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推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

王璐 侯云龙 周城

中国人民解放军61769部队  山西  吕梁  032100

摘要:推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不是将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化,也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价值引领,而是深入挖掘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各个环节,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进一步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中,以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知识的传递来达到价值的升华,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强烈的认同感,从而实现知识的价值增量。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思政教育;融合

引言

当前的高校国防教育开展虽然存在不足之处,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开展好国防教育,就要推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研究,使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模式更加完善、运行模式更加科学化、教学内容体系更加饱满。

1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育理念陈旧

传统的高校国防教育理念一味地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仅由教师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也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只有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获得学生的喜欢和认可,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和有目标地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引领者、指挥者和解惑者,而不能仅仅是传输者。

1.2教育方式固化

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基本都在校内进行,军事技能训练在学校完成,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在课堂完成。固化的教育方式对于求知欲很强的大学生群体,缺乏吸引力,没有新鲜感,没有知识的扩展和眼界的开拓。这样的国防教育知识面受限,没有校际间的交流,没有和部队官兵真正融合,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面对实际问题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欠缺。

1.3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当

前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中专业教师缺乏,现有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教师队伍的组成为专、兼职教师,有的学校专职教师少之又少,兼职教师居多。兼职教师通过学习、听课、考核、试讲等环节走上国防教育教师的岗位。同时,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职教师数量等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现象。这些都成为阻碍国防教育更好发展的主要原因。

2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

2.1协同发力,健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机制

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过程中,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和相关部门育人责任,不断丰富实践载体、优化结构布局,为国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提供组织保障,使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梳理各地各高校国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将其提炼为规律性的认识、上升为普遍性的举措,为国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构建军地校协调联动新格局,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效协同的军地校工作机制,建立国防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督导检查制度等,提升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支撑能力,广泛开展高校与部队结对共建活动,邀请部队领导、专家担任学校国防教育师资库和宣讲团成员,多举措推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向深融合、向实发力。

2.2把思想政治元素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各环节,提高教学实效性

(1)课前准备环节。课前准备把握好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高校国防教育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多个方面,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必须遵循教学大纲,并根据高校国防教育规律、指导思想和育人目标分析学情,在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下把握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解决重难点。教学方案是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的重要部分,教师授课使用的教案是详案,涵盖需要融入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节点,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

(2)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思想政治课与高校国防教育融合共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存在着诸多共性,从课程思政的角度来看,保证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知识内化、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尤为重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采用案例法、小组研讨法、问题导入法等,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小组研讨、资料查阅,推动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国防发展史的内容,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3)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是把爱国主义思想贯彻到实践中去,学校可将社团和第二课堂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中,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通过大学生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参观、学习、专家授课等方式,直观感受国家军事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而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树立远大志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立新功添光彩。

2.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其“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

高校应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与选拔、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但从目前来看,各高校的教师队伍构成较为特殊,多数无专业背景,并且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缺少“课程思政”育人意识。这就要求高校应对高校国防教育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能力培训,并充分发挥“老带新”“传帮带”、集体备课的优势,鼓励教师通过参加教学竞赛等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广泛参与的“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联合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并将高校国防教育的育人效果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

2.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政治过硬的人才

为保障高校国防教育育人效果的长期性,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政治过硬的人才。首先,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将国防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军事素养。其次,要利用当地的革命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而高校国防教育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充分利用当地的革命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防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将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再次,要建立国防教育网络平台,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高校拓展军事理论课新领域,建立国防教育网络平台,开发教学资源,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结束语

国防教育作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政教育具有共同的育人功能和教育目标。高校应该将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两者的融合发展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大学生的行动自觉。

参考文献

[1]韩刚.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2):40-42.

[2]何虎生,赵文心.论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逻辑[J].教学与研究,2019(08):76-83.

[3]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67-69.

[4]王海威,王伯承.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33.

[5]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