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保险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3

科技保险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研究

于洋

亚太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浙江 杭州310000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在科技创新驱动下,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所孕育的生产力。本文在论述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时代价值的基础上,对科技保险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机理与作用以及赋能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离不开科技保险的推动,需要加大科技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科技保险的专项服务平台,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打造科技保险的专业队伍。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金融服务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立足创新发展的前沿、着眼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而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的时代浪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概念的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党和国家经济工作大局中的重要性,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引。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阶段,保险力量必不可少。保险不仅为创新活动提供风险保障,有效分散科技创新活动的风险,而且为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提供保证保险,缓解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既是行业职责使命之所在,也是自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之所需。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的含义作了系统性阐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二)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时代价值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新时代中国发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是富有学理性的、内涵深刻的创新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如何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是我们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基础工作。新质生产力是对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即科学技术激活新型生产要素、原有生产要素供给的乘数效应、各生产要素组合的配置效率改善。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把要素资源优势转化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一方面,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倍增作用;另一方面,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厚势”转换为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的优势,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创新发展的优势与胜势,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具体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塑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是对高质量发展的蓄势赋能,更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动力来源。因此,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创新,更是在科学把握时代发展的“变”与“不变”中以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力量,为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蓄力量。

二、科技保险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机理与作用

科技保险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等科技活动以及科技活动主体,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等经济行为的统称。科技保险的功能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的条件具有契合性,科技保险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科技保险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机理

科技保险是利用保险功能和资金优势,为科技企业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动提供风险保障、资金融通等服务,分散科技创新风险的重要科技金融工具。企业研发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前期投入大且研发周期长,科研人员、单位、企业往往心存顾虑。科技保险将企业独自承担的科研风险降到最低,让企业更好适应研发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给予企业家和创业者更多的试错空间、更长的发展时段,让他们着眼于长远目标而不是快速变现。科技保险是从保险业的角度来为这种不确定性进行承保,降低研发风险,为成果转化保驾护航,激发研发创新活力的新探索,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具有积极意义。

(二)科技保险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科技保险能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风险保障,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高科技产业的最大特征就是高投入和高风险,科技保险的保障功能以及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特征正好可以契合高科技产业发展上述特点。科技保险可以为科技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科技保险通过对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增信提质服务,能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同时,科技保险可以给科技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创投服务,甚至是为科技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三)科技保险的功能与新质生产力的适配性

新质生产力不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它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立足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扎根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新产业的壮大升级促进原有生产力的跃升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由重大技术突破或重要社会需求带动产生的新兴产业,其研发和科技创新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从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到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再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一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一般都处于初创阶段或成长阶段,往往规模较小,盈利前景不明,甚至有亏损的可能,它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未来产业的技术突破往往更为前沿,产业成长和培育的风险更大。而大部分企业自有资金有限,融资渠道狭窄,融资的可得性低,但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又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仅仅依靠自有资金积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如果融资困境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可以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离不开金融推动。科技保险通过市场化机制,分散科创企业尤其是民营科创企业创新全链条风险,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形成包含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知识产权、基础风险五大类产品为主体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并通过不同险种责任的组合,满足初创型、成长型、成熟型等不同阶段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性保险解决方案。

三、科技保险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一)信用与保证保险。信用保证险是一项企业用于风险管理的保险产品。其主要功能是保障企业应收帐款的安全,原理是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保险人,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其义务时,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2023年出台的《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要求相关财险机构推动保证保险有序发展,不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提供更灵活的贷款保证保险服务,为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二)提供风险保障。科技保险既可以赋能科技创新,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分担和资金支持,又可以助力科技发展,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保障。近年来,科技保险在科技企业较为集中的城市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果。以上海为例,2023年上海的财险业共为各类科技型企业提供保单数量超过40万件,提供风险保障3.1万亿元,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风险保障超过5300亿元。科技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遇到财产损失、利润损失或知识产权损失等各种风险,如何根据不同企业的生命周期和业务特点,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风险保障,以及特色服务和融资解决方案,是科技保险产品重要的创新方向。

(三)知识产权保障

在科技企业成长过程中,技术的研发和演进尤为重要。技术因素中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又是重中之重。科技企业往往希望通过保险机制分散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被抢注、侵权的风险以及在维权过程中产生的调查费用、法律费用以及被侵权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虽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也是抵押担保的一种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出于防范风险考虑,大多是把知识产权作为一个追加的担保方式,所以这需要保险、基金、担保等专业机构协作,并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共同探索做市商制度。只有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形成联动机制,各负其责、风险共担,才能推动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进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四)投贷联动

