量检测不严谨、材料选用不当和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相关单位加强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加大设计和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加强了人才培养等,可以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2.3材料选用存在问题

施工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安全,但是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会采用低价劣质材料,从而导致工程质量隐患。此外,在材料选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可能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选材,或者未能及时更换变质的材料,也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材料采购前应该明确要求,严格把关,确保选用的材料符合质量标准。

2.4质量检测工作不严谨

质量检测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有些施工单位可能只是形式性地进行检测,或者存在利益输送的现象,导致质量检测结果不准确或者失真。此外,一些施工单位可能没有注重对施工过程的全程监控以及对关键节点进行抽查。因此,建立有效的质量检测机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优化

3.1优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战略性而非战术性的标准,企业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提升经营绩效,为高质量发展架构基础运行平台。企业应在战略和经营两个层面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策划,积极践行七大质量管理原则,重点关注风险和机遇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完善体系架构,健全制度建设,提供组织保障,领导层统一思想,发挥“头雁”作用,各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提高全员质量和体系参与意识,通过目标管理、平衡记分卡、乌龟图和流程图等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实践,不断优化体系运行机制,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水平。

3.2提高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水平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企业管理的工具和手段不断创新、丰富,大多数头部建筑企业都在不断寻求数字化赋能和数字化转型,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应用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办公自动化系统、施工现场及生活营区的人脸识别系统、现场人员及车辆(船舶设备)移动识别系统、BIM、智慧工地等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正在走进并改变着建筑行业。企业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和经营绩效。如,应用劳务用工管理系统,将智能安全帽、物联网、传感、定位等技术应运于人员出勤管理,可实时显示现场人员的活动轨迹和在岗人数,查看人员信息,教育、培训和交底情况,进、退场记录,奖惩、工资发放等,打通了劳务作业人员全过程用工管理的各环节。

3.3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这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管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符合质量要求。例如,企业可以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质量标准;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建立成品检验制度,对成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达到预期的质量水平。

3.4建立有效的质量改进机制

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改进机制。这包括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合作,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通过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可以不断优化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3.5合理进行资源配置质量管理

企业内外部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是组织达成质量管理目标和提高企业经营质量、管理绩效的重要保障。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资源,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为建立、实施、维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支持和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建筑行业也从增量时代趋向存量时代,企业间竞争加剧,对资源整合、供应链打造、产业协同、技术创新、科技赋能都提出了更高管理要求,如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手段,是建筑企业提质增效、迈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课题,也是企业能否成功出圈的制胜法宝。

结束语

综上,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信息化技术不断优化和持续改进。在策划、建立、实施、检查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应依据企业自身基础,不断提高体系运行和管理的有效性、预期性、完成性、结果性和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金萍,那保国.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完善质量管理体系[J].中国标准化,2018(14).

[2]赵伟鹏.浅析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J].四川建材,2023.49(03).

[3]管大刚.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要点思考[J].四川水利,202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