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王蓉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目的:通过对白内障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比较具体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共60例(基础组、优质组),做好术前评估,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比较具体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在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两组在护理前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护理后关于生活质量评分优质组76.43±2.57,高于基础组。并且在其他各项指标中优质组均要优于基础组。结论:在白内障患者治疗中,依据患者出现的不良因素做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围术期舒适度,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效果优良。

关键词:眼科;白内障;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对于某一种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制定最为恰当的护理计划,联合多专业进行有机整合,可确保护理质量的实现,可相继促进护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是一种具有现代临床健康服务[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就诊时间在2022.1月-2023.6月中,选取白内障患者共60例(基础组、优质组)。合并白内障患者基础组男16人,女14人,最大84岁,最小51岁。优质组男19人,女11人,最大78岁,最小54岁。对于所有患者来说,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1.2方法

基础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对优质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路径。

(1)病情评估。结合护理经验,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做好并发症预防和处理。(2)循证支持。根据医院工作实际情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指定护理核心方案。(3)通过随机抽查制订临床护理路径,结合医院实际,在患者入院一至两天后,制定相关护理表单,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检测,完善术前准备,深度了解疾病,教导患者在心理护理基础上做好自我认知,养成自我检测、自我预防。

第一,进行术前评估,在开展手术前对白内障患者进行诱导访谈,首先拿出贴花让白内障患者自行选取喜欢图案,以此拉进与白内障患者距离。并依据与患者交谈,对白内障患者个性特征进行掌握。可为白内障患者拿出提前准备的针对专用漫画,通过对漫画讲解使白内障患者了解手术室流程、围术期所需注意事项。为帮助白内障患者和其家长缓解焦虑情绪状态,可回答白内障患者提出的问题,如果白内障患者不爱讲话,可对其进行鼓励。

第二,术前护理。由护士长负责管理工作,为提升服务质量,培训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风险管理知识,以质量控制标准为依据,要求全体护士全面掌握基本资料和术中可能出现的后果,做好最坏心理准备,应对一切突发情况[2]

第三,术中护理干预。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避免其产生不良情绪,防止出现血压升高、体温下降的情况;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持温度在22-24°左右[3],防止视线受阻,小心包扎眼睛,安排到合适的病房进行手术。

  第四,术后护理。提前使用不同颜色的卡通音响进行录制关于患儿家属的声音,时间控制在1min,内容可以自由发挥,比如讲故事、鼓励安慰的话等。在手术完毕之后,拔管指征后,可以使用卡通音响播放录音,直至患儿可自由呼吸。再给予患儿抚摸、对喜好的音乐类型进行探讨,给予患儿语言上鼓励,拉进与患儿距离[4]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压、心率等变化。

(2)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功能情况比较。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两组患者四项指标差异不大(p>0.05),术前、术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具有一定差异(p<0.05)。

表1.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压、心率等变化

组别

呼吸频率

心率

收缩压

舒张压

基础组

术前

术闭

 28.35±3.12

 30.34±3.18

76.24±2.14

73.31±2.12

130.14±6.21

131.35±5.27

75.41±4.21

76.35±3.24

优质组

术前

术闭

28.34±4.21

30.34±3.18

75.30±3.16

73.30±4.32

130.21±4.23

132.32±4.63

75.04±5.27

76.34±5.21

结果表明,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在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两组在护理前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护理后关于生活质量评分优质组76.43±2.57,高于基础组。并且在其他各项指标中优质组均要优于基础组。

表2.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SDS、SAS)对比[n]

评分

优质组

(护理前)

基础组

(护理前)

优质组

(护理后)

基础组

(护理后)

SAS

67.05±3.22

67.67±3.28

36.45±3.21

48.60±1.51

SDS

生活质量

68.60±1.65

51.34±1.54

68.10±3.64

50.32±1.50

36.50±1.68

76.43±2.57

49.51±2.30

67.47±1.35

t值

0.961

1.213

0.603

0.725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新陈代谢紊乱是由于器官老化、免疫与代谢异常问题引发的,而白内障疾病容易出现此种情况。网膜模糊问题的发生主要原因就是晶体蛋白变性发生浑浊,视网膜上无法接收光线,也可理解为光线无法投射于其上面。由于此种疾病随着年龄上升越发严重,因此,此种疾病老年人居多。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可以提高满意度。提升治疗手段和工作效率,获得迅速、有效的治疗方式,及时沟通,方便患者,提升其满意度。综上所述,患者病情好转,依赖于生活质量的改善,手术的舒适度,积极应对突发情况,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需求,以及护士过硬的业务能力。使患者治疗后,降低复发率,提升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章立华,张海燕.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与研究[J].系统医学,2021,6(03):184-186.

[2]高淑亚,戚玉环.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204-205.

[3]刘梦佳,朱竹岩.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346+357.

[4]钱蓉.认知护理干预应用于斜视手术患儿护理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6):182-183.

[5]段彬彬,李欣.认知护理干预应用于斜视手术患儿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0):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