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试析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策略

王川

安徽尚原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1

摘要:随着林业工程的不断进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林业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而且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需要制定有效的造林方案,并做好林业生产管理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产;保护;策略

引言

林业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可再生资源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科学的营林生产管理措施,提高林业资源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做好林业生产建设和林业保护策略,不仅有利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也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长远资源,为自然和社会的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1林业生产管理实施的重要性

林业生产管理的开展,有利于扩大森林资源面积,发挥森林资源的作用,进而防治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和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促使生态环境恢复健康。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资源处于核心地位,增加森林资源的数量及苗木品种,有利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森林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消除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森林会为社会民众提供多种副产品,如木材、竹材等生产资料,经过二次加工投入市场,使社会民众的物质生活愈发丰富,充分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在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森林独特的生态景观和文化价值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可以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为社会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卓越贡献。从这一角度而言,有必要加强林业生产管理工作。

2 新时期林业生产与保护现状

2.1 土地资源利用率不足

林业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土地资源,但同时土地资源也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导致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开展出现一定矛盾现象,使得此项工作的开展受到较大的限制和制约。其中,伴随国内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土地资源需要被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导致可供林业生态保护利用的土地减少。如,某地区由于城市化需求增加,大量农田被转为工业园区,导致周边的森林资源无法得到充分修复,相关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遇到一定困难。另外,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也限制林业保护的进行。一些地区存在土地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的问题,如部分农田荒废、森林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等。这种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林业保护工作的难度增加。

2.2林业生产管理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的重视,营林生产的投入逐年增加,管理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既为营林生产管理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林业生产管理的技术要求不断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林业技术不断涌现,为营林生产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然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如技术人员的短缺、技术更新换代的成本较高等。

2.4林业生产管理的模式发生转变

传统的营林生产管理模式更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采用生态林业的发展模式,强调营林生产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这也为营林生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3 加强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的相关策略

3.1强化种苗基地种植力度

种苗是林业发展的基础,优质的种苗对于提高林业生产力、确保林业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强化种苗基地种植力度是营林生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对种苗基地的规划与建设,确保基地选址合理、布局科学。同时,加大对种苗繁育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种苗的遗传品质和抗逆性。其次,加强对种苗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种苗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防止劣质种苗进入市场,保障种苗的供应质量。最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种苗基地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提高种苗基地的建设速度和水平。

3.2做好林业资源监督管理

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林业资源监管体系,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对林业资源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3.2.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提升林业资源监管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构建林业资源信息平台和监测网络,实现林业资源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林业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森林覆盖率、树种分布、林龄结构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3.2.2加大对林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是维护林业资源生态安全的必要手段

非法砍伐、盗伐林木等违法行为严重破坏林业资源的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因此要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效率、加大处罚力度等措施。同时加强公众对林业资源保护的意识,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林业资源的监督管理,共同维护林业资源的生态安全。

3.3重视森林保护技术

森林保护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减少森林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危害因素,保护和维护森林资源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其中,害虫防治是森林保护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对森林资源的危害,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此外,防火技术也是森林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防火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有助于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

3.4 完善保障体制

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影响因素角度出发,充分考虑通过持续完善的工程保障机制,降低各类消极因素的影响,提升林业生态建设质量。具体可以从苗木选择、营林技术以及防疫检测等方面入手,通过全方面加强林业树木种植、栽植过程的管理,保证森林植被健康生长,为营造好的林业生态环境奠定基础。如选择苗木时,要依据不同的森林类型打造标准,合理选择相应的苗木,剔除弱苗、病苗、死苗,并在种植前做好相应的检疫、防疫工作,确保树苗健康生长。合理选择不同的营林方式进行,如更新造林、森林抚育、防火、防病虫害以及伐区管理等。对于防疫工作则需要从苗木采购、运输、栽植至树木生长各个时期,都按照相应规定,定期开展检疫、防疫工作。

4结语

总之,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是关联性极强的工作,通过组织开展造林工程,选择合适的林木品种和造林技术,提高林木成活率,降低造林成本。同时,要加强林业生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将林业抚育管理落实到位,为林木创造优质生长环境,提高林木资源利用率和林区经济效益,有效推动林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韩晓龙.现代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的关系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11):195-196.

[2]高秀芳.新时期营林造林技术及应用优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3(8):123-125.

[3]熊志强.试论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9,37(10):1.

[4]卢艳峰.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8,38(22):230.

[5]付鑫璐.现代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的关系研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1):55-56.