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用分析

郭珊成 胡志琦通讯作者

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脊柱关节科    广东湛江   524005

【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本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共23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132名和观察组106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干预下术后效果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佳。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价值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其发生率很高,多由间接或直接的外力作用引起,可引起严重的疼痛,使患者下肢活动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老年人的骨骼强度和肌肉组织的退化,导致了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很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对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还会出现其它的并发症,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外科手术是一种侵入性、创伤性的操作,对病人的机体有一定的影响,再加上老年病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差,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增加了手术的困难程度。因此,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病人,需要选择一种效果好,安全,康复效果好的手术方法。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最常见的手术方法,两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其手术实施情况、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康复情况有无显著差别,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38例经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病人,按治疗方法将其分成2组132例作为对照组和106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数据比较,均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此项研究已经通过了我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查。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消毒铺巾,患者采取侧卧位,麻醉方式选择硬膜外腰麻。在患髋关节后外侧切口13 cm处,顺肌纤维方向切断臀大肌,显露大粗隆、臀中肌和外旋肌。将臀中肌分开,然后将臀小肌和外旋肌部分切除。将关节囊切除,使骨折部位显露,并测定其直径。在小粗隆上端1.0 cm范围内,去除股骨颈残端及股骨头环形韧带等,将髋臼骨表面磨出血痂。选取符合髋臼试膜,将其置于髋臼窝中以作实验。加压固定髋臼,然后灌洗。将大小适当的聚乙烯杯放入,试验平稳后,将股骨截骨端切开。将患者的骨髓腔扩大后,用髓腔锉扩大骨髓,并将头颈部试验模型置于其上,将人工关节进行了复位。将股骨柄假体人工关节置入,以检测其稳定性,并将大小适当的骨头置入。固定好关节,清洗创面,根据渗出的血液,将引流管放在合适的位置,然后开始缝合。

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及入路均与观察组一致。开放后的关节囊,将断端显露。在小粗隆以上1.0 cm范围内,保留骨矩,切除股骨颈及股骨头环形韧带断端,做扩开骨髓术。采用髓腔锉将髓腔前倾10度连续扩张,并置入头颈部测试模型及适当的外冠,再将人工关节复位。将人工股骨柄置入,以检测其稳定度。对关节进行了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关节转动平稳,关节周边没有明显的阻滞和撞击。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观察是否有出血,并按渗出量置入引流管,然后进行缝合。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资料经t,X2检验及SPSS24.0处理。P<0.05者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详细内容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

对照组

132

64

54

14

89.39

观察组

106

59

43

4

96.23

x2

3.926

P值

0.048

2.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详细内容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对照组(n=132)

151.50±52.63

196.24±96.54

42.34±8.31

12.23±4.71

观察组(n=106)

215.66±44.82

253.26±103.87

67.12+9.22

14.37±5.65

t值

9.977

4.378

21.772

3.186

P值

<0.001

<0.001

<0.001

0.002

2.3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   详细内容见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

组别

术后6个月

术后1年

对照组(n=132)

82.50±5.93

76.81±3.76

观察组(n=106)

82.46±5.38

80.12±4.13

t值

0.054

6.460

P值

0.957

<0.001

2.4 两组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对比   详细内容见表4所示。

表4 两组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对比

组别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年

对照组(n=132)

6.31±1.98

5.59±1.64

4.36±0.98

3.55±0.72

观察组(n=106)

5.23±1.47

4.42±1.30

3.01±0.72

2.20±0.33

t值

4.675

5.987

11.844

17.852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详细内容见表5所示。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组别

例数

下肢深静脉血栓(n)

人工关节脱位(n)

假肢松动(n)

切口感染(n)

发生率(%)

对照组

132

4

3

4

5

12.12

观察组

106

1

1

1

2

4.72

x2

4.006

P值

0.045

3 讨论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多见的疾病,它会对病人的肢体功能和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该病症多见于高龄人群,且随著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患者的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逐年增高[3]。在以前的时候,一般都是采用保守的治疗方式,因为老人的身体素质比较弱,而且各个器官都有退化的情况,所以在既往治疗时,一般都是采用保守的方式,但是长时间的卧床,就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所以,只要病人能满足手术指征,应尽早进行外科手术,以尽快恢复其运动功能。由于股骨颈骨折的解剖特点,导致其易发生不连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治疗的重点是对其进行有效的修复,以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4]

虽然在临床上,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长期疗效不佳,对身体状况不佳,年龄大,骨折前活动受限的病人较为适宜[5]。本文前期研究表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显著提高髋关节功能,减轻关节疼痛,降低并发症,长期疗效更佳,适合机体状况良好,对关节功能恢复及预后效果要求比较高的病人。具体的手术方法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6]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张舒,寇伯龙.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J].吉林医学,2024,45(03):616-620.

[2]彭程越.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和髋关节功能对比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4,30(01):146-148.

[3]陈晓剑,王成,周宇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作用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4,30(01):132-134.

[4]季红霞.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快速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30):87-89.

[5]熊军委,瞿岱彪,施剑明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空心钉内固定术在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29):75-78.

[6]闵森,王修东,李业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3,42(29):48-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