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谈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方式

巩晓龙

河南省确山县任店镇中心学校   463200

  [摘要] 当前班级学习小组的建设和管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之一。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功能,笔者从班级学习小组基本概念、班级学习小组的建设、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措施、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讨了一些新做法和新经验。

  [关键词] 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方式新探;小组合作学习

  一、问题提出

  为有效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倾力打造高效课堂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学生座位编排,笔者采用了面对面围坐式后,学习小组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迫切需要班级管理新模式——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这正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二、基本概念

  班级学习小组就是把班上学生根据他们自身的情绪特点、学习态度等因素,合理搭配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此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学习,引导他们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三、班级学习小组的建设

  (一)分组

  开学初,笔者根据班级人数、教室大小、男女比例、入校成绩高低、后期考试的需要,以及侧面了解和观察了个别学生的脾性等情况后,尝试性地创建了7个学习小组,并给每组按A—G编号。每个小组再根据组员的综合素质和入校成绩排序1—6号。

  (二)增强小组凝聚力和活力

  在组建小组时还做了以下几件事:(1)创设组名并附上照片: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2)制定组训: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便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3)制成组徽或组标,激励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时刻警醒、激励团队永远向前;(4)每日小结:小组每周要小结一下,总结本组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业成绩等方面的情况。

  四、班级学习小组的管理措施

  (一)组内成员分工明确

  小组组建后,教师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其任务职责,这样进行学习活动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每个合作小组设一名常务组长,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组内每个成员也有分工,组长实行轮换值日,这样让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管理本组的机会。

  (二)建立三级评价、四层反馈机制

  1.建立三级评价

  (1)教师评价(上台)。课堂上教师的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课堂的走向。课堂纪律方面,老师完全根据每个小组的纪律表现给出评价分数。课堂内容方面,依据问题难易程度让小组开展比赛。一般有两种形式:个人独立展示和集体讨论后展示。

  (2)组长评价(上群)。组长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文明仪容、纪律、安全、卫生等内容。小组长每天根据组员的表现,按上述情况给小组评分。通过组内评比,让组员有危机感,你追我赶,都争着上进,唯恐落后。

  (3)班级评价(上墙)。班级评价表贴在教室后墙上,包括安全、纪律、卫生、礼仪、预习、交流展示、检测、作业8个栏目。一般由值周组的每位成员轮流值日,根据每个组每天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每周算小组的总分,每月算一次大总分,按积分排名一、二、三等,以此给予物质奖励,激发小组力争上游的动力。

  2.四层反馈

  (1)第一层——小组长反馈。每组1号小组长对全组负责全面管理。在晚自习汇总后对全组进行反馈(也可随堂反馈),及时鼓励、督促、帮助后进生,使之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及展示中来,小组长在放学前把签名的记录表交给值日班长。

  (2)第二层——值日班长反馈。值日班长由各组常务小组长担任,每天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对各组进行检查管理、考核评价。根据各小组长反馈上来的记录表,第二天早读课前5分钟,值日班长将小组积分公布在教室评价栏内,评出一个优秀小组。

  (3)第三层——常务班长反馈。常务班长对全班进行整体管理,履行副班主任的职责。常务班长每周对各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交班主任。

  (4)第四层——班主任及课任教师反馈。在评价内容上,既注重学习目标的检测,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评价。

  (三)营造自我激励、融入班级管理文化的氛围

  首先,每节课前,让学生习惯性地重复“管好自己,力争第一,团结合作,快乐参与”这四句话(班训)。借用这种心理暗示振奋精神,达到自我激励的效果。其次,利用每日格言和每周励志故事,结合学科内容开展自我激励教育。把自我激励教育融入以教室、课堂为主体的激励氛围中,形成激励文化,产生“1+1>2”的文化激励效应。

  (四)善于借力,寻求家长共育管理的支持

  如果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家长的支持,教育效果就会有折扣,因此要向家长借力,积极争取家长的参与。笔者班级小组学习刚开始时,家长们都有质疑。面对家长,笔者不失时机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特别是每次家长会,笔者都认真准备,向家长宣讲新课程的一些观点和理念。上学期笔者讲“学习金字塔”,并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的体会,谈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合作学习的意义。下学期家长会,笔者又让家长看到本班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在进步,而且其他方面特长也得到发展,家长表示很满意。家长群也是笔者增进与家长情感沟通和联系的场所,是提升家长新教育理念的阵地。

  五、实验效果

3年来,笔者实验班学生家长和学生对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很满意。成绩与平行班对比也有进步。

  六、结论

  (一)小组建设需要反复抓,认真指导

  建設学习小组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项需要反复抓的工作。在班级事务中小组常见问题也很多:譬如学生不愿合伙,或者不愿和某些同学合伙;小组中缺少灵魂人物,谁也不服谁;课堂发言的总是少数活跃学生,其他成员则缩在后面不愿出头。这些都需要班主任老师分析原因,认真指导。

  (二)不同课型教学中,安排学习小组做好任务分工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无论备课还是上课,心目中一定要有学习小组的意识,有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进来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的安排。

  总之,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新模式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3年多来,笔者一直在探索,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困惑需要解决和完善。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