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研究

张秀娟

呼市十八中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了学习任务群,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单元教学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种模式,其优势有二:教学目标明确,指明了教学方向;重新建构知识,有利于资源整合。为充分体现任务群在单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笔者从明确单元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创设学习情境,构建任务集群;建立反馈机制,解决单元问题三方面详细论述教学策略,以期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单元教学;初中语文

引言:

单元教学就是以某个单元为模块构建教育方案,与传统单篇教学相对,具备完整性、全面性与开放性。学习任务群包括基础型、发展型与拓展型三个层面,符合单元教学需求。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主要包括人文、自然、科技等主题,这些主题为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优势。初中语文教师(以下简称教师)在单元教学中运用学习任务群,应根据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情境等要素展开,确保单元教学取得理想成果。

一、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优势

(一)教学目标明确,指明了教学方向

单元教学以单元为主,每个单元都有鲜明的主题,为教师制定目标提供了导向,为教学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以部编版七上第二单元为例,以亲情为主题,教育的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仁孝、感恩意识;以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为例,以自然为主题,可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1]。以九上第六单元为例,主要是小说单元,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单元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单元整体为主展开设计,有助于教师备课,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学习任务群视阈下,教师应充分借助单元教学优势,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二)重新建构知识,有利于资源整合

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教师可以整合不同的资源,重新建构知识空间,丰富学生阅历视野。以部编版七上第二单元为例,主要描写的是亲情,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主题搜集资源,将符合教育的素材渗透其中,如朱自清的《背影》、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史铁生《合欢树》等等,将亲情类的文章融入其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在有限的资源中掌握更加广泛的知识。或者将其他学科的资源渗透其中,如罗中立《父亲》这幅画,刻画了80年代乡村父亲的形象;或者英语中关于亲情的词汇、文章等,都是融入本单元教学的素材,实现“跨学科学习”。

二、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策略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更具探索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充分掌握单元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中,促进自身语文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如何基于任务群实施单元教学,接下来笔者以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为例展开分析。

(一)明确单元目标,整合教学资源

本单元以记事、记游、状物、抒情为主,包括三篇文言文与两首诗,名著推荐了《经典常谈》,写作以写读后感为主,课外古诗词四首。根据新课标政策,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从单元内容来看,语言形式符合基础型任务群教学需求,即“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表达上契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2]。从政策内容解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作品时,需要关注语言积累和语言鉴赏两方面。因此,本单元目标可设计为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文言语法,鉴赏文言作品与古诗词。名著导读以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为主,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根据名著阅读可融入“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学生可选择其中某一篇章展开阅读。综合性学习为“古诗苑漫步”,与课内两首诗与课外四首诗不谋而合。在明确单元目标之后,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求整合资源,如搜集更多写景的文言文,摘录《诗经》更多内容,帮助学生认识这部著作。古诗词的描写有时代背景,抒发了不同的情感,教师可根据情感整合诗词资源,构建完整的教学空间。

(二)创设学习情境,构建任务集群

学习情境就是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在情境中自由发挥,完成单元学习任务。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以下情境任务。任务围绕不同的任务群创设,主题为“鉴赏古代艺术,品读文章情感”。

任务一:结合《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刻舟记》《诗经》二首四篇文章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句式。并将自己的积累成果拍照上传,由教师阅览,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帮助学生消除古代汉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古今异义字,理清这些字在古代与现代的解释差异,为翻译文言文积累经验。在任务群完成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面向课外积累,掌握更多古今异体字、通假字,丰富学生的汉字情感。

任务二:《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都是记游,学生可选择一个地方,记录自己的游玩经历。学习本单元文章中的语言描写方式、修辞手法等,写一篇记游文章,使内容更具吸引力

[3]。以文言文《小石潭记》为例,表达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与小石潭幽深冷寂、孤凄悲凉的景象相得益彰。学生在记游类文章写作中,可尝试借助客观现实表述自己的主观情感。又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洞庭湖景观表达了内心远大政治抱负。单元涉及到文言文与诗词都是以借景抒情为主,学生可以围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创编诗词,感受文言文、诗词文化的艺术魅力,学习其中情感表达方式。或者学习《刻舟记》的状物方式,描述某一物品,使其活灵活现地浮现于读者的脑海。

任务三: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从网络平台实际一些关于《说文解字》《尚书》等名著的资料,或者古典名著的解说视频,在初步理解名著之后在进入阅读,更有利于深度探索文本。在多种资源的结合中,尝试写一篇读后感,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与写作关联起来,实现读写结合。除了《经典常谈》,本单元的文章也可作为读后感的写作对象。

(三)建立反馈机制,解决单元问题

反馈机制的建立一则是检验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二则是为后期教育做出规划,改善单元教学模式,促进任务群在单元教学中有效运用。为确保单元教学取得理想成果,教师应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在单元教学完结之后,要求学生做出成果反馈,指出自己在单元学习中的缺陷与不足,为后期单元学习做出宏观规划。为体现评价的客观性,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评价与互评的机会,要求学生将评价信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并借助数据库记录,以信息化形式保存,检测学生在后期是否存在进步的情况,并对进步较大的学生做出奖励,体现评价的诊断性与激励性功能[4]。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就单元学习成果反馈问题,如情境任务设计的问题、单元教学资源整合的问题等,并协助学生解决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中,单元教学必定会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关于课后遗留问题,可通过线上教育完成,开设专门的答疑解惑课,以直播、视频会议的形式解答学生的问题,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机制,在多媒介整合中体现单元教学的开放性,协助学生尝试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使其各方面能力在问题解决中发展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学习任务群在初中语文单元教学中的应用对提升教学效率有积极影响。在后期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任务群的研究力度,将其与单元教学充分结合,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力求体现学习任务群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在逐个单元突破中,学生对教材知识掌握更具深度,其学习能力也会在工具书的作用下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亚,张婷.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初中现代诗大单元教学研究[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3(06):135-138.

[2]刘春,何欣.初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学理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3(30):70-74.

[3]张国平.核心素养下语文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与实施[J].亚太教育,2023(17):47-49.

[4]黄丽新.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探究——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0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