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依法治教思维与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高校教师依法治教思维与实践研究

龚飞宇[i]

摘要:高校教师依法治教思维是指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遵循法律法规,以法治为指导原则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教师依法治教思维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校教师依法治教思维教育教学实践;法治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领域,而高校教师作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的主体,其教学行为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塑造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依法治教思维与实践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在深入探讨高校教师依法治教思维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明确其概念、特点和意义,并研究如何促进高校教师依法治教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来达到上述目的。

一、高校教师依法治教思维的内涵与特点

首先高校教师要依法治教,依法治教是指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法律法规,以法治为指导原则开展教学工作,并使学生在法治环境中获得知识、教育和培养。其次高校教师需知依法治教思维的核心内容:包括法律意识[ii]和法治素养培养、 教育教学规范性和合法性[iii]、依法办事和公正处理能力。高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法律意识是指高校教师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在教学活动中树立合法合规的意识。法治素养是指高校教师掌握并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具备法律素养和法律思维方式。高校教师应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规范性是指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教育活动的有序进行。合法性是指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确保教育活动的合法性。高校教师应具备依法办事和公正处理能力。

二、高校教师依法治教思维的实践与应用

案例一:遵循法律法规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在一所高校的政治学课程中,一位高校教师决定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言论自由权利和限制的相关法律原则。该案例涉及一位学生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具有攻击性和歧视性言论而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情况。高校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言论自由、尊重他人权利和遵守社会规范的规定,然后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高校教师鼓励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来审视这个案例,包括言论自由权利、言论的限制和对他人权益的影响等方面。通过这个案例分析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言论自由权利的边界和限制,并认识到自己在言论自由行使时应注意的社会和法律责任。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和价值观,从而使他们成为具备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案例二: 学生权益保护的典型案例

近日,北京某高校发生了一起网络暴力事件。一名学生因为某种原因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引起了大量关注和评论。然而,这些评论大多是侮辱、诽谤和人身攻击的言论。这种网络暴力不仅侵犯了学生的名誉权,还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网络暴力,高校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被攻击者的言辞所影响,避免过度反应和情绪化回应。对于恶意攻击和辱骂的评论,高校教师引导学生可以选择不予以回应,以避免陷入更深的争论,同时,如果平台允许,也可以删除侮辱性和不合适的评论,还应尽可能保存和收集网络暴力行为的证据,包括截屏、记录时间、地点等,以备向相关部门或学校报告或寻求帮助时使用。

三、高校教师依法治教思维的挑战与对策

(一)高校教师依法治教的困境与挑战

1. 法律知识和素养的欠缺

在一些高校中,法律知识的教育培养并不是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重点,高校教师在接受教育时可能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关的法律课程,导致其法律知识的欠缺。部分高校教师将自己的职责局限于教学和研究领域,对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了解和关注较少。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时间紧张,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法律学习和研究,同时,法律领域的发展变化也很快,需要持续的学习和更新,但是高校教师可能无法及时跟进。高校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其专业知识和教学重点各有不同,在法律知识和素养方面存在差异,无法全面应对相关问题。

2. 教学环境和管理制度的限制

由于高校教师面临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包括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等,导致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被过多地用于教学工作,难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提升自身素养,一些高校的绩效评估机制主要关注教学成果和科研产出,忽视了高校教师的法律知识和素养,这使得高校教师更加倾向于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上。在一些高校中,缺乏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或法律顾问团队,高校教师在处理法律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支持。高校教师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对于他们的法律知识和素养的培养也有一定影响,如果学校对于学术研究和学科交流的支持不足,缺乏学术讨论和研讨的平台,高校教师的法律学习和素养提升将受到限制。

(二)培养和发展高校教师依法治教思维的对策

1. 加强法律知识培训与提升

高校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课程、研讨会和讲座等形式,向高校教师传授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可以邀请专业律师、法学院高校教师等专家来校进行培训,提供实用的法律指导,合理分配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减轻其负担,为其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术研究和自我提升,培养高校教师依法治教的思维方式,通过引进优秀法学专业毕业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才,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高校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学科交流,加强自身法律知识和素养的提升。

2. 完善学校管理与支持机制

建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或法律顾问团队,为高校教师提供法律咨询和支持,加强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制定和解释,提供明确的指导,鼓励高校教师参与学术研讨会、学科交流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高校教师之间的学术互动和合作。通过明确高校教师的职责和权益,为其提供合理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保障高校教师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机制。

四、结论与展望

依法治教思维与实践是指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以法律为准绳,合理运用教育规范和原则,保障教学工作的合法性、公正性和规范性。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以下方面:首先,加强高校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规培训,提高他们对依法治教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其次,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特别是针对新技术和新形态教育的法规制度建设,此外,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总之,依法治教思维与实践是促进高校教育健康发展、确保教育质量和保障高校教师权益的重要手段。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该从不同维度探索和解决相关问题,为高校教育的法治化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霍文达.略述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建设的发展历史.交通高教研究,1996( 4 ).

[2]胡弼成,廖才英.高等教育法规的实施与监督[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258-261.

[3]赵楠,常春.浅论高等教育法规与合格的高校教师[J].科教导刊,2015(22):69-70.

[4]谷秀兰,韦仕川,宋晓丽.大类招生背景下的高校教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 10) : 116-117.

[5]张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艺术科技,: ( 2017-10-12 ) .


[i] 襄阳科技职业学院副高级讲师,邮箱:378383842@qq.com,电话:13972060415

[ii]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iii]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