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加固融沉注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加固融沉注浆研究

孙序奎 

 中煤特殊凿井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地铁联络通道是地铁线路中连接不同线路的重要部分,其安全稳定性对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地下水位、地质条件和工程施工等因素的限制,地铁联络通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冻结、沉降和加固等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地铁联络通道的冻结加固和融沉注浆技术,以提高联络通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加固;融沉注浆;安全稳定性;地下工程

随着城市地铁网络的不断扩展和发展,地铁联络通道作为连接不同线路的重要环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冻结、沉降和加固等问题成为地铁联络通道建设和运营中的关键难题。冻结加固和融沉注浆技术作为常用的解决方案,已经在地下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对地铁联络通道的冻结加固和融沉注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地铁联络通道的安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1 冻结加固技术

1.1 冻结加固技术原理和方法

冻结加固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地下工程中的方法,旨在通过控制地下水位和土壤温度,使土体形成冻结状态,从而提高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其原理是利用低温介质(如液氮)通过钻孔或管道注入地下土体,通过热量传导和相变吸热效应,使水分冻结成冰,形成一定厚度的冻土体。冻结加固的方法包括直接冻结法和间接冻结法。直接冻结法是将冷冻管直接埋入地下土体中,通过冷却管道内的低温介质使土体冻结。间接冻结法则是通过在地下钻孔中注入低温介质,使土体周围的水分冻结。

1.2 冻结加固在地铁联络通道中的应用案例

冻结加固技术在地铁联络通道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冻结加固,地铁联络通道可以有效应对地下水位较高、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提高其安全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冻结加固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地铁联络通道的冻结、沉降和水密性问题。通过控制冻结范围和冻结时间,可以形成稳定的冻土体,增加土体的抗压强度和刚度,减小沉降和变形。同时,冻结加固还可以减少地下水渗透,提高联络通道的防水性能。具体应用案例中,冻结加固技术通常与其他加固措施相结合,如地下连续墙、加固桩等,形成综合加固体系。通过对地质勘察和工程参数的分析,合理设计冻结加固方案,并进行严密的施工监控和质量检验,可以确保地铁联络通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融沉注浆技术

2.1 融沉注浆技术原理和工艺

融沉注浆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地下工程中的加固方法,通过在地下土体中注入特定的注浆材料,使其与土体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稳定性和密实性。其原理是通过注浆材料的渗透和固化作用,形成坚固的注浆体,增加土体的承载能力和抗渗性能。融沉注浆技术通常包括两个主要步骤:融化和注浆。首先,固态注浆材料被加热融化,形成流动性的注浆浆液。然后,通过注浆设备将融化的注浆浆液注入地下土体中的孔隙和裂缝中。注浆浆液在土体中扩散和固化,形成坚固的注浆体,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融沉注浆技术的工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包括注浆材料的选择、注浆浓度的控制、注浆孔隙的布置和注浆压力的控制等。不同的注浆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例如水泥浆、聚合物浆液、环氧树脂等。根据地下工程的要求和土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和工艺参数,以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

2.2 融沉注浆技术在地铁联络通道中的应用案例

融沉注浆技术在地铁联络通道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融沉注浆技术,地铁联络通道可以有效解决土体松散、裂缝和变形等问题,提高其稳定性、强度和密实性。在地铁联络通道的具体应用中,融沉注浆技术通常用于填充和加固土体中的空隙和裂缝。通过注浆材料的注入和固化,可以填充土体中的孔隙和裂缝,形成坚实的注浆体,增加土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同时,融沉注浆技术还可以改善土体的密实性,提高其抗渗性能,从而有效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和土体的涌水。冻结加固和融沉注浆技术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限制。在选择适用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工程要求、工期限制、成本和环境因素等多个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各项利弊,选择最合适的加固方法。

3 安全稳定性评估与监测

3.1 安全稳定性评估与监测

在地下工程中,进行安全稳定性评估是确保工程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地质勘察是评估地下结构稳定性的基础。通过采集地质样品、进行地下水位监测等手段,获取地下结构的地质信息,包括地层特征、地下水位、岩性等,从而对地下结构进行初步评估。数值模拟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地下结构安全稳定性的方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地下结构的力学模型,考虑地下水渗流、地应力状态、地下结构变形等因素,对其进行力学分析和预测,以评估其稳定性。通过制备相似材料模型,在试验室中模拟地下结构的工作状态,施加不同荷载和边界条件,观测和测量模型的变形和破坏情况,以获得对实际地下结构的稳定性评估。基于历史经验和实际工程数据,制定相应的经验法和标准,通过对工程参数进行比对和分析,对地下结构进行评估。这些经验法和标准可以是国家或行业制定的规范,也可以是专家经验的总结。

3.2 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为了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稳定性,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地下结构的变形和运行状态,提供及时的预警和反馈,为工程管理者和设计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地下工程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参数。常用的监测参数包括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地下结构变形、地震活动等。监测参数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根据监测参数的选择,合理布置监测设备。监测设备可以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监测点等。布置监测设备时应考虑监测点的位置、数量和密度,以及监测设备的灵敏度和可靠性。监测系统应能够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或人工观测进行。对于大规模的地下工程,可以使用远程监测技术,实现数据的远程采集和传输。监测系统应具备及时的预警和反馈功能。当监测数据超过安全阈值或发生异常情况时,系统应能够及时发送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合理选择监测参数、布置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和处理监测数据,并及时进行预警和反馈,可以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定期的系统维护和管理也是确保监测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综合使用安全稳定性评估方法和监测系统,可以全面评估和监控地下工程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4结语:

通过合理选择评估方法和设计监测系统,可以全面了解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潜在风险。工程地质勘察、数值模拟分析、相似材料模型试验以及经验法和标准是常用的评估方法,而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则涉及监测参数的选择、设备的布置、数据采集与处理、预警与反馈以及系统维护与管理。综合使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然而,安全稳定性评估与监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评估方法和监测技术将不断涌现,为地下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更多选择和支持。此外,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交流,促进学术界、工程界和监管部门的合作,也是推动地下工程安全稳定性评估与监测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晨, 刘剑, 蒋晓君. 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加固技术研究[J]. 岩土力学, 2018, 39(11): 4360-4367.

[2]姚东升, 张志强. 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加固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6, 12(6): 1497-1502.

[3]陈洪武, 刘磊, 朱洪涛. 地铁联络通道融沉注浆加固技术研究与应用[J]. 铁道标准设计, 2017(5): 189-191.

[4]高亮, 李旭, 张立新. 基于融沉注浆技术的地铁联络通道加固设计[J]. 中国铁道科学, 2019, 40(1): 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