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分层教学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中学历史分层教学探析

曾令东

(内江市第三中学  四川   内江    64110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尤其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在掌握基础如识的前提下,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一刀切"、"满堂灌"的方式,只能促进部分学生的发展。高中历史分层教学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个性化方案,对学生进行教育。本文结合自己在支教中学的实践,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分层教学

自我国实行第一次课程改革以来,新课改几乎覆盖了我国全部地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随着教育改革保度和广度的扩展,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弊编日益显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个体兴趣、性格、爱好、知识、能力和潜力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满堂灌"、"齐步走"、"一刀切"的方式,其结果容易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项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应运而生。分层教学模式在我国部分地区首先进行了试点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很好地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弊端,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改变学风均有重要作用。

一、分层教学概念

何为分层教学呢?关于它的概念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将其定义为:它是因材施教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教育者从受教育者个体间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方面的现实差异出发,遵循教学的理论和原则,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授课;受教育者配合教育者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受教。

笔者所在支教学校分层教学模式刚刚起步,据笔者调查发现,还存在着各种问题,首先,对学生的分层,历史学科几乎没有作为参考。在学校老师的主观意识里认为历史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小。其次,学校领导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存在不足,对学生分层后,对总成绩差的学生给予很少的关心和帮助,认为只要他们在学校不惹是生非,在外不犯法,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完全把分层教学视为分离教育。最后,部分学生家长对分层教学认识不够,认为分层教学好像只属于理科性质的学科,往往认为高中历史学科就是"背"科,没有分层的价值。然而,历史学科是一门文化气息厚点的学科,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所以对高中历史进行分层教学对于改变教帅分层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历史成绩还是学生总成绩都有积极作用,对于该校地理、政治、生物学科实行分层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高中历史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笔者在支教中学担任高一历史教师期间,利用些时间和机会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关于分层教学的内容,向他们传递分层教学实施带来的好处,同时让他们把自己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只有在准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努力学习,才能取得进步。其次,消除部分学生的疑虑和包袱,作为学生,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端正学习态度、踏实、认真学习才是王道。

1、学生分层。做好高中历史分层教学、首先应做好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分层是隐性的,对学生进行分层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比如:学生的成绩、在历史课上的表现、对新事物的领悟力、态度等,笔者在认真把握教材内容和历史课科标准的前提下,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A 、 B 、 C 三层, A 层是在历史课上表现不好、历史成绩堪忧的学生, B 层学生是历史课上表现一般、历史学习成绩不检定的学生, C 是是历史成绩优异、领悟力很强的学生。2、备课分层。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各分层目标的关键,在历史分层备课中,笔者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各层次学生的目标,将教材的各知识点分解成若干小知识点,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层次进行备课。确定 A 、 B 、 C 三层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问题的设计要紧扣课本内容,且难易适中。为了能够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笔者认真编写教案,精心准备课件。由于人民版历史教材,大部分只给结论,这也要求教师必须从课外搜集大量的课程资源,比如相关书籍、期刊、百度词条等,对所讲内容进行补充,来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

3.校课分层。分层授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45分钟的课堂时间,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和提高。在每一节新课教学时,笔者会利用与本节课相关的视频、图片、热点新闻或娱乐新闻导人新课,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尝试让 A 层学生回答中等生的问题,增强 A 层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难度稍大超过 A 、 B 层学生知识的问题,让 C 层学生进行回答。在课堂习题的练习中.针对每堂课的内容,安排相应题目,让各个层次学生做。在每节历史课结课时要认真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落实目标。

4.练习和辅导分层。练习同样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将练习分为课堂、课下作业练习。对于课章练习,设置难易程度不一样的题目,让学生当面问答,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将解题思路或学生中好的解题方法、技巧向全班同学展示。对于课后习题的布置,笔者考虑到学生个别差异的存在,所以在练习题的题量和难度方面有所不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多安排些基础题,少做或不做综合题,对于基本能够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多安排些综合题,少安排基础题。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安排综合题和相关材料分析题。辅导主要对学生出错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详细分析,对于基础题,因人而异讲解,对于综合题和分析题,每道题都进行讲解。

5.测试分层。对于分层教学效果的检测,笔者整理网上、试卷上关于近期所学过的知识点的题目组成一套试卷,试卷试题难易度不等,让不同学生去做不同程度的题目。

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各层次学习目标的驱动下,积极进行学习,差等生认为自己并不差,中等水平学生感觉还有提升的空间,优等生意识到自己还可以更优秀,使每个学生既能吃得了,又可以吃的饱,吃的好。

注解:

①卓毅:《信息技术新课程与教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12页。

参考文献:

[1]陈莉,分层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论丛2009.4.

[2]张亮,新课政背景下高中历史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计.中学历史参考(下旬),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