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化疗药物外渗不同处理方式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非化疗药物外渗不同处理方式的效果研究

汪丽,关娟

潜江市人民医院,湖北潜江,433100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化疗药物外渗不同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随机将120例输液外渗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37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17例,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外敷,观察组采用50%硫酸镁外敷,最终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80%,对照组35.2%;第二组44例,观察组24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外敷,观察组采用75%乙醇湿敷,最终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84.2%,对照组40%;第三组39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外敷,观察组采用如意金黄散加麻油调敷,最终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100%,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意金黄散加麻油调敷治疗用于输液外渗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输液外渗;如意金黄散;麻油;外敷

临床常见老年患者,由于静脉输液次数频繁,使血管内膜不同程度损伤,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弹性下降舒缩功能障碍,出现药物外渗,引起局部静脉炎,使患者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新增痛苦,同时也给临床继续用药和再次穿刺带来困难。护士在静脉穿刺时针柄固定不牢或患者大量出汗使医用敷贴失去粘合而导致针头向血管外滑脱造成药物外渗也是另一个常见的原因。药物外渗导致皮肤局部肿胀、疼痛,患者久病体质虚弱,抵抗能力差极易形成组织坏死,如处理不当后果严重,甚至引发医患纠纷。自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我院分别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如意金黄散加麻油调敷、75%乙醇湿敷,并将这三种方法相比较,从治疗时间、康复效果、是否便于操作这三个指标进行综合比较,最后确定如意金黄散加麻油调敷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20例病例来自我院住院期间发生药物外渗的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30~78岁,病程7~35天。患者均具有自主表达能力、意识清楚、无原发皮肤病史。根据患者本人意愿选择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液体外渗部位发生在手背、手腕、手臂。外渗局部出现凹陷性水肿、红肿、疼痛、灼热。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第一组:2023年4月1日-2023年7月31日期间发生输液外渗患者37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17例。对照组患者用0.9%生理盐水清皮肤,然后取用0.9%生理盐水浸润无菌纱布2~3块,敷于红、肿部位皮肤上,纱布尺寸以大于红、肿部位边缘2~3cm为宜。观察组患者用0.9%生理盐水清洗局部皮肤,然后取用50%硫酸镁浸润无菌纱布2~3块,敷于红、肿部位,范围超过红肿边缘2~3cm,纱布50%干燥时即更换。对两组患者皮肤变化进行观察,分别于治疗后4h、24h、72h评估并记录,对比分析判断治疗效果。

第二组:2023年8月1日-2023年11月30日期间发生输液外渗患者44例,观察组24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用0.9%生理盐水清皮肤,然后取用0.9%生理盐水浸润无菌纱布2~3块,敷于红、肿部位皮肤上,纱布尺寸以大于红、肿部位边缘2~3cm为宜。观察组患者用0.9%生理盐水清洗局部皮肤,然后取用75%乙醇浸润无菌纱布2~3块,以拧至不滴水为宜,敷于红肿部位皮肤上,纱布尺寸以大于红、肿部位边缘为宜,外用保鲜膜包裹。两组均湿敷2h/次,2次/d,两次湿敷时间间隔4小时。

第三组:2023年12月1日-2024年3月31日期间发生输液外渗患者39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19例。对照组患者用0.9%生理盐水清皮肤,然后取用0.9%生理盐水浸润无菌纱布2~3块,敷于红、肿部位皮肤上,纱布尺寸以大于红、肿部位边缘2~3cm为宜。观察组患者用0.9%生理盐水清洗局部皮肤,然后取用麻油调和成糊状的如意金黄散均匀的涂抹在皮肤红、肿部位,范围超过红肿边缘1~2cm,用无菌纱布覆盖并用医用绷带,每日换药3~4次。对两组患者皮肤变化进行观察,分别于治疗后4h、24h、72h评估并记录,对比分析判断治疗效果。

3、评价指标

效果判断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种。显效(治疗时间在4h内;局部疼痛消失,皮肤无红肿;经指导后患者/家属可操作;无需反复操作)、有效(治疗时间在24h内;疼痛明显减轻,皮肤红肿减轻,红斑转浅,无瘙痒;患者/家属无法单独操作;需操作2-3次)、无效(治疗时间在24h以上;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出现剥脱性皮炎、坏死;患者/家属无法操作)。分别于用药后4h、24h、72h观察输液外渗恢复情况。以72h为最终疗效判断终点。

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²检验。

2.0 结果               第一组患者疗效比较

时间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后 对照组   17       0        0      17        0

  4h   观察组   20       0        1      19        5.0

治疗后 对照组   17       2        1      14        17.6

  24h  观察组   20       4        4      12        40

治疗后 对照组   17       3        3      11        35.2

  72h  观察组   20       6        10     4         80

第二组患者疗效比较

时间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后 对照组   20       0        0      20        0

  4h   观察组   19       1        1      17        10.5

治疗后 对照组   20       1        2      18        15

  24h  观察组   19       1        5      13        31.5

治疗后 对照组   20       2        6      12        40

  72h  观察组   19      5        11      3         84.2

第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时间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后 对照组   20       0       0       20        0

  4h   观察组   24       1       2       21        12.5

治疗后 对照组   20       1       2       17        15

  24h  观察组   24       8       8       8        66.6

治疗后 对照组   20       3       5       12        40

  72h  观察组   24       8       16       0        100

二、讨论

药物外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尤其在老年患者及需长期输液的患者中比较常见,一旦发生药物外渗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将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是将损伤程度降到最小的关键,而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则是患者康复的保障。以往我院临床最常用的是50%硫酸镁湿热敷,取其高渗作用经皮肤吸收至皮下后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组织水肿消退,但在实际工作中,纱布浸湿后极易干燥使操作次数频繁,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同时硫酸镁易在皮肤表面形成结晶影响吸收及疗效。75%乙醇具有防腐消毒功能,也有局部麻醉和镇痛效果,因此,用75%乙醇进行湿敷可减轻输液部位的疼痛,达到局部麻醉和镇痛功效。75%乙醇易挥发,可带走大部分热量,使皮温降低,有冷敷的功效。而冷湿敷又可抑制局部组织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但乙醇进行稀释后,对皮肤都有强渗透性及蛋白质变性,湿敷后会导致皮肤变干变硬,出现部分白化表皮或者脱皮,会降低患者舒适感。如意金黄散是《外科正宗》的经典方,全方以清热消肿、泻火解毒为主要功效,在皮肤科主要用于有“红、肿、热、痛”表现得多种疾病,其主要通过抑菌、抗炎、镇痛等作用机制起效[[1]]。不同的调敷方法使用的如意金黄散对治疗局部疼痛,都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其中如意黄金散+麻油调敷和如意黄金散+酒调敷的治疗效果较好[[2]]。另外采用如意金黄散冲调35%~40%乙醇治疗静脉炎效果显著[[3]],如意金黄散以其疗效高,价格低廉,安全可靠,可作为化疗性静脉炎的常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4]]。因此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丹 赵一宁 胡梦雨 李文斌 闫小宁.如意金黄散在皮肤科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17.072

[2]谭莎 如意黄金散不同的调敷方法对局部疼痛的治疗效果[J]心理月刊,2020.05.026

[3]周艳萍.乙醇联合外敷预防造影剂渗漏所致静脉炎105例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03.066

[4]亢彩霞 申芳丽 周雪梅.如意黄金散治疗化疗性非外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0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