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中应用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湿性愈合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中应用的护理体会

张艳秋 通讯作者孙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三医院 外五科 甘肃省武威市733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难愈性创面中应用湿性愈合技术的护理体会及效果。方法:将72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纳入至研究中,均由医护人员征得同意,确认自愿参与研究。将72例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在其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湿性愈合技术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估分析看,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在伤口愈合时间也相对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难愈性创面实施湿性愈合技术进行护理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还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关键词:难愈性创面;湿性愈合技术;心理状态;效果

难愈性创面是常见皮肤损伤情况,一般表现为愈合速度慢或不愈合,会给患者带来长期损害,而且治疗难度也较大。现如今对于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以干性疗法为主,不过在该疗法应用中容易出现积脓、痂下积液、坏死等情况,因此效果相对局限。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对于难愈性创面可实施湿性愈合技术,该方法能够保障创面保持持续的湿润程度,使局部处于低氧环境,因此有助于肉芽组织形成,对促进愈合有积极作用[1]。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便重点探析湿性愈合技术用于难愈性创面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展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选取72例难愈性创面患者参与研究,均符合实验参与条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配为2组,每组36例,分别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使用湿性愈合技术的观察组。在对照组内,包括23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范围34-67岁,平均(48.05±10.05)岁,平均伤口面积(10.25±1.56)cm2;观察组中,包括20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范围32-70岁,平均(48.52±10.41)岁,平均伤口面积(10.82±1.66)cm2。对比可见两组的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

纳入条件:①均符合难愈性创面,≥8周未愈合;②创面面积>3cm×3cm;③患者、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条件:①血管或骨骼暴露;②存在活动性出血;③存在贫血或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应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创口分别使用0.3%碘伏、0.9%氯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冲洗,若存在脓性分泌物可加用过氧化氢冲洗;适当清理伤口,随后再次通过0.9%氯化钠溶液冲洗,无菌纱布擦干后通过凡士林、无菌纱布覆盖,随后视情况每1-3d换药1次。

1.2.2 观察组

本组实施湿性愈合技术。(1)根据伤口情况实施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检查全身情况和创面状态,取湿性敷料,将其修剪成创面形状、大小相同的尺寸,覆盖至创面,并可配合对症治疗措施。①组织坏死期:对于此类创面情况的患者,可通过0.9%氯化钠溶液清洗,配合实施机械性清创技术,无菌纱布擦拭干净,并敷清创膏,随后通过银离子抗菌敷料覆盖;②炎性渗出期:通过藻酸盐敷料、泡沫敷料吸收炎性渗出液,并使用该敷料覆盖伤口,3d更换1次;③肉芽组织期:通过0.9%氯化钠溶液清创,选择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覆盖;④创面愈合期:通过水胶体敷料、安普贴薄膜、透明贴覆盖伤口,避免留下无效腔。

(2)心理疏导:护士应积极与患者交流,并加强宣教。例如因糖尿病引起的难愈性伤口,可简单易懂地介绍病因,降解湿性愈合技术的作用、优势及康复案例,帮助纠正患者错误观念、缓解不良情绪并提高自信心。

(3)维持渗液平衡:在湿性愈合技术应用中,需要保持创面处于湿性状态,因此需要适当调整其湿度。对于渗液量相对较少的患者,一般可选择超薄泡沫敷料或水胶体敷料;对于渗液量相对较大的患者,应选择泡沫敷料、藻酸盐敷料等高吸收敷料,并每1-3d换药1次[2]

(4)疼痛控制:患者在创口影响下可能伴有明显疼痛症状,对此可通过湿盐水清洗,每次更换敷料时,应尽量使用具有防粘连特点的敷料,避免二次损伤,有助于对裸露的神经末梢起到保护作用。

(5)预防换药出血:每次更换敷料时还可能出现换药出血情况,因此应选择合适的敷料,使创面始终处于一定的湿润状态,并且应密切观察、记录,一旦发现出血情况,可通过藻酸盐敷料止血。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分析

通过SAS、SDS评估心理状态,均为分值越高心理状态越差,并于护理2个月后评估。

1.3.2 疗效分析

根据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评估疗效。显效:创面愈合;有效:愈合达到50%以上;无效:未达到以上两种情况。

1.3.3 伤口愈合时间

统计比较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进行期间,需对实验过程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纳入SPSS22.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研究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具体分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x±s)”“%”表示,在统计学处理中,对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

2”检验;若经统计学处理后确认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分析

从SAS、SDS的评估分析看,在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SAS、SDS评分对比(分)x±s)

组别

例数

SAS

SDS

观察组

36

35.12±2.02

37.65±3.21

对照组

36

40.39±2.77

41.05±4.18

t值

6.052

4.893

P值

<0.05

<0.05

2.2 伤口愈合效果

经数据分析看,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伤口愈合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6

23

11

2

94.44%

对照组

36

18

10

8

77.78%

X2

12.211

P值

<0.05

2.3 伤口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情况

据统计,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更短(P<0.05)。

表3 伤口愈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x±s)

组别

例数

伤口愈合时间

观察组

36

29.74±8.45

对照组

36

39.66±8.04

t值

5.137

P值

<0.05

3 讨论

难愈性创面的愈合难度较高,常规干性愈合方法效果不佳,还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湿性愈合技术在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中有较大优势,可以在创面营造湿性环境,而且湿性环境非常适合细胞组织的生长。而且在湿性愈合技术实施中,注重严格落实对创面的清洗、清创,并应用到了多种类型敷料,如藻酸盐敷料、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等,通过此类敷料的使用有助于加速肉芽组织生长,可加速创面愈合。不仅如此,还根据具体创面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大大提高了有效性。如结果中表2可见,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而且再如表3,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时间相对较短(P<0.05)。而且其中也配合实施了心理护理及其他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如表1可见,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从本次研究分析可见,对难愈性创面实施湿性愈合技术护理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同时还可提高愈合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林韦,李露瑶. 造口袋联合简易负压冲洗搭桥技术在难愈性伤口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 7 (10): 76-78.

[2]李清会,龙训莲,严莲. 改良式VSD联合优拓SSD治疗1例天疱疮严重感染伤口的报道 [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 28 (10): 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