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对策

沈海树612524199312125174

摘要: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根据现代管理理念构建新的施工管理模式,有效掌控施工质量,保证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加强混凝土建筑工程管理、控制好施工质量是促进其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持续提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作用。在现代房屋建筑中,水泥是较为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该种建筑材料成本低,而且耐久和抗压性出色,被广泛应用在当前的各种建设中,所以,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就是建筑行业在生产安全、工程质量等方面的根本保证。该文分析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和面临的问题,以及施工技术的基本特点,阐述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控制方法。

1混凝土浇筑技术概述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水,沙子和各种其他材料的混合物形成的建筑材料。在今天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具体施工中,混凝土的主要技术原理是水泥在催化反应的作用下形成凝胶,进入砂岩等材料的间隙,以砂浆的形式起到固定和粘结作用,最终形成具有优异的强度和耐久性的固体混凝土材料。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为其整体质量提供很好的保证。因此,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相关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高度重视。为了有效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满足其后续应用中对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施工组必须在设计过程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实际需要,合理应用该技术,并以现有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为基础,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有效适应现代建筑工程发展的需要,提高整体质量,防止安全问题,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2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

2.1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

在住宅建设施工中,水泥浇筑技术运用得尤为普遍,而水泥是住宅施工中的一种关键施工材料,一旦水泥材质有问题,则会影响到后期的应用,从而危害到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浇筑过程中要正视原材料的重要性,从而避免产生有关水泥施工的一系列问题。水泥的配制比例以及混凝土状况均会影响最终的浇筑品质。不少施工人员在水泥配制过程中,不能按标准配制,从而导致水泥分层、离析,影响水泥的品质。混凝土中拌和好的水泥通过长期的运输会使水灰比改变,从而造成水泥变稀,甚至达不到一定质量标准。此外,在进行施工时,一旦水泥中的粗、细集料颗粒因含泥量过大而未能进行适当处理,便会影响到施工水泥的结构强度。此外水泥不足也会使混凝土结构产生问题,表面产生蜂窝现象,这样就降低了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工程质量也会由此受影响。

2.2混凝土表面产生麻面现象

该现象是指在混凝土整体浇筑完毕,待凝固以后构筑物最外一层出现不平整点状物、出现缺少砂浆现象,外表面及其粗糙,当整个构筑物出现麻面现象,使建筑物的观感程度收到影响。

2.3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管理体制方面。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由于各个施工单位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施工质量出现各种问题,并且相关管理人员还存在互相包庇的现象,不能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责,相互推诿责任,进一步加大了工程管理难度,再加上缺少健全的管理制度,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都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由于工作形式不同,大多数建筑工程都采取分包的形式,导致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存在较大差距。一些管理人员过于重视形式,而不能有效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无法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作用,造成相应的施工质量问题。

3混凝土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选择优质混凝土原材料

为了降低混凝土原材料对建筑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管控工作。在搅拌混凝土之前,严格检验水泥和骨料等原材料,杜绝施工现场出现不符合技术标准的原材料。同时,在选择水泥材料时,应综合考量相关供应商,保障水泥材料质量,并根据入场的先后顺序放置到仓库中,确保仓库环境干燥,要注意不能出现露天散放的情况。根据施工管理标准,水泥材料的存放时间不能超过3个月,堆放位置要与墙面保持一定的间距,对高度也有一定的要求,避免出现水泥受潮结块的情况。另外,要根据相关材料的筛选标准检查骨料,保障其质量,在存放期间要定期检查,以免骨料的含水率发生变化。一旦发现碎石当中的黏土含量超过2%,需要清洗骨料后再投入使用。

3.2混凝土变形控制

水泥施工过程大致包括拌和、浇注等环节,拌和施工确定了水泥的性能,一般表现在和易度和坍落度上,施工过程一般采用分层和分段的方法进行,要合理安排水泥的厚度,一般将最大厚度限制在30cm之内,对水泥材质的养护工作也要特别注意,当水泥材质面临着模板类型变化的危险时,要保证施工作业的质量达标和整体施工品质达标,要对混凝土施工风险隐患进行合理评价,针对性提出水泥材质保护技术措施,对模板材料类型的问题作出调整,着重检测模板材料的密封性,通常以胶合板居多,而对于新型建筑材料,则可以采用泡沫进行全包覆的方法,也可以选用建筑专用的防水材料,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对水泥结构变形的质量管理,为了减少建筑物结构变形的危险性,要在水泥的配制比,用料控制,施工现场管理等方面加以干预,从而增加建筑物结构的可靠性。

3.3混凝土养护

在完成了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后,良好的养护工作是确保其整体施工质量与后续应用效果的关键。因此,具体施工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在完成了浇筑施工的12h之内,便可通过洒水养护、保湿覆盖养护等方式来进行混凝土养护。在此过程中,其洒水次数和洒水量应根据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养护过程中,应使混凝土结构表面始终保持湿润,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的干缩裂缝问题,实现整体结构质量的良好控制。同时应禁止在混凝土结构上堆放物品,禁止踩踏楼板,养护时间应控制在14d及以上。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让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得到良好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由混凝土装配工程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可以看到,该技术更加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科技含量更高,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发展潜力。因此,必须及时认识到混凝土装配住宅施工技术特点,严格落实各项施工要点,加强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的施工研究,有助于提高其施工技术,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为建筑工程企业带来更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颜冬.提高混凝土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J].四川水泥,2018(12):227.

[2]郑卫东.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1(16):40-41.

[3]赵小勇.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探讨[J].砖瓦,2021(08):142+144.

[4]金芊雨.浅议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居舍,2021(18):163-164.

[5]辛晓平.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1(09):162-163.

[6]李慧.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科技风,2020(17):151.

[7]刘赵云.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