银行机构以“信贷投放”与创投机构“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保险公司的增信机制,“投”“贷”“保”协同和风险分担,为科技企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的融资业务,主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生产经营等所需的资金。目前,多数商业银行将投贷联动扩展为更全面、更深入的全生命周期的科创金融服务。投贷联动的收益已经不仅仅是早期信贷带来的贷款息差收益,而是通过联动投资机构获客、陪伴企业成长,在培育企业的过程中与企业进行深度连接,锁定被投资企业包括资金结算、信贷融资等一系列配套的金融服务,待企业发展成熟后开展全面业务合作,从而获取“超额收益”。

(五)保险资金直接投资。保险资金是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提供者,在政策引导下,保险资金正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长期投资。2023年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相继出台政策,加强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的长周期考核,引导保险资金更好地发挥中长期资金的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季度末,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2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四、发展科技保险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对策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完善配套政策。出台科技保险统计制度,明确科技保险统计范围。完善首台首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知识产权保险等保险补偿机制试点政策,细化新型研发机构分类、经费资助、人才引进、税收优惠、股权激励等支持政策。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建立专项预算规划,鼓励科技保险项目实行单独运营、单独管理、单独核算、单独考核。将投保科技保险纳入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申报课题等评比内容的加分项。三是设立科技企业保险补偿基金。政府出资设立基金,委托专业机构运营,对科技保险业务进行经济补偿。

2、打造专项服务平台。一是打造“政府+科技企业+保险公司+银行+中介机构”多维度的科技金融资信数据融合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菜单式的科技保险服务,持续积累投保、理赔数据,供政府、保险公司和科技企业进行研究和运用。二是建立科技保险项目库。筛选科技保险供应商入库,出台科技保险服务标准,提升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三是建立政企交流机制。定期组织企业、政府、保险机构交流沟通,了解企业经营问题和需求。建立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共享机制,工信等部门定期公开企业名单,保险公司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和服务。

3、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一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政府牵头,整合银行、保险资源,开发适合本省的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合作的“政银保”风险共担机制。企业通过购买科技保险产品,获得保险公司的风险保障和增信服务,以保险代替担保获得银行贷款融资。同时,政府通过科技保险保费补贴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企业保障成本。二是探索科技金融共赢模式。保险公司可尝试探索科创风投领域的“保投联动”,以“保”发挥风险保障功能,以“投”分享科创企业成长红利,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4、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一是建立多维度、分层次的产品体系。开发涉及费用、责任、人员、知识产权等的保险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完整、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构建以政府重点引导险种为核心,以一般引导险种和尝试性险种为补充的产品体系。二是开发标准化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服务方案。解决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普遍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责任等共性问题。提供定制化的承保方案,解决战略发展行业、地区特色行业中重点科技企业发展的个性化、立体式保险需求。三是健全科技保险服务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与科技型企业需求相适应、业务可持续保险服务体系,推动保险资源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创新领域。

5、打造科技保险专业队伍。一是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科技行业背景、金融专业知识、风险管理等综合性知识结构的管理人员,加强营销推动、两核、精算等专业型人才队伍建设,组建诸如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不同领域专业化科技保险团队。二是强化科技保险理论研究。发布科技保险相关课题,做好前沿科技成果、政策的推广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科技保险的认知。三是建立符合科技保险特点的基本法。建议保险机构以应对市场化机制和突出业绩导向为基础,全面考虑科技保险特征,灵活设计基本法,加大考核的弹性和激励。

参考文献

[1]梁炜, 朱承亮. 颠覆性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内涵及监测框架[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0.

[2]谭志雄, 穆思颖, 韩经纬, 陈思盈. 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2.

[3]梁圣蓉, 罗良文. 新时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焦点难点与关键路径[J]. 当代经济管理, 1-10.

[4]张志鑫, 郑晓明, 钱晨. “四链”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2.

[5]任宇新, 吴艳, 伍喆. 金融集聚、产学研合作与新质生产力[J]. 财经理论与实践, 1-8.

[6]朱宏任. 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 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J]. 企业管理, 2024, (03): 6-8.

[7]彭绪庶.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发展路径与关键着力点[J]. 经济纵横, 2024, (03): 23-30.

[8]许恒兵. 新质生产力:科学内涵、战略考量与理论贡献[J]. 南京社会科学, 2024, (03): 1-9.

[9]胡莹, 方太坤. 再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形成路径——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视角[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