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项目多,能查出哪些病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1

血常规检查项目多,能查出哪些病呢?

杨敏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很基础的检查,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却能够反映出身体的多种指标的健康状况,能够反映出身体是否存在疾病。那么血常规检查项目这么多,具体能够查出哪些疾病呢?

一、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主要对血液中的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的计数进行测验,已经成为体检和疾病诊治的常规检查手段,血常规能够发现很多疾病的早期征兆,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具体来说血常规能够检查出以下疾病:

(一)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是人体“卫士”,也是判断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标。每当病菌侵入人体,癌细胞就会出现变形,通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病菌入侵部位,然后将病菌包围并且吞噬。在此过程中,体内的白细胞数量会增高,导致身体出现炎症、发热等一系列症状。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这些细胞分别吞噬不同的病菌。当白细胞升高时,就说明身体可能出现了感染,如果是持续增高或者中重度增高,说明可能出现了白血病等血液疾病。如果是白细胞数量降低,多数情况下为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由于身体出现了急性白血病或者其他慢性疾病。如果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都明显升高,说明是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总量正常或者是有所减少,而淋巴细胞增加,说明身体可能存在病毒感染,比如病毒性肝炎、麻疹、风疹等;但是也有部分并非病毒感染也能够导致淋巴细胞升高,比如弓形虫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布鲁氏杆菌感染等。如果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上升,常见于严重的过敏或者是寄生虫感染等疾病。如果单核细胞显示上升,那么说明可能出现了结核、淋巴瘤、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疾病。

(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查

红细胞是人体的“搬运工”,通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与氧气结合,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如果出现生理性红细胞增多,患者可能出现呕吐、水分丢失等情况。如果是病理性红细胞增多,说明患者可能存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如果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贫血症状。具体来说,如果红细胞平均体积下降,而平均宽度正常常见于轻型地中海贫血或者是慢性疾病。如果红细胞平均体积下降、平均宽度上升,说明患者可能存在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等疾病。如果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宽度均有所上升,说明患者可能存在维生素B12或者叶酸缺乏导致的营养性贫血,以及部分镰刀状细胞性贫血。如果红细胞体积正常,而平均宽度上升,说明患者可能存在骨髓发育不良、早期营养缺乏、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疾病。

(三)血小板检查

血小板是身体的“维修工”,作用于血管出现破损或者伤口部位,起到凝血止血的作用。血小板增高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部分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如果是血小板计数减少常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药物性血小板减少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血小板聚集过多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检查血小板计数对于贫困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预防血栓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辅助肝、肾等疾病检查

通常情况下血常规是独立检查项目,但是也能够和其他血液检查同步进行。当血常规检查结果出现异常以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临床表现进一步进行骨髓检查,肝功能或者是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所以说血常规还能够辅助肝肾等疾病检查。

二、血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一)空腹采血

通常情况下进行血常规检查需要空腹采血,因为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容易受到油脂食物的影响,而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进行代谢。如果进食以后进行检查,就会干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大部分血常规检查都需要进行空腹,而且在检查前24小时内禁止饮酒。抽血前需要禁食8小时,但空腹不能超过16小时。采写时间最好选择,上午七到十点之间,便于当天拿结果。

(二)注意药物影响

血常规检查之前需要告知医生自身的疾病史以及用药史,请问医生是否需要暂停服用药物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三)注意避免激烈运动

进行血常规检查前需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因为激烈运动会导致部分血液指标产生变化。在采血前需要静坐5~10分钟,稳定身体状态。

(四)抽血结束注意事项

在抽血结束需要要稍微用力按压穿刺部位,但是按压过程中不能揉搓,避免出现皮下血肿。采血后需要注意休息10分钟,等待状态平稳以后,才能够离开。

小结

血常规检查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检查项目,其各项指标能够反映出多种疾病。血常规检查还能和其他检查进行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为疾病早期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